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 第149章 “连公子都反了,我等还守什么城?”

久经世事的卞夫人立即会意。能让荀采如此谨慎的,除了她那两个儿子,还能有谁?

曹丕与曹彰绝不会伤害卞夫人,毕竟她是他们的生母。然而丞相府中的其他人,却未必如此可靠。

荀采并非要挟持卞夫人,而是打算将她与甄宓转移到安全之处。这样方能确保丞相府的家眷不受纷争牵连。

甄宓刚要开口,卞夫人便出言打断:采儿,你是舒儿的妻子,老身信得过你。此番府中家眷的安危,就托付给你了。

荀采郑重颔首。卞夫人与甄宓是曹舒最重要的亲人,而曹舒的至亲自然也是她荀采的至亲。保护她们免受波及,是她作为曹舒夫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过荀采才智过人,她向二人献计:祖母、母亲,你们离开丞相府之事绝不可走漏风声。不如......如此这般,方能掩人耳目!

听完计策,卞夫人与甄宓相视而笑,眼中尽是赞许。能有这般聪慧的孙媳,实乃曹家之福!

荀采挖掘的地道不仅连通尚书府,还通往城外一处隐秘庄园。经过整夜奔波,她成功将卞夫人、甄宓及丞相府其他家眷尽数转移至该处。

......

一日后

细雨霏霏

尚书令府中,唯有荀彧独自留守,其余荀氏族人均已随荀采转移。那条完成使命的地道,也已被彻底封闭。

书房内

荀彧 案前,手中毛笔沙沙作响,仿佛外界纷扰皆不能扰乱其心绪。

管家悄然而入,低声禀报:老爷,军营生变!许多士卒不满原有军饷,要求增加饷银。

笔锋骤停。

荀彧转头笑问:福伯,你在荀家侍奉近三十载。以你之见,此次军营哗变 为何?

河北世家的阴谋被荀彧一眼看穿。

军营外,士兵们在有心人的 下开始抱怨军饷不足。这些 者都来自河北世家。两位城门校尉闻讯赶来维持秩序,却正中河北世家下怀——他们趁机挑拨双方关系,眼看冲突就要爆发。

千钧一发之际,荀彧的管家福伯带着手令赶到:诸位将士,从下月起军饷翻倍!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愣住了。河北世家选择军营起事,就是看准了留守士兵难以立功、军饷微薄的弱点。荀彧这招釜底抽薪,直接粉碎了他们的计划。

眼见计谋落空,河北世家的人急忙 :这是缓兵之计!他们想秋后算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福伯早有准备,一挥手,亲兵们抬出装满铜钱的箱子:军饷在此,见者有份!

“发军饷前,荀令君另有要事托付诸位!”

士兵们盯着装满铜钱的箱子,目光灼热。

荀彧并非空口许诺,真金白银就摆在眼前。

面对钱财,这些士兵顿时变得温顺如猫。

有人壮着胆子询问福伯:

“不知令君有何差遣?”

“我等粗人只会使蛮力,动脑筋的活儿可干不来。”

福伯站在钱箱旁笑道:

“要的就是诸位这身力气!”

“令君与诸位有些误会。”

“但令君待诸位向来公平。”

“诸位为丞相流的血,令君从未忘记。”

“如今有人想离间你们与令君、丞相!”

“你们说该怎么办?”

见到钱财前,士兵们对荀彧尚有疑虑。

可谁能抵挡金钱的力量?

当兵卖命,本就是为了口饭吃。

双倍军饷的承诺,让众人心跳加速。

刹那间。

军营爆发出震天呐喊。

近乎所有士兵都在高呼荀彧与曹操之名,誓要揪出挑拨者!

混在军中的河北世家细作,顿时汗如雨下。

这分明就是在说他们!

见势不妙,这些人企图逃跑。

但校事府的密探早已盯上他们。

在密探指引下,这些老鼠被迅速拿下。

危机就此消弭。

两万许昌守军,因荀彧的金钱攻势,空前团结。

……

许昌城外

得知离间计失败。

卢纾、崔林等人立即启动备用方案。

河北世家多年蓄养的私兵,

加上从河北调来的援军,

约三万人马在城外集结!

此外,

曹彰麾下尚有万余兵力。

四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向许昌城。

许昌身为大汉都城。

仅靠四万兵马就想攻破,简直是异想天开。

然而河北世家在城内早有布局。

许多朝臣暗中倒戈,成为河北世家的内应。

整座许昌城,已然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尚书令府中,荀彧依旧从容端坐。

纵使天塌地陷,也难改其镇定神色。

在他对面。

一位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年正含笑为他斟茶。

大舅哥,你真就半点不着急?

能这般称呼荀彧的,唯有曹舒。

虽说往 都尊称荀彧为文若先生。

但如今荀采与曹舒的关系世人皆知。

这声大舅哥倒也合情合理。

荀彧面不改色,心底却暗骂不已。

他半个时辰前才知曹舒数日前已至许昌。

恨不得当场给这小子一耳光!

