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117章 纵然遭遇数场失利,亦未动摇根基!

号召力。

此刻追随野利平的一千铁鹞子与两千泼喜军,皆出自野利部族精锐。随着野利平投降,这三千部族兵也纷纷放下武器。

“野利将军果然明智。”折可求冷笑一声,命人收缴兵器,看管降卒。野利平的归顺省去了剿灭其部的时间,使折可求能继续追击没臧讹旁。

三千俘虏的价值远胜三千首级,折可求将降兵移交种师道后,立刻率铁骑追击,意图一举覆灭西夏。

与此同时,西北战局尚未传至前线,折可求与种师道已趁胜深入西夏腹地,足见大周军威之盛。

……

代北长城外,柴皓休整多日后,率大军出关,剑指云州。

云州乃燕云十六州之一,与幽州同为中原北疆屏障。幽州已复,而云州尚在金国手中。如今金军新败,正是收复失地之时。

“出征!直捣黄龙!”

柴皓高举苍龙曜日枪,十万雄师浩荡北进。

十万大军,确凿无疑。

那一战,金国兵马折损二十余万,而金兀术在云州的兵力,仅有十万之众。

因此,柴皓并未倾巢而出,而是留下两万将士驻守河东,监督金国俘虏劳作。

俘虏们在做什么?

挖煤!

河东之地,后世以煤炭闻名,地下蕴藏无尽矿藏。

许多煤层 地表,开采极为便利。

煤炭乃重要能源,更是推动工业化的关键,柴皓岂能错过?

以金军俘虏挖煤,既惩其罪,又利大周。

河东丰沛的煤炭,足以支撑蒸汽机与工业发展,更能让百姓获得廉价取暖之物。

从此,冬日无需砍柴或购买昂贵的木炭。

此举亦可保护山河,为后世留一片青山绿水。

否则,黄河与黄土高原便是教训。

唐代之前,黄河名为“大河”,水尚清澈。

黄土高原也曾森林密布,郁郁葱葱。

然而,唐帝国建都关中,盛世迭起。

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则 帝武则天、玄宗李隆基,皆好大兴土木。

修建太极宫、大明宫,扩建长安,营造 洛阳,耗尽了高原古木。

加之长安人口百万,房屋与燃料皆取自关中。

森林砍伐殆尽,高原沦为黄土。

水土流失,泥沙入河,“大河”终成“黄河”。

唐 之后,五代十国、大宋乃至明清,再无王朝定都关中。

原因之一,便是关中无木可用。

唐人不知环保,柴皓却不可不虑。

身为大周天子,责任重大,自当为后世谋福。

除保护森林、推广煤炭外,北伐金国仍是当务之急。

灭金雪耻,方慰中原百姓之心。

柴皓的第二个计划,便是俘虏更多金国士兵,让他们用挖煤来赎罪!

于是,柴皓的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的云州。

云州城内,正驻扎着金兀术和他的十万金国残兵。

这可是整整十万精壮的劳力啊!

“呜呜呜——”

清晨,低沉而急促的号角声在云州城头回荡。

城内的金兀术猛然惊醒,来不及披甲,便匆忙奔向城墙。

这号角声如此急促,只有敌军逼近时才会吹响。

而金国如今最大的敌人,只有周帝柴皓!

金兀术一听便知,柴皓来了!

“这柴南蛮,来得可真快!”

城墙上,金兀术扶着垛口,目光阴沉,咬牙切齿地说道。

代北一战,金兀术三十万大军折损二十余万,仅剩十万残兵撤回。

其中三万多还是草原各部的人马,战败后便纷纷逃回草原。

金兀术紧急调集云州以西的数万金军,才勉强凑齐十万兵力。

他下令在云州周边二百里内坚壁清野,耗费巨大精力砍伐树木、挖掘石块,全部运入城中加固防御。

然而,金兀术还没来得及从金国腹地调集粮草和箭矢,柴皓的大军便已兵临城下!

连喘息的机会都没给他留下。

显然,柴皓是要一鼓作气,彻底歼灭金国的有生力量!

想到这里,金兀术的眼神愈发阴冷:

“柴南蛮!想一口吞掉我大金?只怕你没这个本事!”

“云州自唐代起便是中原与北疆的军事重镇,城高墙厚,半年前本帅又下令加固。”

“城墙以夯土灰浆混合糯米汁为基,外砌青砖巨石!”

“你柴南蛮想攻下此城,不付出数十万伤亡,休想得逞!”

“本帅就以云州为据点,耗尽你大周的国力!”

金兀术目光冷峻,重新恢复了自信与傲然。

代北战败后,他并未撤回金国腹地,而是屯兵云州,誓要在此与柴皓死战到底!

