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93章 “陛下,降了吧。”

折可求顿时绷紧了神经。

夜幕降临,莫非敌军要趁夜渡河来袭?

他清楚柴皓麾下有几支精锐水师。

未等折可求调整防御,四周营寨已接连响起喧哗。

敌军杀来了,快撤!

根本抵挡不住,不想被炸成灰就逃命吧!

鄜延路的弟兄们都跑了,咱们也走!

逃得慢的等死吧!

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中,黄河沿岸数十里联营的南门尽开,无数火把汇成蜿蜒火龙,向着汴梁方向涌动。

这场景着实诡异——

全然不似溃败之象,

倒像是井然有序的撤退!

原来西军与雄州敢战士因主帅种师道、王渊被朝廷软禁,又遭宦官监军压制,早存不满。他们既不愿与柴皓为敌,又顾忌主帅安危,索性佯装溃败南撤,将河防拱手相让。

西军这般作态,却引得京东、淮西等地兵马误判军情,纷纷真溃。转眼间,四十万守军土崩瓦解——其中半数本就是强征充数的壮丁,最易随波逐流。

中军帐内,折可求喉结滚动。

听着漫山遍野的逃命声,他既恼火又困惑:柴皓尚未渡河,四十万大军竟自行崩溃?

这般荒唐事,怕是话本都不敢这般写!

报!淮西军溃散!

报!京东军溃逃!

(“将军,京西路军马溃散!”

“将军,陕西五路兵马,尽数撤离!”

接连不断的军报传入帐中,折可求的面色由铁青转为阴沉,最终一片惨白。

局势比他预想的更为严峻。

淮西、京东等路兵马被战鼓声惊退尚可理解,可陕西五路西军中,除鄜延路外,其余四路竟也不战而退!

这绝非他所熟知的西军作风。

陕西五路与折家的府麟丰三州相邻,折家军与西军并肩抗夏百年,折可求深知西军之坚韧。

西军虽非不败之师,却擅结寨固守,敢打硬仗,怎会未见敌军便自行撤离?

尤其是种师道麾下兵马,素以顽强着称。

折可求敏锐地意识到,此事必有蹊跷。

最终,他得出结论——西军并非溃逃,而是主动撤退!

他们根本不愿与北岸的柴皓交锋!

想到此处,折可求面色愈发苍白。

西军坐拥十余万精锐尚且避战,而折家军仅五万之众,其中两万留守边陲,随他南下的不过三万。

即便折家军骁勇善战,可面对柴皓麾下连败金军、歼灭十三万敌军的虎狼之师,这三万人如何守住黄河天险?

正思虑间,北岸的鼓声渐缓,但折可求心中警惕未减半分。

兵不厌诈,虚实难测。

“父亲,诸路皆退,我军也该撤了!”折彦文沉声劝道。

折可求缓缓摇头:“朝廷刚授我太尉、大河防御使之职,如今四十万河防军不战而溃,我身为主帅,纵不知情,亦难辞其咎。”

“大宋历来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即便退至汴梁,也难逃罪责。”

“那便回府麟丰三州,闭境自守!”折彦文再度提议。

出乎意料的是,折可求再次摇头:此刻班师回朝,时机未到。我折家军若要凯旋,必先择明主而后动。此番河防失利,朝廷已难容我等。听闻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亦被诱至汴梁囚禁,京师实非善地。既如此,不如归顺周王!

臣观周王用兵如神,胸襟似海,实乃旷世明主。其未渡黄河,仅凭战鼓雷动,便令宋军四十万众望风披靡,其中大半非溃逃而是主动归附,足见其威震寰宇,深得民心!我折氏举族投效,方为上策。

非是微臣不愿尽忠,亦非折家见利忘义。当那四十万大军不战自溃之时,大宋气数已尽。失尽民心的王朝,不过苟延残喘罢了!

折可求当即传令:全军后撤十里,遣使渡河禀明周王,折家愿效犬马之劳!

河对岸的柴皓接见来使后,轻抚长须笑道:折将军真乃俊杰。心下却暗自莞尔——他本效仿金人悬羊击鼓之计,未料竟真吓退四十万守军,更引得折家军归降。一通战鼓收服四十三万雄师,堪称古今奇谈。

黎明时分,周军四万将士踏着新架浮桥渡河。柴皓于晨光中会见折可求,只见这位戎装将领单膝跪地:败军之将折可求,拜见周王!身后三万将士齐声山呼。

柴皓亲手搀扶道:将军悬崖勒马,弃暗投明,孤心甚慰。素闻将军忠义,此番归顺,定是为保全将士性命。此言发自肺腑——他深知历史上折可求死守三州抗金的壮举,纵金人以 厚禄相诱亦不改其志。

