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77章 于是便有了这般安排——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李邦彦忽见亲随慌慌张张奔来禀报:相爷不好!那几个贼人夺了战马,挟持王三自北门遁走,正往牟驼岗方向逃窜!

李邦彦闻言面色骤变,霎时涨得紫红。此刻他方才醒悟,那几个自称刽子手的军汉竟是诈降,借凌迟之名行营救之实,分明是要投奔牟驼岗的柴皓!

天杀的狗才!竟敢戏耍本相!李邦彦捶胸顿足,险些哭嚎出声。原想擒拿反贼在金人面前邀功,岂料煮熟的鸭子当着自己面飞了,这功劳转眼就要变成罪过。

且说王三郎一行冲出汴梁北门,径直奔向牟驼岗。原来那几个军士皆是孑然一身的血性汉子,既不忍见义士枉死,更愤恨朝廷昏聩,遂设计瞒过李邦彦,前来投效幽州王柴皓。

与此同时,另有西军将领吴玠、吴璘兄弟,正率领数百精锐悄然离队,同样朝着牟驼岗疾行。

牟驼岗大营内,亲兵急报:启禀大王,西军吴玠、吴璘二将率部来投。另有汴梁炮手王三郎因炮击金兵获罪,被义士救出后特来相投。

柴皓听罢抚掌而笑。这吴氏兄弟虽尚未显达,他早知其乃将帅之才;至于那敢向金军开炮的王三郎,更是难得的血性男儿。

天府四川,直面金军铁骑的威胁。

吴玠吴璘兄弟临危受命,仅率数千将士镇守入蜀咽喉和尚原。

金军为夺取川蜀要地,屡次强攻和尚原,皆被吴氏兄弟击退。

金兀术亲率十万大军压境,依然难敌吴氏兄弟以寡敌众的勇略!

史载若无吴氏兄弟死守和尚原,阻遏金军南下之势,南宋必将丧失四川这一赋税重地。

如今这对军事才华堪比岳飞的将门兄弟来投柴皓,令他喜不自胜。

至于同来的汴梁将士中,那位霹雳炮手柴皓亦有所耳闻。

靖康年间,宋廷畏金如虎,严令将士不得主动出击。

一名霹雳炮手发炮击中金军,奸相李邦彦竟下令将其斩首示众。

史书虽载此事,却未留下这位壮士的姓名。

而今柴皓方知,这位忠勇炮手名叫王三郎。

虽因柴皓之故历史轨迹已变,但人心依旧。

赵宋君臣的怯懦更甚史载,竟在优势下仍向金军摇尾乞和。

而王三郎刚烈如故,宁违皇命也要痛击金寇!

如此豪杰来投,柴皓岂能不喜?

当即朗声道:速请诸位壮士入帐。

不多时,吴玠吴璘兄弟与王三郎等汴梁将士鱼贯而入。

末将泾源路第十将吴玠,携胞弟吴璘及西军五百儿郎,特来投效幽州王,誓随大王诛灭金贼!

吴玠抱拳行礼,声若洪钟。其弟吴璘亦肃立身侧。

随后王三郎等人齐声道:我等愿效犬马之劳,随大王共诛金寇!

柴皓先看向吴氏兄弟。

兄长吴玠年约三旬,面容刚毅,气度沉雄。

其弟吴璘二十出头,英姿勃发,与岳飞年岁相仿。

西军虎将来投,孤甚欣慰!

二位将军请坐!

柴皓抬手示意,侍从立即增设坐席。

谢大王恩典!

吴氏兄弟再施一礼,在林冲、鲁智深、岳飞等将领的座次旁落座。

柴皓视线转向王三郎等人,朗声笑道:适才听闻汴梁方向传来霹雳炮响,孤正疑惑,赵宋既与金军议和,何来炮声?

不料竟有王三郎这等豪杰,甘冒抗旨之罪也要炮轰金贼!

可笑赵宋朝廷,放着如此忠勇之士不知重用,反倒谄媚金人,自断臂膀!

幸得几位同袍拼死相救,俱是好儿郎。

来人,给这几位义士看座!

帐下王三郎等人闻言俱是一怔。自入帐以来,他们便觉恍如梦中——不过是汴梁城籍籍无名的士卒,原想着能得个低级将官接见便是万幸,岂料竟蒙幽州王亲自召见?

莫说幽州王这等人物,在汴梁时他们连指挥使的军帐都无缘踏入。此刻能随吴玠吴璘行礼已属勉强,哪曾想柴皓不仅温言相向,更以相称,赐座相待!

在他们看来,自己不过是陪西军将领觐见的陪衬,谁知幽州王对他们说的话,竟比那两位将领还多。这般礼遇,令王三郎等人眼眶发热:大王使不得!我等微末军汉,岂敢受座!

义士当之无愧!柴皓正色道,谁说尔等籍籍无名?王三郎之事,孤当命史官载入青史!

