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85章 就在赵家父子勾心斗角之际——

若赠予金人,他尚不心疼,可落入柴皓囊中,却令他如鲠在喉。

终究是宁予外贼,不予家奴!

柴皓本就势大难制,如今再得钱粮,岂非如虎添翼,更成朝廷大患?

“陛下,柴贼新胜,威势正盛!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已公然归附!若他趁势图谋大宋江山,不可不防!”

“何止三镇!磁州、邢州等河北州县,柴贼自金人手中夺回后,绝口不提归还之事!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更可怖者,河间三镇既降,柴贼势力已贯通河北,自幽州直抵黄河北岸,威胁汴梁!他若挥师南下,顷刻便可渡河围城!”

吴敏、耿南仲等近臣忧心忡忡。

原本他们指望柴皓与金军两败俱伤,朝廷坐收渔利,甚至暗自窃喜。

可如今结局,却令他们瞠目结舌!

金军溃不成军,柴皓的铁骑席卷北方,威震天下!

世人无不惊叹,将柴皓比作汉武帝般的盖世雄主!

更有甚者,已认定柴皓必将 大宋,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王朝!

不,那将是一个真正的帝国!

一个睥睨天下的帝国!

“包围汴梁!包围汴梁!”

“朕的京城难道是烟花之地,任人随意进出?!”

赵桓怒火中烧,心中郁结难解。

本以为金军退去,他便可稳坐龙椅,独掌大权。

谁知金军刚走,柴皓便势如破竹,反倒助长了其威势!

“来人!速去江南迎太上皇回京!”

“金军已退,太上皇还滞留江南,是想让天下人指责朕不孝吗?!”

愤懑之下,赵桓猛然挥袖,想起了他那坑害儿子的父皇赵佶。

他当即派人催促太上皇返京。

毕竟,大宋唯一可信的统兵之臣,便是跟随太上皇的童贯。

柴皓的威胁关乎赵宋存亡,岂能让他赵桓一人独扛?

而此时,江南镇江。

避居此地数月的宋徽宗赵佶与童贯、蔡京等人,听闻金军撤退,本欲松一口气,准备启程返回汴梁。

江南虽好,但论及繁华享乐,终究不及汴梁。

然而,就在赵佶即将动身之际,忽闻柴皓大破金军,势力已席卷黄河以北。

赵佶浑身一颤,当即打消了北归的念头……

“太上皇,车马已备妥,何时启程返京?”

镇江行宫内,大宦官梁师成身着道袍,手持拂尘,恭敬询问同样作道士打扮的赵佶。

“返京?返什么京!”

赵佶虽作修道之态,心中却波澜起伏,闻言怒斥道:“那该死的柴皓,借抗金之名,夺了我大宋半壁江山!”

“他随时可能挥师南下,兵临汴梁!”

“朕还回去送死吗?”

“难道要等柴皓攻入汴梁,再将朕掳走?”

“朕那儿子也是废物!”

“既已与金军议和,为何不联手剿灭柴皓,还等什么!”

如今可好,那柴皓大破金兵,威名远扬,势力愈发强盛,竟要动摇我大宋根基!

梁师成平白遭了无妄之灾。他本是赵佶最宠信的宦官,素来善于揣摩圣意,深得官家欢心,朝野皆称,连童贯都要对他礼让三分。

谁知他方才出去安排车驾的工夫,赵佶便接到柴皓的军报,不明就里的梁师成正好撞在枪口上。

奴婢失言,官家息怒!

梁师成见触了霉头,立即惶恐请罪。

这时童贯、蔡京、王黼等随驾南下的心腹重臣纷纷入内:陛下,柴皓已占据河北,正虎视眈眈望着汴京。此时返京恐非良策啊!

众人刚得知北方战况,都是来劝阻赵佶北归的。毕竟他们随太上皇南逃至此,若赵佶执意返京,他们也不得不随行,终日要活在柴皓的威慑之下。

童贯、蔡京这些位居极品的奸佞之辈,哪个不是人精?他们心知肚明,倘若柴皓攻破汴梁取代赵宋,以他的性子绝不会放过他们这些前朝佞臣。因此谁都不愿回去,眼下唯有远离河北的江南才让人稍感安心。

忽听殿外传来急报:启禀太上皇,汴梁遣使求见,说是奉了官家旨意。

赵佶眉头紧锁:桓儿派人来作甚?

前脚刚收到柴皓军报,后脚儿子赵桓的使者就到了。这般凑巧,必是与柴皓之事有关!

就说朕龙体欠安,不见!

赵佶断然回绝。

不多时宦官又匆匆来报:启禀官家,来使说奉了圣命,要迎太上皇回京调养。还带了两万精兵沿途护卫。若太上皇不允,他们便要入行宫贴身护驾了!

此言一出,赵佶霎时面如土色。

这哪是请安问疾?分明是料到他会拒绝,特地派兵来!

若敢不从,这些兵马就要强行他回京!

逆子!好个逆子!

