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库的落成,标志着“方舟”的物理骨架与肌肉已趋于完备。坚固的壁垒、充盈的物资、锋利的武器、高效的装备,构成了生存下去的硬实力。然而,陈默深知,在漫长的、与文明隔绝的黑暗时代,真正能让人类区别于行尸走肉,并保有重建希望的,并非这些冰冷的物质,而是传承了数千年的——知识。
“知识库”,这是“方舟计划”中,与物资储备并行,却更为宏大、影响更为深远的灵魂工程。它不占据庞大的物理空间,却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整个重量。负责这一核心任务的,是拥有超凡信息处理能力和前瞻性视野的陈雪。
当陈默还在休养恢复,陈浩沉浸在装备库最后的调试中时,陈雪的“无声战争”早已在虚拟世界中达到了白热化。她的战场,是即将彻底崩溃的全球互联网;她的敌人,是时间、是即将到来的全球断网、是各国逐渐失效的网络监管,以及……那些可能同样在抢夺人类文明最后遗产的未知势力。
指挥中心内,属于陈雪的区域,屏幕的数量之多、数据流之庞大,足以让任何顶尖的程序员头晕目眩。这并非简单的下载,而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有选择的文明“大迁徙”。
首先,是基础科学与工业技术的“火种”。
陈雪调动了能够调用的所有计算资源,如同梳子一般,梳理着全球各大顶级学府、科研机构、标准组织的开放式数据库。
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基础理论,到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材料科学、土木建筑、化学工程的全套技术手册、设计图纸、工艺流程图;
从冶金、采矿、纺织、造纸等传统工业技术,到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前沿科技的论文、专利和核心数据;
她甚至下载了全球主要农作物、牲畜的基因图谱、育种技术和全套现代化农业耕作、养殖、病虫害防治资料。
这些数据,是未来重建工业体系和农业文明的基石,其重要性不亚于任何一批武器或药品。它们被分类压缩,打上加密标签,如同文明的基因序列,被小心翼翼地从即将沉没的旧世界巨轮上转移出来。
其次,是医学与生命科学的“庇护所”。
在苏婉医生的协助下,陈雪几乎搬空了全球几个最大的公共医学数据库。
从基础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到内、外、妇、儿、传染科等所有临床学科的诊疗指南、手术录像、药物手册;
从现代西医的庞大体系,到传统中医药的经典典籍、方剂库、针灸图谱(李秀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还有公共卫生、流行病学、营养学的全部知识。
这些数据,在未来意味着无数可以被诊断和治疗的疾病,无数可以被挽救的生命。苏婉看着不断增加的医学资料库,眼中闪烁着如同看到神迹般的光芒。
第三,是历史、文化与艺术的“记忆水晶”。
陈默特别指示,这部分绝不能缺失。陈雪因此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她下载了能够找到的几乎所有国家、民族的通史、断代史、文明史;
扫描并存储了各大博物馆公开的艺术品高清图像、考古发现记录;
收录了全球主要的文学名着、哲学着作、音乐乐谱、影视作品(以公共版权和开源为主);
甚至包括了世界各地语言的学习资料、字典。
她知道,哥哥要保留的,不仅仅是活下去的能力,更是作为“人”的文明身份和灵魂。在无尽的黑暗中,一段贝多芬的交响乐,一幅达芬奇的画作,一首李白的诗,或许比一块面包更能点燃内心的希望之火。
第四,是实用技能与生存知识的“工具箱”。
这部分更加庞杂,贴近末世生存的实际需求。
从野外求生技巧、动植物辨认、水源净化、简易房屋建造,到汽车维修、电器修理、木工、缝纫、腌制食品等各类生活技能教程;
从基础军事战术、地图测绘、密码学,到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的基础知识;
陈雪甚至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离线百科全书法条库,收录了末世前人类几乎所有的常识性知识。
数据的来源五花八门。除了公开数据库,陈雪还利用她高超的黑客技术,在法律的边缘游走,“借阅”了一些受版权严格保护或处于机构内部网络的珍贵资料库。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她遭遇过强大的防火墙,触发过追踪程序,甚至与几个意图不明的、同样在疯狂下载数据的IP地址发生过短暂而激烈的网络交锋。对方技术同样高超,目的不明,这让她更加警惕。
所有的数据,经过清洗、去重、压缩和多重加密后,被存储在陈浩精心打造的、拥有惊人容量和多重数据冗余与纠错机制的离线服务器阵列中。这些服务器被安置在堡垒最核心、物理防护最严密的区域,配备了独立的供电和冷却系统,确保这些文明的“灵魂”能够在极端环境下长久保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