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 第167章 攻克成都的首功之臣,曹舒实在难以苟同。

至于祝融夫人......曹舒既已看中,自然势在必得。

雒城军帐中,诸葛亮接到败报长叹:曹舒用兵如神,亮不及也。这声叹息发自肺腑。遇此劲敌,实乃季汉大不幸。

正沉思间,忽见南门奔来数名狼狈信使——那方向分明通往成都!

莫非京畿有变?羽扇骤然收紧。

李严是何许人也?

关兴与张苞又在何处?

诸葛亮在成都尚留有些许兵力,并非全然空虚。

然而转瞬之间,诸葛亮的希冀尽数破灭。

只见哨兵跪伏于地,悲泣道:

丞相!大汉...亡了!

诸葛亮几乎从座上跌下。

他强自镇定,向传令兵问道:

雒城尚在我军掌控,何来覆灭之说?

虽已隐约猜到成都生变,诸葛亮仍试图说服自己这不过是谣言。

传令兵伏地禀报,将姜维、邓艾奇袭成都的始末,以及孟达、李严等人叛降之事详尽道来。

听罢,诸葛亮呆坐席间,茫然若失。

是啊...

大汉确已倾覆!

连后主刘禅都肉袒出降,岂非 之兆?

可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

曹舒怎敢派遣两名年轻将领翻山越岭偷袭成都?此计若败,必将万劫不复!

更令他困惑的是孟达之叛。

虽被调离中枢,孟达在益州仍享厚禄,降魏又能多得几何?

最令诸葛亮痛心的,当属李严。

孟达反复无常尚可理解,但李严身为益州第二号人物,有何理由投降?

诸葛亮为安其心辅佐后主,甚至割让诸多权益。

如此大公无私,换来的竟是李严带头降敌?

曹舒究竟许以何等厚利?

若曹舒在此,定会告诫诸葛亮:

驭人之道,不可单凭利益或情感。

似李严这般人物,纵得万般权柄亦难餍足,反觉理所当然。

若易地而处,曹舒必当机立断铲除李严,整肃内政。

岂会以妥协退让,寄望于狼子野心?

视角不同,所见各异。

刘备与诸葛亮胸怀复兴汉室之志,而李严等人只计较能从中攫取多少利益。

诸葛亮怔然之际,身旁哨兵与董允已泣不成声。

更令丞相心寒的是,数名益州将领未经通传便擅自入帐。他们面露愧色,却仍劝道:丞相,不如...降了吧。

这些将领皆收到家族密信——刘禅李严开城献降后,成都世家早已纷纷归顺。家族既降,他们又何来死战之心?

诸葛亮沉默以对。他知晓,今夜必不止这一批说客。

果然,文官们接踵而至。为首的竟是素受器重的费祎。他拱手进言:为免生灵涂炭,请丞相率军归降。这番话语犹如利刃,直刺诸葛亮心口。

呵...呵呵...丞相忽然轻笑。大势已去,纵使先主复生携鼎盛之师,亦难挽此倾颓之局。

诸君自便。诸葛亮终是挥手,本相...不阻诸位。

雒城文武在短暂静默后,终究陆续出城,向曹舒请降。

许昌

微风轻拂,湖面泛起涟漪。

曹操手持鱼竿,与荀攸、贾诩、程昱并排而坐,悠然垂钓。

“哈哈哈,你们几个老伙计,今日怕是要空手而归了。”

曹操瞥了眼身旁三人空空如也的鱼篓,朗声大笑。他的桶中早已鱼影攒动,收获颇丰。

“主公钓技精湛,我等自愧不如。”贾诩笑呵呵地拱手。

二十余载过去,他这逢迎的性子丝毫未改。当年因张绣之事投奔曹操后,贾诩始终谨小慎微。即便如今众人皆已归隐,他仍改不了这习惯。

程昱眉头微皱,沉声道:“主公,舒公子尚在前线征战,您终日垂钓,是否……”

曹操舒展筋骨,慵懒道:“仲德啊,你总是这般忧心国事。舒儿之才,莫非你还信不过?”

他目光悠远,继续道:“诸葛亮虽足智多谋,却未必是我舒儿对手。”

祖孙二人的信任,早已无需多言。

此时,许褚阔步而来,喜形于色:“文远率虎豹骑横扫漠南,鲜卑王庭已化为焦土!毋丘俭亦斩公孙渊于辽东,能臣抵之束手就擒!”

三位谋士相视而笑。

曹操却恍若未闻,猛然提竿。

“哗啦——”

一尾肥硕的鲤鱼跃出水面,鳞光闪烁。

“北地少见这般肥美的鱼啊。”曹操轻抚鱼身,忽然叹道,“若论鱼鲜,当属江南为最。不知何时能泛舟长江,执竿而钓……”

此言一出,荀攸、贾诩、程昱目光微动,皆若有所思。

曹舒率军伐蜀,曹操对这位长孙充满信心。

张辽借斩杀鲜卑王轲比能之机,彻底平定鲜卑各部。与此同时,毋丘俭等人在辽东也取得大捷。放眼天下,唯有江东孙权尚未臣服。

提及江东,曹操不禁想起当年的赤壁之战。那时的周瑜英姿勃发,气宇轩昂。而他自己亲率数十万大军南下,何等威风。可惜赤壁一战功败垂成,如今周瑜也已离世多年。

英雄迟暮,曹操心中感慨万千。随着故人相继离去,无论是盟友还是对手,都让他倍感伤怀。

主公何不随军出征?即便只是观战,也能圆您垂钓长江之梦。荀攸笑着说道。他总能洞悉曹操的心思。

公达,你说舒儿和采儿若有了子嗣,该是何等聪慧?曹操突然问道。

荀攸认真思索后答道:恐怕比在下与文若都要聪慧得多。闻言,曹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比起长江垂钓,他更期盼能看到曾孙的诞生。