对付不了柴皓,倒学会算计亲爹了!

赵佶气得浑身发抖,额角青筋暴起。

可除了破口大骂,他竟不敢直言拒绝。

当初赵佶南下时,对外宣称自己中风了。若不回京,赵桓这个逆子派兵前来,恐有不测之祸。

皇家自古无情,赵宋开国便有斧声烛影之事。倘若赵佶突然暴毙,赵桓大可宣称太上皇因中风后遗症发作而亡。毕竟宋哲宗二十余岁病逝,宋神宗三十余岁驾崩,赵佶活到四十多岁才死,世人自然深信不疑。

念及此处,赵佶颈后一凉,挥手道:宣使者进殿。

赵佶虽在江南暂得安稳,身边却仅有童贯的数千胜捷军可用。江南兵马缺额严重,不堪大用,且未必肯听命于太上皇。如今赵桓派两万大军前来,赵佶已无拒绝余地。

不久,汴梁使臣步入行宫大殿。

臣新任御史中丞秦桧,拜见太上皇!

只见一位三十出头的中年男子,身着红袍,向赵佶行礼。此人正是新帝赵桓派来的使者,新任御史中丞秦桧。

秦桧时年三十五岁,此前历任太学学正及地方县令。比起三十岁便官至吏部侍郎的李若水,秦桧可谓仕途坎坷。此次升任御史中丞,全因赵桓需胆大之人率兵面见太上皇。若太上皇抗命,或将兵谏相逼。

满朝士大夫皆视纲常伦理为重,无人愿接此等差事。唯有秦桧挺身而出,从此由默默无闻的太学学正,一跃成为手握实权的御史中丞。

秦桧,皇帝遣你来,有何话说?赵佶沉声问道。

赵佶望着陌生的秦桧,心中涌起 更迭的凄凉,脸色阴沉道:你来作甚?

秦桧从容抬头,嘴角噙着莫测笑意:微臣奉新君旨意,特来恭迎太上皇启程。

启程?赵佶浑身一震,龙袍下的手指微微颤抖。莫非那逆子记恨当年金兵压境时自己传位的旧怨,竟要......

孽障!赵佶拍案而起,冕旒剧烈晃动,莫非他要效仿斧声烛影?还是预备了鸩酒白绫?

童贯当即横眉怒喝:秦桧!尔安敢口出狂言!

秦桧不疾不徐地整了整袍袖:太上皇明鉴,陛下是请您移驾汴梁共商国事。如今柴逆猖獗,山河飘摇......

殿内霎时死寂。赵佶面皮抽搐,半晌才从牙缝挤出话来:朕既已禅位,自有皇帝主持朝纲。江南水土养人,朕要在此静养。

赵佶见对方并非要取自己性命,便打消了回京的念头。

谁料秦桧忽然笑道:临行前陛下特意嘱咐,说日夜思念太上皇,命微臣务必护送您回京。若太上皇担心路途劳顿,臣此番带了两万精兵,足以将您的銮驾稳稳抬回汴梁。

这话分明是在说:太上皇回也得回,不回也得回!

赵佶听罢暗自叹息。

这逆子定是见朕在江南过得舒坦,心里不痛快!

可眼下形势比人强,两万大军围住行宫,童贯那几千胜捷军根本抵挡不住。若真动起刀兵,乱军冲进行宫,自己怕是要提前归西了。

思量再三,赵佶只得颔首:备驾吧,朕随你们回汴梁。

终究逃不过命运安排,徽钦二帝注定要绑在一起。否则史书上靖康之耻的戏码,可就不够精彩了。

就在赵家父子勾心斗角之际——

太原城头,柴皓正俯瞰着这座刚经历战火的城市。连日来,各州各县的使者络绎不绝,反倒让这座残破的城池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使者中,既有已归顺地区的官绅代表,也有新投诚的州府官员。众人齐聚太原,免不了要畅谈一番。

咱们黄河以北的百姓能遇上幽州王这样的明主,真是祖宗积德啊!

谁说不是!金兵南下时,赵宋朝廷畏敌如虎,不想着收复失地,只顾着南逃议和。老官家装病跑路,新官家更是烂泥扶不上墙!最后还要割地赔款,把中原的脸都丢尽了!要不是幽州王挺身而出,咱们早被金人的铁蹄踏成齑粉了!

说得在理!不过现在再叫幽州王可不合适了。如今大王的威名远播,燕赵、河北、河东、京西数千里疆土尽在掌握,整个北方半壁江山都是大王的!以大王的天命所归,该登基称帝了!到时候北伐金国,南征赵宋,一统天下!

正是这个道理!大王仁德布于四方,威名震慑寰宇,金人闻风丧胆,赵宋瑟瑟发抖!此时不登基更待何时?

说起来,这天下本就该是柴家的!当年太祖皇帝从孤儿寡母手中......

那赵宋昔日何等卑劣,陈桥 ,欺凌大周幼主寡母,篡夺江山,根基不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