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88章 "果然还是来了!"

丰年逐水草而居,荒年则南下劫掠。

中原农耕文明则受制于土地,难以实现全民武装。通常需要十名农夫供养一名士兵的军粮。

若算上军械补给与后勤运输,则需三十至五十名壮丁才能维持一名全副武装的常备军。

这是南北双方生存方式差异所致。

因此北方虽人口稀少,却能轻易动员数十万骑兵——尽管未必都是披甲精锐。

如今金国仅在边境就陈兵十万铁骑。

上京黄龙府等地必定还有预备部队。

若全力征召,金国甚至能集结数十万能骑善射的胡骑。

契丹、奚族、渤海等部族暂且不提,单是阴山以北的室韦、蒙兀等部落——这些成吉思汗先祖的部族——皆为金国附庸。

正因如此,柴皓虽屡胜金军,却不敢轻视对手底蕴。

唯有持续壮大自身实力,方为制胜之道。

与金国庞大的骑兵基数相比,柴皓虽不断扩军,骑兵规模仍显不足。

柴皓若拥有十万羽林军这般骁勇的铁骑,莫说金国,纵使四海八荒,亦可尽数征服!

这,正是柴皓心中所愿!

而今他麾下仅有三千羽林铁骑,却已能在十万金军中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即便是天羽军、背嵬军等新组建的骑兵,亦难望其项背。

若真有十万羽林精骑,柴皓必能率军横扫万里,从东海之滨直抵大西洋畔!

然而,十万铁骑非朝夕可成,须得步步为营。

于是,柴皓从步军及义军中挑选出一万精锐,以缴获的金军战马,组建了一支新的骑兵。

河东一战,金军折损五万铁骑,但柴皓所得战马却远不足数。

激战中,战马或死于炮火箭矢,或力竭而亡,更有甚者被金军宰杀充饥。

幸存者亦多有伤残,仅剩三万匹尚可驰骋,勉强装备一万新军。

这支新军,柴皓赐名——破虏军!

以坚守太原的王禀、韩世忠为主将,梁山旧将郭盛等为副将。

至于郭盛挚友吕方,早已在岳飞麾下效力。

授旗之时,王禀与韩世忠单膝跪地,叩甲立誓:“破虏军必竭尽全力,为大王练就一支横扫强敌、威震天下的铁骑!”

王禀曾任河东禁军副宣抚使,韩世忠乃西军骁将,二人虽以步战见长,却亦精于骑射。

如今统领一万铁骑,虽为新军,仍令二人豪情万丈!

昔日在朝为将,王禀麾下何曾有过千骑?更遑论万骑!

统领破虏军,远比执掌数万步卒更令人振奋。

韩世忠更是心潮澎湃,昔日麾下不过四千步卒,如今骤领万骑,壮志凌云!

他立誓要将满腔热血倾注于打造破虏军,使其成为柴皓帐下精锐之师,甚至能与羽林军比肩!

唯有如此,方能报答柴皓的知遇之恩!

自破虏军成立之初,全军将士便怀揣着一种独特的荣耀。

二字,承载着非凡的意义!

柴皓麾下其他铁骑,如羽林、天羽、铁骑、龙捷、背巍等,虽名号威风,且被羽林军等打出了赫赫威名。

但破虏军将士仍以自身番号为傲!

因为这支军队从诞生之日起,便为破虏而生!

黄河以北,长城以南,柴皓的大军分驻幽州、河北、河东,就地屯粮练兵。

饱受战火摧残的河东与河北百姓,在柴皓的庇护下逐渐走出伤痛,积极耕种生产,为保护他们的柴王军队提供军资。

柴皓治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黄河以南,大宋都城汴梁见此情形,愈发紧张。

在新任秦桧的主持下,西军种师道率领的陕西五路西军、雄州都总管王渊麾下的三万敢战士,以及京东、京西、淮南等地的兵马,纷纷调往黄河沿岸驻防。

同时,民间壮丁被强征入伍,编为协防厢军。

短短时间内,便集结了四十万大军。

为供养这支军队,秦桧又下令将大宋百姓的夏赋提高两成!

此举引发民怨沸腾,百姓纷纷痛骂秦桧。

一些不堪重负的百姓甚至舍弃田产家业,举家 黄河,投奔周王柴皓。

对此,奉命防守黄河的西军种师道与雄州总管王渊,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王,近一个月来,渡河投奔的百姓已有数万户。