此后,听闻康王赵构在江南另立朝廷,折可求立即遣使觐见,恳请王师挥戈北上,收复中原河山。

怎奈赵构只图偏安一隅,全无北伐之意,令折可求满腔热忱付诸东流。

在女真与党项两族夹攻之下,折可求苦撑数载。直至粮尽援绝之际,金将挟持其父其子等族人相胁,终使这位边关名将不得不屈膝归降。

柴皓深知,折可求降金实属无奈。这位将军坚守疆场多年,实乃朝廷弃北地于不顾,方有此不得已之举。更可叹的是,金人始终疑其诈降,最终竟将其暗害。

而今世的折可求,命运已大不相同——他最初归顺的,乃是明主柴皓!中原易主而择明君,岂同屈膝异族为奴?这其中天渊之别,注定结局迥异。

此刻折可求听闻柴皓赞其忠义,不由热泪盈眶。周王果然胸襟似海,更明察秋毫,知他折可求非为富贵而降,实为免却苍生涂炭,顺应天命所归!

安抚折家军后,柴皓率军直指汴梁。虽连夜渡河,但将士轮番休整,未见疲态。不久,柴皓四万精锐与折家三万劲旅已列阵汴梁城外。

放眼望去,城外尽是溃败宋军。赵宋朝廷恐细作混入,紧闭城门不放。城头之上的赵桓怒视败军,怎也想不通四十万河防雄师,竟在一夜间土崩瓦解。

忽见柴皓统七万铁骑踏尘而来,赵桓顿时面如死灰。柴皓冷笑扬鞭:数月不见,陛下别来无恙?此言如刀,令这位大宋新君面色由青转白,浑身战栗。

至今他仍不解,四十万大军未及交锋,何以全军溃散?更奇的是,诸如西军等部,竟是整建制全身而退!

这也能叫溃败?

分明是主动撤退!

比起京东淮西那些兵马,一败便四散奔逃,甚至有人直接往家乡方向逃窜。

“秦桧,这就是你给朕的交代?”

耗尽天下财力,养了四十万河防大军,就换来这种结果?

还有你举荐的将门之后折可求呢?

他现在人在何处?

他的折字大旗,早已和柴皓军中的旗帜并立!

分明已经投靠了柴贼!”

城楼上,赵桓怒不可遏,瞪着身旁的新任 秦桧,厉声呵斥。

秦桧面色发白,一向精于算计的他,此刻竟无言以对。

这局面,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为了登上相位,他费尽心机,不惜背负骂名,横征暴敛,凑足四十万大军的军饷,作为自己的政绩和投名状。

本以为即便宋军灭不了柴皓,至少能凭借黄河天险挡住对方。

可现实狠狠给了他一记耳光!

他的一切谋划,如今看来全是徒劳!

京东淮西的军队再多,也不过是乌合之众。

那些强征来的厢军壮丁,更是毫无战意。

就连大宋精锐西军和河北雄州的敢战士,虽有战力,却不愿与柴皓为敌!

而昨日才抵达黄河防线的折可求,更是直接率折家军投奔了柴皓!

秦桧已无计可施。

他甚至确信,若非自己设计软禁了种师道和王渊,令西军和敢战士投鼠忌器,恐怕这两支劲旅早已在黄河岸边倒戈!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大宋根基早已腐朽,若无柴皓,或许还能苟延残喘。

但如今柴皓这般深得民心的明主横空出世,天下人心所向,已然明朗。

换句话说,赵宋已被天下人抛弃。

否则,历朝历代皆有死战之士,即便柴皓再强,也该有人誓死扞卫社稷!

此刻,秦桧望着城外那杆柴字大旗与周王大纛下,端坐照夜玉狮子上英武非凡的柴皓,眼中浮现出一丝悔意与复杂。

早知如此,他又何必费尽心机,谋取这大宋相位?

秦桧本可安守太学学正之位,静待柴皓 大宋,建立新朝,再顺势归附,于新朝施展才华,岂非上策?

他自认虽非善类,却才华横溢,若投效柴皓,必受重用,一展抱负。

在明君治下,他大可掩藏本性,只显清廉才干。

若能伪装一生,青史留名,成为一代贤臣,亦非难事。

可惜世事无常,秦桧终因野心自食恶果。

柴皓兵临城下时,他已知自己将随赵宋一同覆灭。

“陛下,降了吧。”

“柴皓必不会饶恕臣这等奸佞,但陛下乃天子,历代皆厚待前朝君主,纵是假意安抚,亦会如此。”

临死之际,秦桧反倒释然,劝谏赵桓投降。

毕竟赵桓给了他权倾朝野的机会,让他享了数月大权在握的滋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