当赵宋朝廷奴颜事金之时,金贼纵马汴梁城外耀武扬威。唯义士王三郎愤然发炮,毙敌数骑,扬我中原男儿血性!

这番话惊得王三郎如坠云雾:我这等小卒,真能名留青史?

自然能!众将中凌振大步出列,笑骂道,大王说你能你便能!让你坐就痛快坐下!连赵官家的圣旨都敢违抗,此刻倒扭捏起来了?莫要丢我凌振的脸面!

王三郎被凌振笑骂,凌振脸上却掩不住得意之色。

他仿佛在向众将炫耀:瞧见没?大王夸赞的王三郎,可是我凌振带出来的兵!

凌指挥!

王三郎等人这才如梦初醒,连忙向柴皓行礼:谢大王赐座!

柴皓得知王三郎曾是凌振的部下,笑道:既是凌振的老部下,那王三郎等人便归入炮营。他们炮击金军有功,策勋三转,升为队正。

末将遵命!凌振欣然领命。

王三郎等人又惊又喜,在汴梁抗旨杀金军本是死罪,到了幽州王麾下竟成了功劳!

他们热泪盈眶,连连叩谢。

吴氏兄弟静静看着这一幕,眼中泛起暖意。

吴玠更是暗自点头。

柴皓安抚完王三郎,转向吴玠笑道:吴将军,孤见壮士蒙冤,一时激愤多言,将军莫怪孤冷落了你。

吴玠拱手朗声道:大王言重!

昔日吴起为士卒吸吮疮毒,士卒皆愿效死!

今大王重义轻贵,乃明主之风,天下豪杰必争相来投!

吴玠只庆幸得遇明主,怎会觉冷落?

他字字铿锵,句句发自肺腑。

此刻,吴玠见柴皓对待王三郎等将士的态度,心中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无比正确!

幽州王柴皓对王三郎这样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卒,尚且如此赏识尊重。

这份胸襟与识人之明,足以令人钦佩!

能如此看重寻常义士,自然更会重用能征善战的将领!

因此,吴玠愈发觉得,自己投奔柴皓是明智之举!

帅座之上,柴皓听闻吴玠的言辞,不由露出笑意。

从细微处洞察本质,这正是名将与普通士兵的差别所在!

吴玠与吴璘兄弟虽尚未名震天下,却已显露出大将风范!

他们缺的,不过是一个如和尚原之战那样的扬名契机!

在原本的历史中,吴氏兄弟直到多年后南宋被迫与金军开战,才得以崭露头角。

但如今他们既已归附柴皓麾下,何愁没有与金兵交锋、建功立业的机会?

“吴将军,你在西军任正将,统领五千兵马。”

“如今归入孤帐下,仍授你正将之职。”

“孤予你兄弟二人各五千步卒,合为一军,共万人之众。”

“望你二人早日将其练就如西军般坚韧之师。”

“待日后立功,孤必厚加封赏!”

柴皓说罢,从案上拈起两支令箭,掷向吴玠与吴璘。

兄弟二人闻言,精神为之一振!

当即起身接令,心中激荡难平。

须知,他们在西军泾源路时,仅有吴玠因年资较深,担任第十正将。

名义上统辖五千士卒,但西军常年征战,兵员损耗严重,往往只有前几位正将麾下满编。

吴玠在西军时,麾下最多不过两千五百余人。

而吴璘年仅二十余岁,虽从军数载,却仅为一营指挥使,统领数百人而已。

兄弟二人在西军时,合计统兵不过三千。

如今初投柴皓,未立寸功,便得领万人正军!

纵知柴皓胸襟广阔,吴玠吴璘仍不免为这般破格任用而震撼!

“多谢大王信任!末将兄弟必竭尽全力,为大王练就一支虎狼之师!”

言及此处,吴玠忽压低声音道:“临行前,老种相公曾密召末将,托我转告大王。”

“有些事,老种相公身为人臣,不便为之。”

“唯将希望寄托于大王。”

“此后,还会有更多西军精锐陆续来投!”

吴玠话音落下,柴皓展颜一笑。

事情正如他所料,吴氏兄弟前来投奔,既是出于本心,也得到了种师道的默许。

以老种相公在西军数十载的威望,若没有他的首肯,吴玠吴璘带着数百人离开西军,岂能瞒过他的耳目?

这背后,正是柴皓与种师道心照不宣的默契。

年迈的种师道出身将门世家,世代忠良,要他率领西军反叛大宋,实难从命。

但这位老将的热血未冷,面对金军嚣张气焰与朝廷的软弱退让,他同样愤懑难平。

于是便有了这般安排——

默许西军部分精锐陆续投奔柴皓。

以幽州军之名抗击金寇!

既保全了西军的血性,又延续了抗金的火种。

种师道甘愿背负骂名,只愿西军的年轻儿郎能追随明主,痛痛快快地保家卫国。

柴皓洞悉老将军的苦心,朝着西军大营方向郑重抱拳:老种相公的心意,孤已领会。

请二位派人转告种帅,孤定不负所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