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46章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第46章

作者:想要给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2:22:49

布面甲,顾名思义是以布料作为外层的护甲。然而这并非寻常布料,而是经过反复捶打加工的特制厚棉布。其内层以铆钉固定金属甲片,形成独特的防护结构。

与传统扎甲动辄需要两千余片甲叶不同,布面甲采用镶嵌工艺,仅需六百片稍大的甲片即可制成。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制作流程,更大幅缩短了工期。令人称奇的是,其防护性能丝毫不逊于扎甲,在某些方面甚至更胜一筹。

历史上,布面甲始见于蒙元时期,至明代得到广泛运用。当时火器日渐普及,传统扎甲难以抵御火器攻击,而布面甲却展现出良好的防护效果。能防御火器的甲胄,其对抗弓箭的能力自然更为出色。

重量方面,布面甲的优势更为明显。一套完整的全身扎甲重约六十斤,无论步兵骑兵,长时间负重都会加速体力消耗。而布面甲仅重三十斤左右,重量减半却提升了防护性能,显着延长了士兵的持续作战能力。

穿戴便捷性也是布面甲的突出优点。士兵可 完成穿脱,如同日常着装般简单,完全不同于需要专人协助的扎甲。在遭遇突袭时,这种快速穿戴的特性往往能决定战局走向。

维护保养方面,布面甲同样优势显着。传统扎甲甲叶损坏时往往需要更换大片相连部件,而布面甲只需更换受损甲片并重新铆固即可,大大节省了维修成本和时间。

此外,布面甲还具有出色的保暖性能。厚实的棉布外层配合填充的棉花,能在严寒中有效保持士兵体温,避免传统铁甲在冬季带来的不适,确保部队在寒冷环境下的战斗力。

寒冬披挂冰冷的铁甲出征,未及交战便已冻得战力尽失!

史册记载,多少将士未遇敌锋,先遭酷寒摧残,冻毙伤者不计其数,整支大军未战先溃!

幽燕苦寒之地,自古冷逾中原。柴皓麾下将士得此棉甲护体,既可御凛冬之威,又能保杀伐之力。

柴皓称此布面棉甲可抵十万雄师,绝非虚言!

试想两军对垒之时,幽州士卒裹暖甲冲锋,锐气不减分毫。金兵却要忍受铁甲刺骨之寒,纵有貂裘护首,女真勇士再耐寒,也要战力锐减。

这般彼长此消,即便女真铁骑正面冲阵,怕也要吃尽苦头!

妙哉!此甲穿戴便利,单人即可披挂,重量不及铁甲之半!秦明火急火燎抢着试穿,抚摸着甲胄样品两眼放光,冬日作战既省力气又保暖,再不必咬牙硬扛铁甲冰寒!

帐中诸将皆是行家,稍加摆弄便知此甲玄机,亲身试穿后更觉精妙。

虽不合身却无碍防护。林冲套上同一套甲胄,较之魁梧的秦明显得松垮,不似扎甲需量体裁衣,尺寸不合便要害尽露。

众将轮流试甲,初时惊诧,继而狂喜——这布面甲集轻便、保暖、易穿戴、强防护于一身!

若遇恶战,猛士更可内衬锁甲,或双层棉甲加身。便是重锤利斧临头,也能硬接两三记!

金钱豹汤隆!鲁智深声若洪钟,大手拍得匠师肩膀作响,这半年闭门造车,竟炼出如此神物!

“这并非我的功劳,我只是依照主公提供的图纸照做而已!布面甲的制法全凭主公的奇思妙想,主公之才可谓神机妙算,巧夺天工!”

汤隆不敢贪功,如实禀报。

众将领闻言,对柴皓愈发敬仰,只觉得这位主公如同神明降世,无所不能!

“能成功打造出来,便是你汤隆的功劳!哪有主公与部下争功的道理?”

柴皓笑着摆手,随后对汤隆下令:“接下来调动工匠营全力赶制布面棉甲,人力、物力、财力,我全力支持你!去年八月,我们重创完颜宗望,令其损兵折将,如今又夺得金国三万匹良马,金人绝不会善罢甘休。眼下天气炎热,金人不耐酷暑,暂时不会出兵。但最迟九月,待秋凉之时,金军必会大举来犯!到那时,正是将士们需要布面甲御寒之际。所以,能造多少就造多少!”

汤隆肃然领命:“末将遵命,必当竭尽全力!”

