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 第145章 辛毗深觉女儿所言极是。

夏侯惇从震惊中回过神,立即赶往尚书令府与荀彧商议。

恰巧荀彧也收到了辽东急报。

二人刚坐下,夏侯惇便直切主题:文若,公孙渊年方弱冠,竟敢囚禁叔父,还扣押了前来朝贡的使者。这般举动,分明是要 !

独目将军眼中寒光乍现。

自白狼山之战后,北方已太平十载。若辽东生变,幽州难免再起烽烟。

但荀彧与夏侯惇都是雷厉风行之人。

若公孙渊真敢 ,他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元让,我意先遣使赴辽东交涉。荀彧沉吟道,朝廷可保留其太守之位,但他必须为篡位之事付出代价。

夏侯惇深以为然。

辽东可以保持半 状态,但公孙渊必须【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踏顿死后,能臣抵之已率乌桓部众归顺曹操。

如今却突然投效公孙渊麾下。

此举分明是要联手谋逆!

倏然间。

荀彧察觉其中蹊跷。

乌桓虽与辽东毗邻,公孙渊终究只是个弱冠青年。

而能臣抵之却是老谋深算之辈。

乌桓势衰,他与公孙渊勾结作乱,胜算渺茫。

可为何仍要铤而走险?

幕后究竟是谁在推动?

……

荀彧心中渐渐浮现数道人影。

正是河北世家几位家主——

太原王氏、范阳陆氏、博陵崔氏、南皮辛氏。

清河崔氏因崔琰获罪被诛,博陵崔氏尚存。

这些河北世家在北方根基深厚。

然而他们多是在袁绍败亡后归附曹营。

即便有曹操扶持,仍难与河南世家抗衡。

甚至面对河南世家时不得不谨小慎微。

若乌桓叛乱真是河北世家在暗中操纵——

他们究竟意欲何为?

疑云笼罩荀彧心头。

夏侯惇沉声道:

文若,乌桓与公孙渊联军足有十余万之众。

仅靠幽冀守军恐难抵挡。

荀彧默然颔首。

他隐约感到这场叛乱背后藏着更深的阴谋!

最棘手的是——

这分明是场阳谋!

曹操正远征河西,麾下大将皆随军出征。

消息传递受阻,若荀彧与夏侯惇迟疑不决,唯有请示曹操定夺。

但等诏令往返——

公孙渊与能臣抵之怕是早已攻陷幽州!

因此。

平定叛乱之策只能由二人决断。

可荀彧担忧幕后主使意在调虎离山——

若夏侯惇率军离京,许都必将危矣!

倘若夏侯惇不率军北上,冀州与幽州便会完全暴露在能臣抵之与公孙渊的兵锋之下!

沉吟良久,荀彧对夏侯惇说道:

元让,暂且稍安勿躁,容我思忖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后,定当给你答复。

夏侯惇素来信重荀彧,便应允了这个请求。

此刻二人皆心乱如麻。

然局势已迫在眉睫。

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若不能妥善应对,后患无穷!

......

夏侯惇暂离尚书令府,荀彧则踱步至后院。

只见荀采正含笑端详着曹舒遣暗卫快马加鞭送来的礼物。

见此情形,荀彧顿感头疼。

虽说早有心理准备,但想到小妹荀采即将嫁给那个满腹诡计的曹舒,仍不免郁结于心。

他深吸一口气,对荀采道:

采儿,为兄有事相商。

被打断思绪的荀采眼中掠过一丝不悦。

待听完荀彧讲述公孙渊与能臣抵之的异动后,她的神色渐趋凝重。

兄长,公孙渊与能臣抵之此番必是有备而来。

但小妹以为,此二人恐是受人利用。

若丞相大人与我军主力尚在,平定此二人易如反掌。

然幕后之人偏选在丞相与舒公子尽数出征之时发难。

足见其所图非小。

许昌、天子,抑或其他,皆有可能成为其目标。

荀彧面色愈发阴沉。

小妹所言极是。

公孙渊不过莽夫,被人当作棋子。

能臣抵之定是得了什么承诺,才敢铤而走险。

相较这二人,藏在暗处的 才最为可怖!

思及此处,荀彧向荀采求教:

采儿以为,当如何化解此局?

荀采轻挥衣袖:

兄长真是当局者迷。

莫非至今仍未猜出幕后之人?

荀彧沉默不语。

可疑之人屈指可数, 已然呼之欲出。

没有确凿证据,荀彧终究不能随意抓人。

荀采察觉到兄长的迟疑,微微一笑:

“兄长,我可不像你顾虑重重。”

“我只知道,这场谋反的幕后 ,目标很可能是舒公子。”

“既然他们冲着舒公子来,我必会全力铲除!”

话音落下,她周身杀气凛然,连荀彧都不由得心头一颤。

他轻咳一声,掩饰自己的不安。

荀采继续道:

“兄长不妨引蛇出洞。”

“他们想要一座空虚的许昌,那就如他们所愿。”

“不过,暗中可以这样安排……”

听完她的计策,荀彧眼中精光一闪!