雒城战事渐近尾声,越来越多的蜀将主动出城请降。曹舒询问道:你们的诸葛丞相何在?众将皆摇头,告知是诸葛亮主动让他们出城投降。

原来如此。曹舒点头道,先将兵器悉数上缴,而后按部众数量领取粮草。他命杨修负责受降事宜。

曹舒之所以询问诸葛亮下落,是担心其效仿历史上姜维诈降之计。但转念想来,二者情形迥异。昔日刘禅投降是因谯周等人怂恿,如今益州派、东州派皆认为大势已去,仅凭荆州一派已难以为继。

荆州派的大本营仍在曹舒掌控之中,这使得除了诸葛亮等核心成员外,多数荆州将士已丧失斗志。

然而,比起归降的将领,曹舒更在意诸葛亮的去向。

在降将的指引下,曹舒踏入雒城。出乎意料的是,城内百姓神色如常,未见慌乱,足见诸葛亮治理有方。即便兵临城下,他仍能稳住民心,这般才能当世罕见。

作为对手,曹舒渴望击败诸葛亮,但蜀汉大势已去,他更想招揽这位贤才。曹舒向来唯才是举,既能重用鲁肃,自然也能任用诸葛亮。

然而,暗卫与降将搜遍全城,始终不见诸葛亮踪影。最终,一名书童怯生生地递上一封诸葛亮亲笔信。曹舒读罢,长叹一声。他不愿强求,只待诸葛亮回心转意。

随着雒城易主,蜀地各城纷纷归降。成都陷落的消息传开后,益州各地更是降旗如潮。曹舒在将士护送下前往成都,面见已投降的刘禅。

曹舒宽厚对待刘禅,未加为难。这位少年天子本不该背负如此重担,如今反倒得以解脱。刘禅向曹舒敬酒,急切询问诸葛亮下落。曹舒略作沉吟,将诸葛亮的信交予他。

刘禅读后泪流满面。若非时运不济,诸葛亮绝不会轻言放弃。但益州全境已归曹魏,诸葛亮最终选择归隐山林。

无人知晓他究竟去了何方。

安抚完刘禅,曹舒便与李严等人会面。

面对李严,曹舒表面谦逊,实则对这群降臣并无多少信任。

在他眼中,这些人至少都是三姓家奴。

当年刘焉父子入益州时,他们争先恐后投靠;刘备夺蜀后,又摇身一变成为其拥护者;如今曹军到来,他们再度改换门庭,自称“受苦受难的老百姓”。

每次易主,这群人反倒活得最滋润。

简单应付几句后,曹舒忽然举杯笑道:

“诸位助朝廷收复益州,功不可没。丞相与我一向赏罚分明,既然立下大功,本司空自然不会亏待。”

“正方,从你开始,说说想要什么赏赐。”

被第一个点名,李严面露得色。

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他拱手道:

“在下别无他求,只愿为司空分忧,协助处理政务。”

此言一出,众人心中暗笑——李严野心不小,嘴上说帮忙,实则想留在益州,图谋刺史之位。

曹舒岂会让他如愿?

他微微一笑,道:

“正方忠心可嘉,本司空自当重用。”

“这样吧,过几 随我回许昌,侍奉陛下左右。”

李严脸色骤变。

……

曹舒话中深意,不仅李严,在场降臣皆心知肚明。

曹舒提出让李严入朝侍奉君主,其中暗藏玄机。

所谓侍奉君主,自然包含多种可能。

昔日荀彧执掌尚书台,名义上亦是天子近臣。

但曹舒岂会轻易将如此机要之位授予李严?

绝无可能!

现任尚书令鲁肃乃曹舒心腹,虽出身江东,却已效忠多年。

其理政之才远非李严可比,曹舒怎会无故撤换?

余下唯有两种可能:

其一,授以黄门侍郎这等闲职,形同虚设;

其二,更为骇人——令其净身入宫!

不过曹舒倒不必刻意折辱李严,多半是安排个虚衔。

可李严岂能甘心?

昔日在蜀汉位居诸葛亮之下,堪称三号人物。

如今归降却只得此等微末官职,与闲置何异?

李严怒极反笑,厉声质问:若无李某串联众臣,舒公子岂能兵不血刃取成都?

曹舒闻言暗哂——

夺蜀首功当属邓艾、姜维,次为孟达。

李严不过是在大军压境时,才通过密信投诚罢了。

攻克成都的首功之臣,曹舒实在难以苟同。

不过舒公子向来修养过人,自然不会轻易辱骂李严。只见他展露春风般的笑容:正方此言差矣。陛下乃九五之尊,侍奉天子正是彰显功劳。莫非正方还眷恋刘禅的蜀汉旧朝?

这番话暗藏机锋。随着蜀汉政权覆灭,那点可怜的正统性早已荡然无存。若李严仍心系旧朝,岂非谋逆之嫌?虽说汉献帝刘协已逝,但其子刘曦尚在,汉室法统未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