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9章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第9章

作者:想要给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2:22:49

朝廷调集西军五万,又征发各地兵马民夫合计二十万,以刘延庆为帅讨伐梁山。官军浩浩荡荡,队伍绵延百里。

谁料柴皓胆识过人,趁夜率军突袭。一杆长枪所向披靡,先破中军,再溃前军。二十万大军一夜溃败,丢盔弃甲......

说书人绘声绘色,听得众人如痴如醉,赏钱叮当作响。

大宋立国百六十载,崇文抑武,放任土地兼并。

文官集团肆意侵吞田产,压榨黎民。当朝天子赵佶穷奢极欲,强征花石纲,奸相蔡京、王黼之流 成风,结党营私。

宦官杨戬设立括田所,强占民田,横征暴敛。

举国上下民怨沸腾,哀鸿遍野!

江南方腊、河北田虎尚能揭竿而起。

汴梁百姓困守重兵把守的皇城,却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听闻朝廷征讨大军败于梁山,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恨不能投身柴皓帐下,共襄义举!

深居九重的赵佶君臣怎会知晓,他们纸醉金迷的盛世假象下,早已民怨滔天!

如今汴梁街头巷尾,人人都在传颂柴皓大败官军的传奇。官府竟也听之任之。

一来大宋素不以言治罪,二来柴皓事迹引人入胜,说书人借此敛财,差役们收受孝敬,自然网开一面。

此刻金钱巷临街绣楼,半掩的轩窗边。

一张倾国倾城的玉容若隐若现。

秋水明眸,远山黛眉,冰肌玉骨恍若姑射仙子。

更摄人心魄的是那份气质——温婉中透着灵秀,淡泊里藏着风骨。

正是名动天下的花魁李师师。

听着窗外说书声,这位向来清冷的绝代佳人竟轻蹙蛾眉,幽怨叹道:冤家,在梁山闹出这般动静,却将姐姐忘了吗?

若教旁人得见,定要惊掉下巴。

李师师虽沦落风尘,却才情高洁,纵使面对当朝天子也不假辞色。多少王孙公子求见不得,何曾为谁动过凡心?

更遑论以相称。

唯独说起那个梁山之主——柴皓,这位冰山 眼中才会泛起涟漪。

去年元夜,宋江为招安潜入汴梁,欲借李师师面圣。正是那时,她与柴皓结下了不解之缘......

柴进、史进、武松、燕青、李逵等众多头领随宋江同行。柴皓早知此行必败,皆因李逵元宵夜大闹东京之故,便随柴进一同下山散心。

柴皓相貌堂堂,出身高贵,自幼精通琴棋书画,因此取代燕青,成为拜访李师师的梁山代表。他风度翩翩,才学过人,见识远超当世,令李师师一见倾心,当即赠予贴身锦帕。

自柴皓离去,李师师心中便再难忘却他的身影。她所见男子,包括当朝天子赵佶,皆沉溺享乐,醉心书画小道,唯有柴皓文武双全,胸怀天下,堪称当世英雄。

此后李师师日夜思念,期盼再见柴皓。两月前柴皓为擒高俅再至汴梁,却因公务在身未能相见。待闻高俅被押上梁山处斩,李师师方知柴皓来过,不禁怅然若失,暗想若得重逢,定要随他远走高飞。

虽为歌伎,李师师始终守身如玉。自得花魁之名,受赵佶青睐后,更无人敢冒犯。赵佶痴迷其淡雅气质,不以权势相逼,故李师师至今仍是完璧。她愿以清白之身追随柴皓,纵为妾室亦无怨无悔。

听闻街头巷尾传颂柴皓英姿,李师师不禁莞尔。即便不得相见,知晓他的消息也令她心生欢喜。

北方有佳人,一顾倾人城......忽闻赞叹之声响起。李师师回首施礼:参见陛下。

来者正是宋徽宗赵佶。爱卿免礼。赵佶入座道,朕方才满腹怒气,见卿一笑便消了大半。若满朝文武皆如爱卿这般称心,朕又何须烦忧。

赵佶今日确实怒火中烧,所言非虚。

刘延庆率大军征讨梁山柴皓,兵力十倍于敌,却惨败而归,折损无数粮草辎重!

更令赵佶震怒的是,此事最初竟被隐瞒。刘延庆重金收买蔡京、童贯等人,谎称西军鄜延路将士水土不服,请求班师回京。

若非汴梁街头巷尾已传遍刘延庆败绩,赵佶至今仍被蒙在鼓里。

李师师心细如发,虽未明言,已猜中赵佶烦忧之事,轻声道:陛下不必为市井流言所扰,可下旨禁止民间议论梁山之事。

她表面劝慰,实则暗中相助柴皓。

李师师担忧赵佶盛怒之下,会调遣西军名将种师道全力攻打梁山。种师道乃百战宿将,远非刘延庆之流可比,这对根基未稳的柴皓极为不利。

赵佶冷笑道:堵民之口甚于防川。梁山柴皓如今在汴梁的名声,已超越江南称帝的方腊,成为四大寇之首!