且前来投奔者日益增多。

长此以往,即便河北地域广阔,恐也难以安置。

中山府,柴皓的行营内,主簿陈东手捧簿册,向柴皓禀报。

处理完太原事务后,柴皓将行营迁至中山府。此地毗邻幽州,过河间府便可与之相连;距河东亦不远,穿越太行陉道即可抵达。

向南则是磁州、邢州等河北州县,堪称柴皓地盘的核心。

在此设立行营,便于各地文书往来,节省人力与时间。

此刻向柴皓汇报的陈东,正是当年在太学中与赵佶对峙,被赵佶怒斥终大宋一朝不得录用的那位太学生。

此时,太学生欧阳询正在河东任职,并未随行。

陈东与欧阳询同属柴皓麾下周王势力的户科主簿,与神算子蒋敬职责相似。

蒋敬负责幽州等燕地户科事务,而陈东与欧阳询则分别掌管河北与河东的户科事宜。

尽管主簿之名不如大宋的各类使职显赫,但陈东作为河北户科主簿,权柄极重。河北东西两路数十州府的户籍、赋税皆由其统辖。

若将柴皓的周王势力视作朝廷,陈东、蒋敬与欧阳询便如同户部尚书,分管不同地域。

从一介清贫太学生,跃升为掌管河北千万人口的户科主簿,陈东的身份可谓翻天覆地。这不仅得益于其才干,更因柴皓慧眼识人、不拘一格的胸襟。

因此,陈东亦竭尽所能,为柴皓打理河北民政。自黄河以南涌入的数十万大宋流民,皆被他妥善安置,足见其能。

然而,河北虽广,终究资源有限。若流民持续增加,土地与物资将难以支撑。正因如此,陈东才向柴皓禀明实情。

柴皓听罢,淡然颔首:“赵宋无道,盘剥百姓变本加厉。秦桧为媚上,竟加征两成赋税,致使民税逾八成!昔日花石纲、征辽费、免夫钱已令百姓不堪重负,如今更是卖儿鬻女、逃亡抛荒。赵宋气数,尽毁于秦桧之手。”

言罢,他目光锐利,挥袖下令:“各军整训两月,当出兵伐宋,为受虐百姓讨回公道!羽林、天羽、破虏三骑,及鲁智深虎捷军、吴玠吴璘定西军,共四万步骑即日南下!其余兵马留守防金。”

在柴皓眼中,四万雄师,足矣!

原本他欲先平金国,免内斗招致外患。

如今,金国新帅兀术在云州操练兵马,整军备战,显然准备大举南下。

与此同时,赵宋朝廷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面对这种局面,柴皓决定先解决赵宋皇帝。

若不如此,受尽欺压的百姓纷纷逃往柴皓治下寻求庇护,以他现有的疆域,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多的流民,反而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四万大军自中山府开拔,浩浩荡荡向大名府进发。

大名府乃北宋四京之一的北京,既是汴梁北面的屏障,更是河北路的核心重镇。如今整个河北路州县尽归柴皓,唯独大名府仍在坚守。

知府梁中书身为蔡京女婿,自知罪孽深重,若投降必无好下场。他并非铁骨铮铮,实在是走投无路。

这些日子,梁中书如坐针毡。眼见周边州县相继归顺,连大名府辖下的县镇也都易帜,整座城池已成孤岛,被柴皓势力团团包围。

梁中书多次上奏请求调离,却被新帝赵桓断然拒绝。作为太上皇心腹蔡京的女婿,当朝君臣巴不得看他自生自灭。

就在梁中书惶惶不可终日之际,守城将领急报:柴皓亲率四万大军兵临城下!

果然还是来了!

梁中书面如土色,两股战战。当年梁山宋江攻打大名府时,他就吓破了胆。如今面对比宋江更凶悍的柴皓,更是魂飞魄散,恨不能立即弃城逃命。

可身为知府,若临阵脱逃,即便回到汴梁也难逃严惩,最好的结局不过像李纲那样被流放岭南。此刻的梁中书,当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梁中书这副养尊处优的身子骨,怕是撑不到岭南就要咽气。

大宋官场那些腌臜勾当,梁中书比谁都门儿清。董超薛霸这样的差役,遍地都是!

若他老丈人蔡京还在掌权,弃守大名府倒也无妨——当年梁山贼寇来袭,他不就弃城而逃,事后照样官复原职?可如今赵佶成了空壳太上皇,蔡京也失了势。

新帝赵桓跟前最得宠的,是那个新上任的秦桧。偏生这秦桧当年落魄时,不仅被王黼的家奴羞辱过,还曾想走梁中书的路子攀附蔡京。结果梁中书嫌他寒酸,非但没帮忙,反倒狠狠奚落了他一顿。

秦桧拜相后头桩事,就是把太上皇晚年的红人王黼抄家问罪。王黼流放岭南,听说半道就病死了......第二件事便是下旨严令梁中书死守大名府,违者重惩!

王黼的下场明摆着:秦桧正等着抓梁中书的错处,要他的命!大宋虽有不杀士大夫的规矩,但整死人的法子多得是。那些在党争中败北的官员,最后不都 贬所?就连宋仁宗想变法,都差点被 ......

梁中书心里透亮:这大名府,半步都离不得!

府上老管家谢都管见状劝道:相公莫慌,咱这北都城墙坚固,兵强马壮。闻达、李成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