若荀采不是女子,恐怕早已跻身当世顶尖谋士之列,堪称女中管仲!

此计不仅能揪出幕后之人,更能一举清除曹营内部的不安因素!

……

与此同时——

许昌城外,一处农庄内。

王凌推门而入,笑意盈盈。

“彦云,你可算来了。”

屋内除了王凌,还有几名衣着华贵的世家家主——

范阳卢家的卢纾(卢植之子)、博陵崔家的崔林、南皮辛家的辛毗、云中孙家的孙资!

五人皆在朝中身居要职,尤其孙资,刚被曹操擢升为中书内丞,掌管部分机要文书。

待王凌落座,崔林率先开口:

“诸位,我们背后的家族多年未曾联手。”

“如今生死攸关,谁都不该有所保留。”

卢纾笑道:

“家父在世时常说,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头恶狼!”

孙资点头附和:

“我云中孙家好不容易才有今日。”

“若让那人成为嗣子,孙家恐怕又要被打回原形!”

王凌笑道:

“诸位如此齐心,王某自当尽力。”

“但别忘了,荀令君可不好对付。”

“况且,以那人的狡诈,若许昌生变,他必会立刻从荆州挥师北上。”

“如何抵挡他的反扑,才是真正的难题!”

众人交谈之际,唯有辛毗始终不发一言。

他们口中的,正是曹舒。

在座五人皆出身河北世家。原本河北世家以弘农杨家为首,但杨彪老谋深算,早已带着杨家投靠曹舒,成功洗白。其余河北世家大多押注曹植,不料曹植迅速失势,还连累清河崔家覆灭。

吃一堑长一智,河北世家明面支持曹彰,实则暗中观望。然而随着曹舒继位之势愈发明朗,他们愈发焦虑。曹舒身边已有颍川荀家、弘农杨家、琅琊王家及曹氏宗亲支持,即便他们现在投靠,也只能位居末席。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若真如此,他们身后的家族必将没落。这是河北世家绝不能接受的结局。因此众人达成共识: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曹舒得势,必须合力除掉这个威胁。

直接起兵 自然行不通,他们并非要背叛曹营,只是要阻止曹舒继位。既然不能硬来,就只能借刀 。能臣抵之与公孙渊的谋划,背后就有河北世家的暗中支持。

不过河北世家心知肚明,这两人不过是他们手中的棋子。别看他们现在声势浩大,待曹操率军从河西走廊回师,公孙渊与能臣抵之根本不堪一击。这两人真正的价值,在于调离留守许昌的夏侯惇军团。只有许昌兵力空虚,河北世家才能顺利实施下一步计划。

河北世家从未觉得自己背叛了曹魏阵营。

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在匡扶正道,行清君侧之举。

曹操昏聩,竟越过子辈直接册立孙辈为继承人。

身为忠良之臣,河北世家自然要阻止这等荒唐行径!

众人越说越是激愤,唯有辛毗眼中忧虑愈深。

河北世家聚集于此,除维护自身利益外,更因司马氏暗中推动。

司马家族身份特殊,既属河北派系,又与河南世家交好。

在司马防父子接连游说下,河北世家才同仇敌忾采取行动。

生性谨慎的辛毗总觉得,这般举动犹如玩火 。

......

归家途中,辛毗远远望见女儿立于府门前。

宪英为何在此等候?

辛宪英轻叹:父亲,我辛家须早作打算,否则祸患将至。

......

辛毗急忙携女入内室详谈。

此话从何说起?我辛家十余年来恪尽职守,何来灾祸?

实在怪不得辛毗紧张,只因女儿向来料事如神。

建安九年曹操攻邺时,辛毗投入曹营。其兄辛评原为袁绍谋士,袁绍死后仍效忠袁谭。

当年年幼的辛宪英便劝父亲:伯父虽忠,非良主也。最终促成辛毗夺取家主之位。

辛家若追随袁氏效忠,恐难逃日后清算。

辛毗深觉女儿所言极是。

他毅然召集族中长老,联手废黜了兄长辛评的家主之位。邺城战事初起,辛毗便率众开城归顺曹操。

自此辛家声名鹊起,从河北二流世家跻身顶级门阀,更得曹操鼎力扶持。

然曹营之中,河南世家根基深厚,河北世家唯有押注继承人,方能争得话语权。作为新贵,辛家自然与河北世家同气连枝。

可如今河北世家竟欲谋害曹舒——这位丞相最中意的继承人。辛毗越想越觉此事凶险万分。

经女儿点破,辛毗更是心惊肉跳。辛宪英轻叹:父亲可还记得崔琰、陈群前车之鉴?纵使王凌等人得手,也未必能成事。

舒公子能从孙辈跃居继承人,岂是易与之辈?女儿更听闻,他麾下或有隐秘情报网。王凌等人的谋划,只怕早被洞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