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96章 万年基业太远,柴皓只争朝夕!

大宋立国以来,数百起民变绝非偶然。赵佶在位时,梁山、王庆、方腊、田虎四方 。即便没有金兵南下,这般民怨沸腾,迟早会有人揭竿而起,终结赵宋江山。

柴皓望着痛哭诉冤的百姓,心中慨叹。那些王侯将相总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作笑谈,殊不知民心向背,才是江山根本。

秦末沛县,出了刘邦萧何等豪杰;元末淮西,涌现朱元璋、李善长等一众 将相。

这些人固然才能出众,但天下英才何其多也。很多时候,不过是欠缺一个机遇罢了。而这机遇,往往由当权者赐予。若统治者能爱民如子,纵使雄才大略如朱元璋,也难以掀起波澜。

柴皓正沉思间,忽见汴梁御街为之一空。细看之下,原是万千军民齐向柴皓跪拜。无论汴梁百姓还是禁军,不分新旧部属,皆俯首跪地。

万众之声如雷霆震彻汴梁:大王承天受命,万民归心,恳请即位称帝,安定天下!

声浪排山倒海,满城军民无不虔诚叩首。正如柴皓常言:真正的 ,不在登临绝顶,而在于令众生心悦诚服。

赵宋二帝虽诛,然金寇盘踞北方,江南尚有赵构等余孽未平。天下未定,此时称帝为时尚早。孤愿以周王之名,暂摄朝政。

柴皓端坐照夜玉狮子,目光如炬。在他看来, 当独一无二。如今金国完颜吴乞买称帝,江南赵构、赵楷虎视眈眈,西夏、草原皆有僭越。即便辽帝耶律延禧——他那位岳丈大人,仍在夹山周旋。

这位的帝号,至今仍未废除。

综合来看,柴皓认为与这些所谓的皇帝并列当世,实在有 份。

他决心先扫灭所有称帝之人,再登临帝位,如此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盖世 !

然而,百姓军民的想法却与他不同。

自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至今,天下何曾一日无君?

旧帝陨落,新帝必现。

甚至多数时候,数位 并存于世,只不过各自占据的地盘不同罢了。

无论是大一统的王朝,还是群雄割据的乱世,每个国家皆有君主。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

因此,当柴皓推辞时,众人再次齐声 :“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大王早日登基称帝,执掌天下,方能安定人心。”

军民言辞恳切,情真意挚。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即便后世亦是如此,只是统治者未必称帝罢了。

于是,柴皓点头道:“既然如此,朕便于今日,在汴梁御街,万民见证之下,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周,改年号为昭武!以明年正月初一为昭武元年之始!”

此言一出,军民们又是一愣:“陛下登基乃天下大事,岂能如此简略?如此委屈陛下,臣民于心何安!我等虽愚钝,亦愿竭尽全力,尽快筹备登基大典。”

他们并非违逆柴皓,而是真心认为,一国之君若连登基大典都草草了事,实在有失体统。

柴皓乃万民敬仰的仁君圣主,功绩赫赫,更该有盛大的典礼相配。

柴皓看出众人心思,朗声笑道:“不必了,金国未灭,北患未除,此时不宜铺张。朕今日昭告天下,改元登基,已是古来独一份的 ! 威严,在于民心所向,不在虚礼排场。待朕扫灭金国,一统四海,再办一场盛典,与万民同庆!”

此言一出,四周军民无不震撼,人人脸上皆现敬仰之色。

这位新登基的大周皇帝柴皓,与先前骄奢淫逸、穷奢极欲的赵氏天子截然不同!

此举令天下人看清,这位新君乃是崇尚实干之人。

礼仪并非废弃,而是要以实效为重!

陛下英明!臣等谨遵圣谕!

柴皓既已发话,军民自然无不遵从,心中对这位新君的敬仰更添几分。

这般明君,纵是尧舜在世也不过如此罢!

安抚军民后,柴皓颁布新政:诏李纲回朝,拜左相;李若水为右相。宗泽、张叔夜分任左右枢密使。陈东领三司左使,蒋敬为三司右使,欧阳询执掌户部。裴宣主刑部。三军将士各赏钱十贯,御酒一坛,鲜肉三斤!待平定金国,再 行赏!

这道圣旨初步奠定了新朝格局:以刚正不阿的李纲与清正廉明的李若水共掌朝政;以精通财政的陈东、蒋敬执掌度支;以太学生出身的欧阳询总理税赋;铁面无私的裴宣则统辖刑狱。此三者,正是一个王朝运转的根本。

至于宗泽、张叔夜两位知兵老臣的枢密使之职,更多是彰显柴皓对贤能的礼遇。当下金国虎视眈眈,军权自然由御驾亲征的柴皓亲自执掌。

这般安排,文臣见得新君深谙治国之道,皆愿尽心辅佐;将士明白封赏必待战功,更添奋勇杀敌之志。朝中太尉、兵部尚书等要职虚位以待,正显柴皓以军功论赏的治军之道。

未来谁将执掌这些要职,关键在于灭金之战中谁的功勋最为显赫!

