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律师那通“准备收网”的电话,像一根引线,把我和老张、小刘三个人心里的那点火星子彻底点着了。一晚上都没睡踏实,脑子里跟过电影似的,一会儿是“飞跃”那帮人被抓的狼狈样,一会儿是媒体曝光后可能引发的各种连锁反应,翻来覆去,天蒙蒙亮才迷糊了一会儿。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顶着俩黑眼圈到了公司。老张和小刘来得更早,仨人碰头,互相看了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紧张和兴奋交织的复杂表情。
“都准备好了?”我哑着嗓子问。
“通稿和媒体联系都搞定了,就等消息确认。”小刘用力点头,手里紧紧攥着手机。
“技术部这边也打过招呼了,随时能应对咨询。”老张搓着手,眼睛盯着电脑屏幕,时不时刷新一下新闻页面。
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我假装镇定地喝着早已凉透的咖啡,心里却跟揣了只兔子似的,七上八下。
快十点的时候,小刘的手机突然尖锐地响了起来,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她几乎是秒接,听着电话,脸色先是紧绷,随后渐渐舒展开,最后甚至带上了一丝红晕。
“好,好!谢谢王记者!后续有消息我们再沟通!”小刘挂了电话,激动地看向我们,“消息出来了!经侦支队上午行动,带走了‘飞跃科技’包括那个马副总裁在内的三名高管!涉嫌罪名是侵犯商业秘密和不正当竞争!几家主流财经和科技媒体已经发了快讯!”
成了!我心里一块巨石轰然落地,感觉浑身血液都往头上涌,激动得差点站起来!老张更是直接一拳捶在桌子上,低吼了一声:“漂亮!”
“小刘,按计划,把我们准备好的通稿和背景材料,立刻发给联系好的媒体!重点强调我们是被害者,以及技术的原创性和价值!”我迅速下令,声音因为激动有些发颤。
“明白!”小刘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很快完成了发送。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简直像坐上了火箭。我们公司的官方声明和背景资料被几家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迅速刊发,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惊爆!行业巨头“飞跃科技”涉嫌窃取创业公司核心技术!》《创业公司沉舟科技控诉“飞跃”不正当竞争,警方已介入!》。文章详细描述了“飞跃”如何通过威胁员工家人等手段窃取代码的经过(隐去了林浩的具体信息),并配上了我们技术架构的对比图,矛头直指“飞跃”。
舆论瞬间被点燃了!我们的官方电话和公开邮箱很快被各路媒体打爆,要求采访、核实细节。行业论坛、技术社群更是炸开了锅,讨论帖刷得飞快,大部分声音都在谴责“飞跃”的下作手段,对我们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有不少同行站出来,分享自己曾被大公司欺负的经历。
公司内部也跟过年似的,技术部那帮小子们扬眉吐气,走路都带风,逢人便说“早就看‘飞跃’不顺眼了”。老张更是被围在中间,唾沫横飞地讲述我们如何艰难取证、最终扳倒恶霸的“英雄事迹”。
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我心里那叫一个痛快!这段时间受的窝囊气,总算一股脑儿发泄出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次,咱们不仅走出了困境,还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然而,我这高兴劲儿还没持续半天,新的麻烦就露出了苗头。
先是几家关系不错的合作伙伴和潜在客户打来电话,语气虽然还是支持,但都委婉地询问事件会不会影响我们现有项目的稳定性和后续交付。毕竟,我们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难免让人担心公司运营会不会受到冲击。
接着,小刘拿着平板,脸色不太好看地走过来:“沉哥,你看这个。”
我接过来一看,是某个行业论坛里的一个热帖,标题是《理性吃瓜:沉舟科技技术是否真如宣传那般独一无二?》,发帖人自称是“中立技术人士”,逐条分析我们公开的技术要点,指出其中某些思路“并非首创”,甚至隐晦地暗示我们的技术可能也“借鉴”了其他开源项目或前人成果。下面跟帖讨论得很热烈,虽然有不少人反驳,但也确实引起了一些质疑。
“还有,”小刘切换页面,是几家规模不小的竞争对手公司的官方表态,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对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表示谴责”,但紧接着就话锋一转,强调“自身始终坚持原创研发”、“致力于构建健康行业生态”,字里行间透着撇清和抬高自己的意味。
我心里“咯噔”一下。果然,舆论这玩意儿是把双刃剑!我们在获得同情和支持的同时,也被放在了放大镜下审视,甚至成了某些竞争对手借机踩我们一脚、抬高自己的垫脚石!那个所谓的“中立技术帖”,背后是谁在操纵,用脚趾头想都能猜到几分——肯定是“飞跃”的残党或者其他眼红的对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