宋代棉花虽未普及,但柴皓早已命人在领地内种植,并派遣商队从南方琼州及安南等地大量采购。许多棉花早已被制成厚棉布储备。因此,材料充足,只需汤隆这位兵器专家监督工匠将其制成合格成品即可。

接下来的数月,幽州上下在柴皓的统领下厉兵秣马,全力备战。汤隆率工匠营日夜赶制布面甲,各军将士刻苦操练战阵武艺,坚壁清野、布置防线等事务亦有条不紊地推进。

转眼九月已至。

正如柴皓所料,秋寒渐起时,金国集结三万女真铁骑与七万仆从军,共十万大军浩荡南下!

战报传来,柴皓的帅旗即刻飘扬于长城之上!

宣和五年九月底,深秋与初冬交替之际。

幽燕大地霜色凛冽,寒意肃杀。长城以北的金国境内,部分地区已飘落初雪。

此时,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亲率三万女真精锐、七万各族仆从军,自黄龙府南下,裹挟凛冽寒潮,直逼幽州。

一年过去,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仍率残部龟缩夹山,不敢露面。

金国西征大军分为三路。

一支继续在夹山追剿天祚帝,一支驻守云州边境防备宋军,同时攻取西境辽国城池。

最后一支则撤回黄龙府休整。

待到秋高马肥之时,完颜宗望便率领这支军队再度南下。

与此同时,柴皓亲率五万幽州精锐北上迎敌。

此次战场并非幽州边界,而是更北的燕山长城一线。

御敌于国门之外!

不让胡骑越过燕山!

当完颜宗望十万大军抵达长城时,只见字大旗已在长城与燕山间猎猎飘扬。

这座自石敬瑭割让燕云后便年久失修的长城,早已残破不堪,防御能力大不如前。

完颜宗望望着城头旌旗,冷笑道:好个柴皓,不愧中原第一豪杰!竟敢主动出城迎战。当年耶律大石都守不住这千疮百孔的长城,我倒要看他如何守住!

去年界碑之战败于柴皓的床弩阵后,这位女真名将痛定思痛。此番不仅携带缴获的辽国床弩,更命工匠打造了大量投石车,誓要一雪前耻。

城寨之上,柴皓凝视着金军阵中正在组装的攻城器械,平静问道:此战必将尸山血海,诸位可惧?

死战到底!

幽州将士的怒吼震彻云霄,人人面含杀气,毫无惧色。

柴皓坐拥幽蓟数州,本可轻易募集数十万大军,却始终坚持精兵之策。能站在此处的,皆是百战精锐。

并非那数十万燕地壮丁不堪造就、贪生怕死,而是精兵需耗费大量钱粮。

要维持强盛的战斗力与日常操练,必须保证士卒顿顿饱饭,肉食供应也不能短缺。

尤其是战时,粮草与肉食的消耗更是惊人。

以柴皓目前的势力范围及这个时代的农耕产出,供养五万精兵已是极限。

然而,五万精兵足以横扫一方!

正如对面的金军,虽号称十万之众,但真正的精锐仅有那三万女真铁骑。

剩下的七万仆从军,不过是些只能打顺风仗的乌合之众。

并非这些仆从军战力低下,其中许多人曾是辽军精锐,可自投降金人的那一刻起,他们的胆魄与尊严便已荡然无存。

“柴皓!”

“若你将我大金的三万匹良马归还,并归顺称臣,我大金便封你为幽州王,永镇幽州!”

“听闻你与中原宋国有仇,我大金还可出兵助你灭宋,扶你登基称帝!”

“你意下如何?”

完颜宗望策马出阵,声如洪钟,向柴皓的幽州军寨喊话。

声音在空旷的燕山脚下回荡,传遍四野。

当然,完颜宗望并非真心招降。

他深知柴皓乃当世豪杰,绝不会向金国低头,即便暂时屈服,也必是韬光养晦,伺机而动。

这番喊话,不过是为了彰显名将气度,提振金军士气,同时打击幽州军的斗志。

倘若柴皓当真畏惧金军威势,交还战马以求和解,完颜宗望便可先收回战马,再趁其势弱时一举歼灭!

“完颜宗望,那三万匹战马早已分给我麾下一万铁骑!”

“你若想要,便向我幽州将士讨要!”

柴皓冷笑一声,高声回应。

“哼!不知死活!”

“区区幽州一隅,也敢与我大金天军抗衡!”

完颜宗望目光阴沉,似乎全然忘却女真当年也不过是辽东山林中的一个小部族,曾以微末之力对抗万里辽国。

“把那些汉人老弱押上来!”

他猛然挥手,声音冰冷。

随即,金军阵中传来阵阵凄厉的哭嚎。

一群群衣衫褴褛的老弱妇孺被金国仆从军驱赶上前,哭声震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