他虽治国无方,却非愚钝之人,深知禁言无益。

李师师沉默片刻,又道:此次兵败皆因刘延庆轻敌所致。若陛下令其戴罪立功,以朝廷之威,梁山区区两万之众必难抵挡。

她平日从不议政,今日为助心上人柴皓才破例进言。

罢了。赵佶摆手道,柴皓尚未出水泊攻占州府,暂且由他。当务之急是与金国合击残辽,朕已命刘延庆、种师道整军备战,随童贯北伐燕云。若收复失地,朕将成为五代以来功业最盛的 !

赵佶捋须而言,意在李师师面前彰显威仪。

听闻此言,李师师暗自宽心。只要朝廷不立即全力围剿柴皓便好。

赵佶正欲听李师师抚琴,忽有内侍急报:陛下,城外宋江招安军中,有小卒作乱,杀了犒军李虞侯!

大胆!

这些梁山草寇,果然贼心不死!

朕念及柴皓桀骜,特施恩于宋江等人。

赐每人美酒一坛,肉一斤,许其随童贯北伐立功。

竟敢在朕眼皮底下杀害朝廷命官!

李师师阁中,赵佶拍案而起。

先是柴皓抗旨杀官,大败二十万官军。

如今招安兵马又杀朝廷使者。

赵佶怒不可遏。

他却不知,李虞侯克扣犒赏,酒肉皆减半。

小校何成理论,反被辱骂贼性不改。

这才怒杀 。

纵使赵佶知晓,为维护朝廷威严,也必杀何成。

传旨宋江,立斩凶徒示众!

若敢包庇,连他首级一并取下!

赵佶拂袖而去,亲往城头监刑。

......

汴梁城东,商队缓行。

白衣白马,俊逸非凡。

正是威震京畿的梁山之主柴皓。

林冲、王进等五将率百名羽林军,乔装随行。

公孙胜扮道长,武松鲁智深仍作僧侣打扮。

阮氏兄弟率水军扮作船夫。

史进等人化整为零,潜行入城。

此番柴皓亲率二十头领、两千精锐下山。

柴皓此次下山并非一时兴起。

自上次大败刘延庆,已过去半月有余。

柴皓率众将前往汴梁,首要之事便是探查朝廷动向,以便在与官军的对抗中抢占先机。其次,他想看看卢俊义等受招安的旧部近况如何——在柴皓眼中,这些梁山兄弟不过是暂借朝廷之名,终有一日仍会重归自己麾下。

而第三件事,则是为了带走李师师。

柴皓并非不解风情之人,上回见到这位名动天下的花魁时,他早已察觉李师师对自己暗藏情愫。只是当时时机未到,他亦不愿因儿女私情误了雄心壮志,故而未曾回应。

如今梁山根基稳固,又携大败二十万官军之威,正是带走李师师的最佳时机。

莫说抢走一个李师师,即便再闹一次汴梁城,又有何妨?

短期内,大宋君臣已无力对梁山用兵。

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敢再战!

梁山于朝廷而言,犹如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即便倾举国之力攻下,也不过夺回一片贫瘠水泊;若攻不下,反倒损兵折将,颜面尽失。

与其如此,不如调转兵锋南下征讨方腊,收复江南富庶之地,或挥师北上伐辽,夺回燕云十六州。无论哪条路,都比啃梁山这块硬骨头划算得多。

正因如此,柴皓如今逍遥自在——朝廷奈何不了他,他却能随心所欲,肆意行事!

“多年未见,汴梁城依旧繁华壮丽,可对我林冲而言,早已物是人非!”

望着远处巍峨的汴梁城,林冲不禁慨叹。

当年遭高俅陷害,他被发配沧州,本以为期满便可归来与家人团聚,却未料命运弄人,家破人亡,最终逼上梁山。若非柴皓,他此生恐怕再无机会重返汴梁。

凝视着这座承载半生记忆的城池,林冲眼中燃起炽热光芒:“如此锦绣江山,岂能由昏君奸臣把持?汴梁的繁华,天下的山河,都该归于主公!”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满怀激荡。

只要柴皓夺得天下,林冲便能堂堂正正重返汴梁,以开国功臣之姿荣归故里,更让亡妻得到应有的追封!

柴皓闻言朗声笑道:“好!只要兄弟们同心协力,这万里河山,终将由我等主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