众人无不暗中振奋,跃跃欲试!

在奠定新朝政务班底后,柴皓立即释放了被赵宋囚禁的种师道、种师中和王渊,并令其继续统领西军及敢战士旧部。

这几位宿将老帅精通兵法,忠诚耿直,实乃栋梁之才。

尤其是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将毕生心血栽培的西军精锐尽数交付柴皓麾下以抗金兵。

如此赤诚与大义,岂能辜负?

因此,柴皓决意将太师之位留予种师道。

随后,柴皓召集新朝文武重臣举行简朝。

议定首要之务:

其一,裁汰冗兵及赵宋强征的壮丁,发放钱粮遣返原籍务农。

整编精锐之师,加紧操练,备战来日。

其二,命种师道与折可求分别率领西军及折家军回防西北,防范西夏。

柴皓料定金兀术挂帅后,必联西夏共击新朝。

西北边防,非种师道、折可求这等久经沙场的宿将不可镇守。

其三,革除赵宋遗留的冗官。

这些冗官多为赵宋官员子弟,未经科考便凭恩荫占据官位,坐食朝廷俸禄。

赵宋年间,岁入大半竟耗于供养冗官!

北宋立国百六十载,正式官员已达四五万之众。

大宋州府不过四百,平均每府官员竟达数百!

农耕时代,一州数十万百姓要供养数百脱产高俸官员,还要承担赋役、养兵、饲马等重担,实乃民生之累!

这四五万尚只是有品级的官员。

若算上其属官僚佐,更达数十万之巨!

甚至超过账面禁军数量!

且官员俸禄远厚于兵卒,故赵宋财赋泰半耗于养官。

诸多官职本属多余,其存在反增民困。

此乃士大夫集团寄生百姓之毒瘤。

此类尸位素餐者,一律裁汰。

有罪者或斩或囚。

庸碌无能之辈,即刻革职。

昔日赵宋仁宗、神宗与哲宗也曾试图变法,革除冗官积弊,却因士大夫激烈反对而功败垂成。如今柴皓开创新朝,手握数十万雄兵,自当趁势扫清赵宋遗留的沉疴痼疾。

除裁撤冗官冗兵外,土地兼并尤为要害。柴皓命刑部尚书裴宣协同户部尚书欧阳询、右相李若水、三司右使蒋敬,彻查徽宗时期西城括田所侵夺的民田——生者归还原主,无主者充为官田。蔡京、童贯等奸臣家产尽数抄没,悉数充公。

赵宋立国百六十年,农民 频仍,根源尽在士大夫疯狂兼并田产。柴皓反觉省力:罪大恶极者斩首抄家,罪行较轻者亦须退还田产并缴纳罚金。仅此一项,便可收回天下过半田亩。

此举必将激起士大夫激烈反抗,柴皓却早有准备。天下积弊已深,正需雷霆手段荡涤污浊。他故意暂不追捕 江南的郓王赵楷、康王赵构,就是要让仇视新朝的士绅聚集到赵氏余孽麾下,届时一网打尽。

攻占汴梁后,柴皓仅遣轻骑宣谕改朝换代之事,静观各地官员抉择。心怀鬼胎者自会投奔赵宋余孽,正好为新朝提供清洗契机。此役规模更甚灭金之战,虽会引发士绅反扑,柴皓已枕戈待旦。

他深知:新朝初立若不根治顽疾,后世子孙将更难措手。唯有今日斩草除根,方能使天下长治久安。正如古训所言:勿使今日之患,遗子孙之忧!

赵宋开国之时,因直接篡夺后周江山,未经战乱削减人口、重新分配土地,导致立国之初便埋下土地兼并的祸根。

加之朝廷重文轻武、优待士大夫、严禁诛杀文臣的政策,更使兼并之风愈演愈烈。

以相州为例,仁宗朝权臣韩琦一族独占全州八成田地,连汤阴县出身的岳飞都沦为韩家佃户。此等畸形态势,已至危殆。

若非金国南侵转移矛盾,赵宋必因内部积弊爆发民变,不出五十年便会亡于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国祚恐比历代王朝更短。

柴皓不论为公为私,都必须革除弊政。唯有如此,方能延长太平岁月。纵难跳出历史周期律,至少可使官民皆生敬畏,延缓王朝衰亡之期。

万年基业太远,柴皓只争朝夕!

正当柴皓在汴梁推行新政时,江南却陷入荒唐乱局——赵佶之子赵楷、赵构闻知父兄被杀,不思举旗复仇,反在镇江行宫争夺继统之位。

镇江行宫内,身着亲王袍的赵楷与赵构剑拔弩张。

二十六岁的郓王赵楷乃赵佶第三子,二十岁的康王赵构排行第九,即后世所称宋高宗。此际无靖康之变,二王皆因赵佶预留后手而滞留江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