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卷过宁安支队驻地,将林锋从支队部带回的消息也染上了一层肃杀。训练场上的热火朝天并未因夜幕降临而停歇,反而转向了更具针对性的课目。
“紧急任务?”水生看着林锋凝重的脸色,低声问道。
林锋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围拢过来的核心骨干——水生、周大海、“夜莺”,以及刚刚被委以重任的几名新晋班长,孙大勇、赵小川也在其中。
“支队部接到群众线报,”林锋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在西北方向,靠近苏军控制区边缘,有一处废弃的日军仓库。苏军之前粗略搜查过,搬走了显眼的大件,但最近夜里,常有不明动静。”
“是鬣狗在啃剩下的骨头?还是苏军自己……”周大海粗声粗气地猜测,话没说完,但意思大家都懂。苏军士兵私下倒卖缴获物资,在这片土地上已不是秘密。
“不确定。”林锋摇头,“但线报提到,动静不大,而且很小心,不像是大规模搬运。支队长命令我们,立刻前出侦察,查明情况。”
他看向“夜莺”:“‘夜莺’,你带第一侦察小组,即刻出发。目标:确认仓库夜间活动人员的身份、数量、目的。如有机会,评估仓库内是否还有对我们有价值的残留物资。记住,绝对隐蔽,非必要不交火,尤其要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明白!”“夜莺”利落地应道,她那双在夜色中格外清亮的眼睛里没有丝毫犹豫。她很快点了几名精于渗透和潜伏的队员,包括机灵的赵小川。
“水生,带你的人,在仓库外围一公里处建立隐蔽支援点,随时准备接应。”
“周大海,队伍保持二级战备,随时能拉出去。”
命令一道道下达,有条不紊。片刻后,几道黑影便融入了浓厚的夜色之中,如同真正的雪狼,悄无声息地扑向猎物。
* * *
废弃的仓库孤零零地矗立在雪原边缘,周围是稀疏的林木和起伏的土坡。断裂的铁丝网在风中摇曳,发出细微的呜咽声。月光被薄云遮挡,只有雪地反射着微弱的光,让周遭的一切都显得影影绰绰。
“夜莺”小组在雪地里匍匐前进了一个多小时,利用每一个地形起伏和阴影,终于潜行到能够清晰观察仓库的位置。他们选择了一处背风的雪窝,作为临时观察哨。
仓库的大门虚掩着,门口有明显的车辙印和杂乱的脚印,但此刻静悄悄的。
“组长,有动静。”赵小川耳朵紧贴着冰冷的地面,低声报告。他的听觉经过林锋的有意识训练,异常敏锐。
很快,仓库深处传来了隐约的金属碰撞声和压低的交谈声,说的是一种带着浓重口音、语法混乱的俄语。
“是毛子。至少三个, maybe more.(可能更多)” “夜莺”通过缴获的望远镜仔细观察着仓库的几个窗口,里面偶尔有手电筒的光柱晃动。
这些苏军士兵显得很警惕,但并不专业。他们搬运的东西似乎不大,像是箱子或者桶,动作匆忙,不时停下来四处张望。
“他们在偷东西。”赵小川肯定地说,“看,那边堆着一些他们搬出来的东西,用帆布盖着。”
“夜莺”仔细记录着观察到的一切:苏军士兵的数量(最终确认是五人)、他们的活动规律、警戒哨的位置(只有一个家伙抱着莫辛-纳甘步枪,靠在门口打盹)、以及那堆被帆布覆盖的物资的大致轮廓。
“不是武器弹药,”她判断,“看形状,像是工具、零件,或者……某种材料。” 这对于极度缺乏后勤保障的“雪狼”和宁安支队来说,同样是宝贵的资源。
时间一点点过去,仓库里的苏军似乎完成了今晚的“工作”,开始将搬出来的物资往一辆停在仓库侧面的嘎斯卡车车厢里装。那个打盹的哨兵也被叫醒帮忙。
“组长,他们要走了。我们……”一名队员低声请示,意思是是否就此撤离,回去汇报。
“夜莺”看着那车物资,又看了看那几个松懈下来的苏军士兵,脑中飞快地权衡着林锋的命令和眼前的机会。
“再等等。”她做出了决定,“小川,记录车牌号和他们的离开方向。其他人,保持隐蔽。等他们走了,我们抵近侦察仓库内部,确认是否还有遗漏。”
这是一个大胆但符合侦察原则的决定。了解仓库的实际情况,比单纯汇报看到苏军偷东西更有价值。
大约二十分钟后,嘎斯卡车摇晃着发动,载着五名心满意足的苏军士兵和他们的“战利品”,消失在夜幕中。仓库周围重新陷入了死寂。
“行动。”“夜莺”打了个手势,小组如同鬼魅般从雪窝中跃出,利用阴影快速接近仓库。留下两名队员在外围警戒,她和赵小川以及另一名队员,小心翼翼地从那扇虚掩的大门潜入了仓库内部。
里面弥漫着机油、灰尘和一股淡淡的霉味。手电光柱扫过,可以看到空旷的货架上积满了灰,地上散落着一些破烂的木板和废纸。苏军显然搬走了所有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