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像一滴水,蒸发在了这座城市的喧嚣里。技术部办公区那股无形的压抑感,随着她的消失,似乎也淡了不少。键盘敲击声重新变得密集而流畅,讨论技术问题的声音也多了起来,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和代码的味道,仿佛那场闹剧从未发生过。
陈默坐在独立办公室里,百叶窗拉开一半,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在他面前的办公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他正对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一行行代码如同瀑布般流淌而下。屏幕上显示的,是“智能核心”项目底层数据流监控平台的界面,各种实时曲线和状态指示灯闪烁着绿光,一片祥和。
“智能核心”项目正式进入攻坚阶段。陈默主导的架构调整方案,虽然砍掉了一些华而不实的“炫技”模块,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张明远对此非常满意,几次高层会议上都点名表扬,资源倾斜也明显加大。技术部上下,士气为之一振。
但陈默心里清楚,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陈哥,”助理小刘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这是安全组刚提交的周报。外围扫描攻击的频率降低了,但……手法更隐蔽了。老吴说,感觉像是换了批人,更专业。”
陈默接过报告,快速扫了一眼。报告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图表显示,过去一周,针对测试环境外围端口的试探性扫描次数确实减少了,但每次扫描的深度和针对性却大大增强,而且IP来源更加分散和难以追踪。
“知道了。”陈默点点头,把报告放在一边,“告诉老吴,监控等级维持最高。尤其是沙盒环境,物理隔离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好的陈哥。”小刘应下,犹豫了一下,又说,“还有……孙组长那边,刚才提交了‘动态规则引擎’模块的测试报告初稿,说……说遇到点瓶颈,性能优化达不到预期目标,想申请延期一周。”
陈默眼神微凝。孙涛?测试组组长。就是那个被苏晓利用去偷文件、后来又被陈默“下不为例”放过的老实人。他负责的“动态规则引擎”模块,是调整后架构的关键节点之一,性能要求极高。
“瓶颈?”陈默声音平淡,“具体什么瓶颈?报告里写了吗?”
“写……写了点,”小刘有点紧张,“说是底层算法在处理高并发、多规则嵌套的复杂场景时,响应延迟超标,资源占用也偏高。孙组长说……可能需要重新审视算法模型,或者……增加服务器资源。”
重新审视算法模型?增加资源?陈默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这个模块的核心算法,是他亲自把关优化的,理论上不应该存在这种级别的瓶颈。孙涛……是能力问题?还是……
“告诉他,”陈默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报告不够详细。让他下午三点,带着详细的测试数据、问题复现步骤和初步分析结论,到我办公室来当面汇报。资源不是问题,但问题必须找准。”
“是!我马上通知他!”小刘连忙应下,退了出去。
陈默的目光重新落回电脑屏幕。监控平台上,代表核心算法沙盒环境的那个绿色指示灯,依旧稳定地闪烁着。他移动鼠标,点开一个隐藏的日志分析工具,输入一串复杂的指令。
屏幕上瞬间弹出密密麻麻的访问日志记录。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快速掠过一行行记录。突然,他的手指停住了。
一条记录被高亮标出。
访问时间:昨日 22:47:31
访问来源:内网 - 测试组 - 孙涛工位终端
访问目标:核心算法沙盒环境 - 日志备份服务器(只读权限)
操作:批量下载日志文件(压缩包)
备注:操作符合权限,无异常。
批量下载日志文件?而且是深夜?孙涛的工位终端?
陈默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核心算法沙盒环境是物理隔离的,但为了调试和分析,设置了一个只读权限的日志备份服务器,用于存放运行日志。这些日志本身不包含核心代码,但记录了算法运行时的详细参数、输入输出和异常信息。对于顶尖的技术人员来说,通过这些日志,是有可能反推出部分算法逻辑和设计思路的!
孙涛……他深夜下载这些日志干什么?测试需要?还是……
陈默不动声色地关掉日志分析工具,清除了所有操作痕迹。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
上辈子,“智能核心”项目后期,也发生过一次核心算法疑似泄露的事件,导致项目进度严重受阻,他作为技术负责人背了黑锅。当时一直没查到源头……难道……
下午三点,孙涛准时敲响了办公室的门。
他看起来比前几天更憔悴了,眼袋浮肿,头发乱糟糟的,手里紧紧抱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眼神躲闪,不敢直视陈默。
“陈……陈经理。”他声音有些干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