若早知曹舒在此,他荀文若何须如此劳心费力?

更可气的是荀采,竟帮着外人瞒他这亲兄长!

迎着荀彧幽怨的目光,曹舒温声解释:

大舅哥莫恼。

引蛇出洞,总要舍得香饵。

若让你知晓我已归来,走漏风声岂不前功尽弃?

荀彧虽恼二人联手欺瞒,却也明白曹舒所言在理。

河北世家倾巢而出,河南世家伺机而动。

他们敢如此猖狂,正是认定许昌已无变数!

唯一忌惮的,不过是荀彧麾下两万守军。

若非荀彧当机立断以重金稳军,恐怕早被策反大半。

理解归理解。

对小妹荀采,荀彧不敢发作。

对曹舒,索性冷脸相对。

见状,曹舒笑道:

大舅哥该谢我才是。

若非我麾下密探,你要对付的何止城外敌军与城内叛徒?

荀彧闻言蹙眉,转瞬领会其中深意。

许昌城内,能让荀彧感到棘手的只有天子刘协。

倘若河北世家或河南世家任何一方掌控了刘协,对荀彧来说都是灾难。

此刻刘协迟迟未现身,恐怕再不会出现。

能做到这般悄无声息的,唯有曹舒手下的暗卫。

就在曹舒与荀彧对饮之时,皇宫深处已掀起血雨腥风。

暗卫首领邓艾正面对王凌、司马孚与刘协。

双方实力悬殊,王凌与司马孚很快被捆作一团,刘协则瑟缩在角落。

邓艾手持染血的凄然刀步步逼近:陛下可知此刀来历?

刘协颤抖着望向这柄据说为刺杀楚怀王而铸的利刃。

当年未能诛杀昏君,今日我便替工匠完成夙愿。邓艾轻拭刀锋。

刘协强作镇定:爱卿持刀意欲何为?

话音未落,刀光已至。这位汉室天子终于明白,眼前之人是真要弑君。

刘协的颈间骤然绽开一道猩红。

肃杀之气蔓延,万物凋零。

垂死之际,刘协竭力想要呼喊,却终究发不出半点声响。

他的咽喉与头颅,已在寒光中分离。

至死,刘协仍难以置信——邓艾竟真敢弑君!

被绳索紧缚的王凌与司马孚目睹这一切,浑身战栗不止。

弑君!

上一位行此大逆之人,还是李儒。

但邓艾的手段,远比李儒更狠辣决绝。

王凌颤抖着挤出质问:

“你……不怕弑君之罪昭告天下?”

邓艾缓缓转身,轻叹一声:

“弑君?何人弑君?”

“分明是你王凌与司马孚所为!”

“尔等乱党闯入禁宫谋害陛下,罪该万死!”

王凌:“?!”

司马孚:“?!”

二人原以为邓艾会坦然承认,不料他竟将罪名推得干干净净!

是啊——

邓艾岂会蠢到自揽弑君恶名?

此刻宫中仅剩三方势力:

代表曹舒的邓艾,以及沦为阶下囚的王凌、司马孚。

这现成的替罪羊,不用白不用。

司马孚心智远不及王凌坚韧。

见弑君之罪即将扣到头上,他急怒攻心,猛然喷出一口鲜血。

邓艾嫌恶地瞥了司马孚一眼,挥手令暗卫将二人拖出宫门。

成王败寇。

史册之中,弑君者的骂名注定由王凌与司马孚背负。

……

城外

荀彧以金帛开路,两万许昌守军陆续投入战场。

城内叛党亦被校事府火速肃清。

战局顷刻逆转。

河北世家虽兵力占优,却对许昌高墙束手无策。

卢纾与崔林凑近曹彰,低声蛊惑:

“公子,荀彧应对太快……”

“若按常理用兵,许昌恐难攻克。”

曹彰拧眉:“二位有何高见?”

“莫非还有别的破城之策?”

卢纾阴测测地笑道:

“子文公子若亲自率军攻城,守军必定闻风丧胆!”

“到时我军趁势掩杀,敌军定然溃不成军!”

曹彰闻言颔首,当即披甲持戟,黄须在风中猎猎作响,领着士卒冲向城墙。

“曹彰在此!”

“尔等听着!”

“缴械不杀!”

“若敢顽抗,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卢纾此计果然奏效。

守城士卒闻言 动:

“竟是曹三公子?”

“他怎会与叛军为伍?”

“莫非丞相府有变?”

“连公子都反了,我等还守什么城?”

军心顿时涣散。

毕竟曹彰的身份非同小可。

但转瞬间,校事府密探举起铁皮喇叭高呼:

“丞相钧令!”

“逆子曹彰谋逆作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