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垒那沉重、温暖且充满牵挂的气息,在踏出秘密出口,没入山林寒夜的那一刻,便被彻底割断。“利刃”小队的五名成员,如同五滴墨水融入浓稠的墨池,瞬间被无边的黑暗与寂静所吞噬。身后是家园,前方,是长达数百公里、危机四伏的未知征途,以及征途尽头那座名为“鹰巢”的龙潭虎穴。
没有回头,没有言语。陈默打出一个简洁的手势,小队立刻呈警戒队形散开,如同一个拥有共同神经系统的有机体,向着东南方向,开始了这场漫长而隐秘的千里奔袭。
一、 暗夜中的幽灵
夜色是他们最好的掩护。老周(暗影)如同真正的影子,游弋在队伍的最前方。他不需要夜视仪,常年游走于生死边缘所磨砺出的直觉和对微光的敏锐感知,让他能在黑暗中精准地辨识路径,避开松动的碎石、低垂的枝桠,以及任何可能发出声响的障碍。他的脚步轻得如同狸猫,落地无声,只在湿润的泥土上留下几乎无法辨认的浅痕。
陈默(阎王)紧随其后,他的空间感知以自身为圆心,如同一个无形的雷达,持续扫描着周围十数米半径内的立体空间。这不仅让他能“看”到肉眼和夜视仪难以察觉的坑洼、隐藏在落叶下的断崖,更能提前感知到灌木丛中可能蛰伏的毒蛇,或是树梢上沉睡的鸟雀,确保队伍不会因意外惊扰而暴露。
陈锋(磐石)和赵铁柱(雷公)居中,两人沉重的步伐在外骨骼(“铁骨”-1型)的辅助下,变得异常沉稳。陈锋锐利的目光不断扫视着侧翼与后方,手中加装了消音器的突击步枪随时准备指向任何潜在的威胁。赵铁柱则像一头沉默的巨熊,背负着远超常人的负重——大量的爆破物、备用电池以及他心爱的多功能爆破工具包,外骨骼的关节发出极其细微的液压声,被他刻意控制的呼吸声所掩盖。
林婉儿(幽瞳)断后。她不仅是队伍的后卫,更是第二双眼睛。她那经过特殊训练的超凡视力,在微光环境下堪比弱化的夜视仪,时刻警惕着来自后方的任何异动。同时,她手中那支经过陈浩精心调校的狙击步枪,不仅是远程打击的利器,其高倍率瞄准镜也成为了小队在特定情况下进行远距离观察的延伸。
二、 与大地的博弈
他们选择的路线,绝非寻常道路,而是刻意避开了所有已知的幸存者活动区域、废弃公路以及可能被“鹰巢”侦察力量覆盖的路径。这是一条与荒野和废墟博弈的路线。
他们需要穿越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腐烂的落叶层下可能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或变异虫巢;需要攀爬陡峭湿滑的岩壁,依靠绳索和彼此的保护,在冰冷的岩石上留下短暂的生命印记;需要涉过冰冷刺骨的溪流,水流不仅带走体温,更可能冲刷掉他们精心伪装的足迹,但也可能将他们的气味扩散出去。
林婉儿的地质学知识发挥了巨大作用。她能通过岩石的走向、植被的类型,判断出相对安全且快捷的路径,避开不稳定的滑坡区和可能存在的沼泽。老周则凭借其丰富的野外经验,寻找着动物行走的路径——这些路径往往是最隐蔽、也最能避开人类活动痕迹的通道。
昼伏夜出是铁律。白昼来临前,小队会寻找最隐蔽的场所——可能是密林深处的天然石缝,可能是废弃多年的、半塌的矿洞,甚至是在老周指导下,利用“阴影”斗篷和环境伪装,在灌木丛中挖掘的简易潜伏坑。他们像冬眠的动物般,最大限度地降低一切生命活动,咀嚼着味同嚼蜡但能提供持续能量的“熔炉”口粮,轮流休息和警戒,等待着下一个黑夜的降临。
三、 无声的交锋
危机总是不期而至。
第三天夜里,在一片浓密的瘴气林中,老周猛地举起拳头,整个小队瞬间凝固。前方不远处的雾气中,传来细微而密集的“沙沙”声,伴随着令人牙酸的咀嚼声。空间感知中,陈默“看”到了令人头皮发麻的一幕——数以百计、体型如家猫般大小、甲壳闪烁着幽蓝光泽的变异蜈蚣,正在分食一头不慎闯入的变异野鹿。
绕行,意味着至少多耗费数小时,且路径未知。强行通过,风险巨大。
陈默与老周、陈锋快速交换眼神。
“保持距离,利用树木,缓慢移动。‘雷公’,准备强光爆震弹,非必要不使用爆炸物。‘幽瞳’,注意高处,这些东西可能会从树上掉落。”陈默通过极低频率的骨传导通讯器下达指令。
小队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借助粗大的树木作为掩体,以近乎厘米为单位,缓慢而坚定地横向移动。浓重的瘴气和它们自身进食的噪音提供了掩护。赵铁柱的手指始终按在爆震弹的触发钮上,林婉儿的枪口则警惕地扫过头顶交织的枝桠。当队伍最终有惊无险地绕过那片死亡区域时,每个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第五天,他们遭遇了一场不期而遇的暴雨。冰冷的雨水瞬间浸透了伪装服,能见度骤降至不足十米。雷电在山间炸响,掩盖了一切声音,但也带来了新的危险——山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