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火种往往诞生于绝望的摸索之后。就在陈家人依照那七条严苛标准,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和错综复杂的地形中艰难筛选,几乎要以为理想之地只存在于理论中时,一个尘封已久的名字,带着历史的尘埃与厚重的可能性,悄然浮出水面。
突破口来自于陈建国的一次看似寻常的拜访。他带着两瓶好酒和一些不易储存的珍贵鲜果,再次拜访了那位消息灵通的老战友张叔。两人在张叔家略显陈旧却满是回忆的书房里聊了许久,从往昔岁月聊到当下时局,陈建国刻意将话题引向了本地的历史变迁和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
“……要说这山里,以前可是藏着不少东西。”张叔抿了一口酒,脸上泛起怀旧的红光,“六七十年代那会儿,响应号召,‘深挖洞,广积粮’,咱们这片儿,可是重点区域。大大小小的防空洞、人防工程,可没少修。”
陈建国心中一动,面上却不露声色,给张叔又斟满酒:“哦?还有这事儿?我这些年忙生意,倒没太关注。这些工程,现在应该都废弃了吧?”
“大部分是啊,”张叔叹了口气,“年头久了,维护跟不上,很多都塌的塌,封的封了。不过……”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又似乎在斟酌,“我记得,北边那片老鹰岭深处,好像有一个大家伙,代号……叫什么来着?对,‘方舟’!好像是叫‘方舟’!”
“方舟”二字如同一道闪电,瞬间劈中了陈建国的心脏!他强压下激动,故作好奇地问:“‘方舟’?这名字挺特别。是个什么样的工程?”
张叔努力回忆着:“规模可不小!据说是按照能容纳上千人长期生存的标准设计的,内部结构极其复杂,分了生活区、仓储区、指挥中心,甚至还有自己的水源和早期发电机房。位置选得那叫一个隐蔽,依山而建,入口好像伪装成了什么地质勘探队的旧址,具体在哪儿,我也记不清了,年头太久了。当时参与建设的人后来也都分散了,这工程好像因为后期战略调整,还没完全投入使用就基本被封存废弃了,知道的人很少。”
他摇了摇头,有些惋惜:“可惜了,那么好的工程,要是维护下来……不过现在估计也荒废得不成样子了,里面啥情况,谁也说不准。”
陈建国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容纳上千人、结构复杂、自带水源能源、位置隐蔽、废弃封存……这几乎完美契合了陈默制定的选址标准!他不动声色地又和张叔聊了些别的,牢牢将“老鹰岭”、“方舟”、“地质勘探队旧址”这几个关键信息记在心里。
一回到堡垒,陈建国立刻召集家人,宣布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方舟’……这名字,简直是天意。”陈默眼中精光闪烁,立刻铺开老鹰岭区域的详细地图。这片区域山势险峻,植被茂密,人迹罕至,本身就符合隐蔽性要求。
“地质勘探队旧址……”陈雪立刻在卫星地图和历史档案中交叉搜索,很快锁定了几处疑似地点。“老鹰岭西南侧,靠近暗河源头的地方,有一片标注为‘七十年代地质勘探临时驻地’的区域,建筑物轮廓依稀可见,但似乎很久没有人类活动痕迹了。”
“暗河!”陈浩兴奋地插嘴,“这说明地下有稳定水源!”
陈默的手指在地图上那个点位重重一点:“目标锁定这里。我们需要一次绝对秘密的实地考察。”
为了这次考察,陈家做了万全准备。他们选择了一个月光黯淡的深夜,由陈默和陈锋两人出动,携带精良的装备和探测仪器,乘坐经过消音处理的越野摩托车,沿着几乎被植被覆盖的废弃山路,悄无声息地潜入老鹰岭深处。
一路上,陈默的空间感知全开,如同人形雷达,规避着可能的野生动物和复杂地形。几个小时后,他们终于抵达了那片卫星标注的“勘探队驻地”。几栋早已倾颓的石屋匍匐在黑暗中,藤蔓缠绕,毫无生气。
“入口会在哪里?”陈锋警惕地巡视四周。
陈默没有回答,他的感知力如同水银泻地,仔细扫描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和周围的岩壁。突然,他在一处覆盖着厚厚藤蔓和浮土的岩壁前停下。感知告诉他,这后面是空的!
两人小心翼翼地清理开伪装,一个被锈蚀的厚重铁门赫然出现在眼前!门上没有任何标识,只有一把早已锈死的巨大锁具,以及模糊不清的、属于某个早已不存在的单位的徽记痕迹。
“就是这里!”陈默低声道。他没有选择暴力破拆,而是利用空间能力,仔细感知着门锁内部结构,然后取出一根特制的钢钎,运用巧劲,配合着对内部锈蚀点的精准破坏,“咔哒”一声轻响,锁芯被从内部瓦解。
陈锋深吸一口气,与陈默合力,缓缓推开了这扇尘封了数十年的铁门。一股带着陈腐泥土和金属锈蚀气息的冷风从门后涌出。
门后是一条向下的、幽深宽阔的混凝土通道,足以容纳卡车通行。手电光柱射入,照亮了斑驳的墙壁和积尘的地面,延伸向未知的黑暗深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