跟智循科技严总的视频会议,约在了第二天上午。我特意提前到了公司,把他们的新方案和报价又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还让老张简单给我科普了一下啥叫“跨域数据流转审计”和“核心代码动态混淆”。老张打着哈欠,用我能听懂的话解释:“说白了,就是更精细地监控数据在公司内部不同系统间怎么跑的,还有就是给代码加个动态马甲,让想偷看的人更难找到门路。”
听起来是挺高级,但一想到要多掏百分之四十的钱,我这心就跟被针扎了似的,疼得直抽抽。
九点整,视频接通。严总还是那副一丝不苟的样子,金丝眼镜擦得锃亮。寒暄两句后,我直接切入主题。
“严总,贵司的新方案我们看了,功能确实很强大。”我尽量让语气显得平静,“不过,我记得我们之前已经基于贵司的评估报告,确定了合作范围和预算。现在突然增加这两个高级模块,而且预算上调幅度不小,我们内部有些疑虑,想跟您当面请教一下。”
严总推了推眼镜,表情很专业:“陆总,我理解您的疑问。情况是这样的,我们技术委员会在复盘近期几个行业安全事件时发现,传统的边界防御和静态加密,已经难以应对新型的内部数据泄露和供应链攻击风险。特别是像贵司这样以核心技术为竞争力的企业,‘跨域审计’和‘动态混淆’几乎是必备的防护手段。我们提出方案升级,完全是出于对客户长远安全的负责。”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但我听着,总觉得有点不对劲。负责?那之前给我们做评估的时候,怎么没看出这些“必备”风险?偏偏在要签合同了,就“发现”了?
“严总,长远安全我们当然重视。”我笑了笑,语气带着点试探,“不过,这两个新模块的具体防护效果,有没有更量化的数据支撑?比如,能降低多少百分比的内泄风险?或者,有没有同行业类似规模公司的成功应用案例?我们也好更直观地评估投入产出比。”
严总顿了顿,显然没料到我会问得这么细。“量化数据……这个属于我们内部技术细节,不太方便完全公开。案例嘛,有几家大型金融机构正在试点,效果很好,但具体名称涉及保密协议……”
又是这套说辞!我心里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理解理解。那这样,严总,咱们能不能折中一下?先按原定方案实施,把基础的安全底座搭建起来。这两个高级模块,等我们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确实有迫切需要时,再作为二期项目追加?这样我们的预算压力也小一些。”
我想着,先把这个大头合同签了,把基础打牢。至于高级功能,以后有钱了再说,或者说不定到时候有更便宜的技术方案出来。
没想到严总摇了摇头,语气很坚决:“陆总,恐怕不行。安全体系是一个整体,就像盖房子,地基和主体结构必须一次性规划到位,后期再加装防护,效果会大打折扣,成本反而更高。我们认为,以沉舟科技目前的技术敏感性和发展速度,一步到位是最优选择。”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带着点若有若无的压力:“而且,如果我们无法按照最高标准为贵司提供服务,恐怕……也无法出具符合‘金融级’要求的安全合规认证报告。这一点,可能会影响贵司后续与一些高端客户的合作。”
我靠!这简直是**裸的威胁!意思就是,不按他们的新方案来,连之前承诺的认证都没了?那我们之前做的评估、花的精力,不全打水漂了?
我这火气“噌”一下就上来了,但硬生生压住。不能撕破脸,还得谈。
“严总,您这个说法,让我们很为难啊。”我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预算突然增加这么多,我们需要重新走内部审批流程,时间上肯定要耽搁。而且,董事会那边,也需要更充分的理由来说服。”
我把“董事会”搬出来,也是想施加点压力,暗示我们也不是随便就能被拿捏的。
严总沉默了几秒,然后说:“陆总的难处我明白。这样吧,价格方面,我可以尝试向公司申请一个九五折的优惠,但这已经是底线了。时间上,我们希望最晚下周能确定下来,因为我们的实施团队档期也很紧张。”
九五折?那也还是超支百分之三十多!跟没让一样!
会议在不冷不热的气氛中结束。挂了视频,我气得差点把鼠标给摔了。这智循科技,摆明了是吃定我们了!觉得我们现在重视安全,又急着要那个认证,所以坐地起价!
“谈得怎么样?”小刘推门进来,看我脸色就知道结果不理想。
我把情况一说,小刘也皱紧了眉头:“他们这是掐准了我们的七寸了。那个认证对我们接下来谈一些政府和大企业项目确实很重要。但这么高的溢价,也太狠了。”
“妈的!这帮搞安全的,心比搞金融的还黑!”老张不知什么时候也溜达进来了,听了经过,愤愤不平,“要不咱们换一家?又不是只有他智循会做安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