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禹老感应到魔踪后,山林间的气氛似乎悄然变得不同。空气依旧清新,鸟鸣依旧悦耳,但云阳敏锐地察觉到,爷爷在仰望南方天际的次数变多了,那双总是古井无波的眼睛里,偶尔会掠过一丝极淡的、他看不懂的凝重。
禹老教导他的节奏,也明显加快了。
云阳五岁了,身形抽长了一些,依旧瘦弱,但那双眼睛越发清澈明亮,透着远超年龄的专注与沉静。
晨光熹微,云阳便被禹老叫到屋前那片空地上。没有扎马步,没有练拳脚,更没有感应什么气感。禹老只是让他盘膝坐下,闭上眼睛。
“静心,凝神。”禹老的声音低沉而平和,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不要去‘想’,去‘感’。感风吹过皮肤的流动,感阳光照在身上的暖意,感身下大地传来的厚重,感草木呼吸带来的生机。”
云阳依言照做。起初,他只能听到风声、鸟声、自己的心跳声。但渐渐地,随着心绪沉淀,他仿佛“触摸”到了更多的东西。
他“感觉”到阳光不仅仅是温暖的,其中似乎蕴含着无数细微的、活跃的、带着蓬勃生机的光点,它们欢快地跳跃着,融入他的皮肤,带来微不可查的暖流——这是“火”的微光。
他“感觉”到风吹过,不仅仅是流动的空气,其中夹杂着远方溪流的水汽、林中花朵的芬芳、还有泥土苏醒的气息——这是“风”(属木)与“水”的交融。
他“感觉”到身下的大地并非死寂,它沉稳、博大,内部蕴含着难以想象的力量,还有一种包容一切的安稳——这是“土”的厚重。
他甚至能“感觉”到旁边那棵老树体内,汁液在缓慢流动,生命力在静静勃发——这是“木”的生机。
这种感知玄而又玄,无法言传,却真实不虚。云阳沉浸在这种奇妙的境界里,忘记了时间。
禹老在一旁静静看着,眼中闪过一丝惊叹。五行亲和之体,对天地元素的感知力果然天生强大,远超常人苦修多年的神识感应。这并非修为,而是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与天地五行沟通的本能。
日上三竿,云阳才从这种沉浸状态中醒来,非但不觉得疲惫,反而神清气爽,耳目似乎都比往常更加聪敏。
“今日起,这便是你每日的功课。”禹老道,“感知,是驾驭的基础。若连它们都‘看’不见,‘听’不到,又何谈运用?”
下午,学习的内容变成了那些古老的符文。
禹老取出的兽皮卷更加古老,上面的符文也更加复杂深奥。他不再仅仅教导读音和象征,开始讲解一些更基础的能量运转规律。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禹老用手指在空中虚划,指尖带起淡淡的五色流光,勾勒出一个个简洁却蕴含至理的循环图,“此为天地能量流转之常道,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他又划出另一个相互克制、相互制约的图纹:“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此乃平衡与制约之理,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云阳听得似懂非懂,但他看得极其认真,将那些图形的轨迹死死记在脑中。
“记住这些轨迹,”禹老郑重道,“日后你若能引动丝毫五行之力,便需遵循此理,否则非但无益,反受其害。”
接下来的日子,云阳的生活变得极其规律。
清晨感知天地,上午学习符文与五行生克之理,下午则跟着禹老辨认药草矿石。
禹老带着他在山林间穿梭,指着各种植物、岩石、溪流,详细讲解它们的属性。
“这是赤炎草,喜阳,根茎蕴含微弱火精,需以‘离’印辅佐,方可采摘不伤其性。” “这是寒铁矿,深埋地底,受阴寒水汽与金气滋养百年方成,性寒而锐,需以‘兑’印感应,方能寻得矿脉。” “看见那处泉眼了么?泉水甘冽,蕴含灵气,因其源头必经厚土深层过滤,又得金石矿脉滋养,土生金,金生水,故有此效。”
云阳像一块干燥的海绵,疯狂吸收着这些知识。他发现自己对这些东西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尤其是涉及到五行属性时,几乎一点就通。
夜晚,他躺在床上,脑海里不再是单纯的玩耍嬉闹,而是不断回放着白天的符文轨迹、五行循环图、以及各种药草矿石的特性。他的小手有时会无意识地在空气中比划着,模仿着那些玄奥的线条。
虽然他的体内依旧空空如也,没有一丝一毫的真气,但他对这个世界本质的认知,正在以一种可怕的速度积累着。
这一日,禹老将他带到屋后那片茂密的竹林深处。这里人迹罕至,地面铺着厚厚的竹叶。
禹老站定,看着云阳:“今日,教你一点防身的东西。看好了。”
他并未摆出任何架势,只是轻轻抬起右脚,然后看似随意地向前踏出一步。
“咚!”
一声沉闷的、绝非踩踏竹叶能发出的响声传来。云阳感觉脚下的大地微微一震!以禹老落脚踏足之处为中心,一股无形的波动呈环形向前方扩散开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