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城市依旧喧嚣,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仿佛昨夜那场席卷官场的风暴只是一场幻梦。但对坐在自家书房阴影里的陈成来说,这“停职反省”四个字,就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了他的政治生命上,滋滋作响,还带着一股子屈辱的焦糊味。
“嘿,老陈,这回是真让你‘休息’了?”电话里,诸成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冰冷的戏谑,“张老板(指张天华)出手够快、够狠啊,这‘豆腐渣’帽子扣得,简直是量身定做,严丝合缝。”
陈成指尖夹着的廉价香烟已经烧到了过滤嘴,他狠狠嘬了一口,辛辣的劣质烟雾呛得他咳嗽了两声,才哑着嗓子道:“可不是嘛,诸老板(指诸成),人家这是阳谋,刀刀见血。水利工程,民生底线,一碰就炸。舆论这把火,烧得真叫一个旺,省委都坐不住了。”他顿了顿,目光落在书桌上那份用普通牛皮纸袋装着的材料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不过,他大概没想到,我这边刚被‘架在火上烤’,手里就多了个能把他整个炉灶都掀翻的‘灭火器’。”
诸成在电话那头轻轻笑了:“东西收到了?那就好。记住,这份‘灭火器’,现在不是泼水的时候。火势太大,你泼出去,非但灭不了,反而可能把你手里这点‘救命水’瞬间蒸发掉,还会打草惊蛇。”
“我懂。”陈成掐灭烟头,眼神锐利如鹰隼,“现在我是‘失势’的副市长,是‘待宰的羔羊’。张天华他们肯定正弹冠相庆,忙着巩固胜利果实,放松警惕。这正是我们‘磨刀’的最佳时机。这份材料,就是一把藏在鞘里的刀,得在最出其不意的时候,用最刁钻的角度捅出去,见血封喉!”
两人隔着电话线,都感受到了对方眼中燃起的战意。官场如牌局,暂时的停职不是出局,反而是藏匿暗处、观察对手底牌的好时机。陈成一派沉寂的表象下,是汹涌的暗流和磨砺的刀锋。
------
接下来的日子,对陈成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清闲”,也是从未有过的煎熬。他不再是那个日程排爆的副市长,每天的工作变成了喝茶、看报、在小区里遛弯儿,偶尔应付一下组织程序性的“谈心谈话”。表面上,他接受“调查”,态度诚恳,一副深刻反思、痛心疾首的模样,甚至对前来探望(实为试探)的张天华派系的人,也表现得谦逊甚至有些“颓唐”。
“陈市长…哦不,老陈,你看这事儿闹的,唉,我们也都相信你是清白的,就是这流程…委屈你了。”某位张系的局长假惺惺地拍着陈成的肩膀。
陈成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苦笑,搓着手,声音带着点“落寞”:“不委屈,组织调查是应该的。是我工作没做好,给领导添麻烦了,给全市人民抹黑了。我深刻反省,认真检讨…” 心里却冷笑:添麻烦?抹黑?老子今天受的“委屈”,明天让你们加倍奉还!
暗地里,陈成化身成了最精密的“情报处理器”。那份匿名材料被他翻来覆去研究了无数遍,像老中医辨药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名字、一个数字、一个模糊的缩写代号。他凭借多年深耕地方建立的人脉网络(此刻这些人脉因为他的“失势”反而显得更加隐秘和安全),开始了无声的验证和补充。他联系了几个绝对信得过的、在审计、财政、甚至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业协会里的老关系,用只有他们才懂的隐语,旁敲侧击地求证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
“老王啊,上次你说的那个‘鑫茂’公司,这两年胃口是不是越来越大了?听说他们承接工程的‘茶水费’行情又涨了?” 电话这头,陈成语气闲聊。
“哎哟,老领导,您可别提了!”对方压低了声音,“何止是涨!简直是狮子大开口!他们最近接手的那个‘东湖景观提升’,嘿,那账目做得…啧啧,水漫金山啊!听说背后有棵大树,根深得很…”
每一句看似无意的闲聊,每一个被证实的细节,都像一块拼图,让陈成手中的“刀”变得更加清晰、锋利。他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张天华编织的这张**网络,触角伸得有多深多广——工程招投标的围标串标如同儿戏,项目预算虚高得令人咋舌(一根造价几百块的景观灯柱,账面上能写成上万),专项资金像流水一样被截留、挪用进了私人腰包,某些关键岗位上的官员,其情人、亲属名下突然多出的房产、豪车简直成了公开的秘密。权钱交易、权色交织,盘根错节,俨然在这座城市的地表之下,构建了一个流淌着肮脏利益的“地下王国”。
而这一切狂欢的中心,那位市长张天华,此刻正春风得意马蹄疾。陈成的停职,被他视为政治对手的彻底溃败。他抓紧时机,以“稳定大局、消除影响”为名,迅速将自己阵营的核心人物安插到几个关键岗位上,特别是陈成原先主管的领域。同时,为了进一步“坐实”陈成的“罪名”并转移可能的后续调查视线,他亲自推动那个“豆腐渣”水利工程的“善后补救”验收工作,并要求高调宣传,营造一种“新班子雷厉风行、拨乱反正”的正面形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