即便金国在 中已非周军对手,但凭借这座坚城,他仍有信心拖垮柴皓!

然而据守险要城池,以逸待劳抵御周军进攻,未必没有胜算!

只要金兀术能坚守云州,柴皓的周军便无法绕开此地,深入金国腹地。若放任金军威胁后方,周军必受牵制。

这便是金兀术的谋略。

立于城头远眺,金兀术见周军阵列严整,士气高昂。刀光剑影在朝阳下闪烁,锋芒直逼城上。

大军浩浩荡荡,自天际延绵至城外三里,仍未尽数抵达。粗略估算,兵力不下十万。

虽双方兵力相当,但金兀术毫无出城迎战之意。

数日前代北一战,他亲率三十万大军,却被柴皓十二万兵马杀得溃败,至今历历在目。

十万金军与十万周军,战力悬殊!

周军阵型渐次展开,中军处,一袭白袍银甲的挺拔身影驾驭照夜玉狮子,在岳飞、韩世忠、高宠、杨再兴等猛将簇拥下,缓缓行至阵前。

金兀术眯起双眼,终于得以看清这位大周天子的真容。

代北之战时,柴皓远在数里之外,身影模糊,令他未能识破计谋。如今柴皓亲临阵前,相距不过数百步,金兀术方得见其风采。

“果然丰神俊朗,气度非凡,更有吞吐山河之威势。此人能得天下,绝非侥幸。”

即便身为敌手,金兀术亦不禁暗自赞叹。

柴皓之姿,确为当世雄主。

金国气运未衰,而大周因柴皓崛起如旭日东升。

思及此,金兀术忽生一念:“周皇,金周交战已久,两国皆损耗甚巨。不若就此罢兵,缔结和约,效仿当年宋辽,结为兄弟之邦,永息干戈,岂非上策?”

议和——这便是金兀术保全金国最后的退路。

倘若柴皓愿接受和谈,退兵休战,金国便能获得喘息之机。

他日若大周国势衰微,金国重振雄风,尚可卷土重来。

即便金国难以恢复昔日荣光,只要大周持续强盛,缔结和约对金国仍有益处。

然而金兀术心知肚明,和谈从来都是双方势均力敌时的权宜之计。

以大周如今的强盛,加上柴皓这等旷世雄主的魄力,岂会轻易与金国议和?

若易地而处,他金兀术身为大周皇帝,恐怕也不会应允。

因此金兀术将云州防务作为首要之务,和谈不过是最后的选择。

此刻面见柴皓,他仅是抱着一线希望顺口提及。

城下的柴皓闻言冷笑:金兀术,朕本以为你身为金国元帅,完颜阿骨打之子,必有高见。

未料竟说出如此愚昧之言!

若你我处境互换,你可会主动向朕与大周提出和议?

这声质问如惊雷炸响,令城头的金兀术目光骤暗。

他彻底明白,柴皓绝无可能接受和谈。

这本在意料之中——自古雄主岂容败敌苟存?

换作是他,亦会如此。

若无柴皓这般人物横空出世,金国在靖康之役后必将长驱直入,吞并中原。

而今强弱易势,曾经所向披靡的金国节节败退,柴皓却带领大周强势崛起。

更兼两国旧怨难消:既有昔日金兵南侵之仇,又有唆使列国围攻大周之恨。

这场战争本是金国率先挑起,岂能凭一句和谈就轻描淡写地揭过?

想通此节,金兀术暗自叹息,悔意微生。

早知会逼出柴皓这等绝世枭雄,当初何必轻启战端?

但事已至此,悔之晚矣。

当务之急唯有死守云州,阻遏柴皓兵锋,方能保全金国社稷,延续完颜氏江山。

柴南蛮!休要欺人太甚!

我大金幅员万里,子民千万,雄师百万!

纵然遭遇数场失利,亦未动摇根基!

柴皓在城下朗声道:本帅坐镇云州尚有十万雄师,据守坚城,尔等又能如何?

金兀术立于城垛之后,听闻议和不成,当即改口直呼柴南蛮,其变脸之速令人咋舌。

尔且记住!我大金十五万铁骑正兵临幽州,高丽十万水师陈兵海上!西北更有西夏十五万大军叩关!尔等腹地尚有田虎与赵宋余孽作乱!本帅倒要看看,尔等能在云州城下耗到几时!

既决意固守,金兀术便以四面合围之势动摇周军军心。毕竟除柴皓亲征之师外,其余各路战况尚未可知。

城下柴皓闻言轻笑,看来幽州捷报尚未传至此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