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19章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第19章

作者:想要给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2:22:49

三日后,杨可世率领的北伐先锋部队抵达白沟桥。这座横跨白沟河的木桥已被辽人拆得只剩骨架。河对岸便是通往幽州城的坦途,站在南岸甚至能望见远处幽州城的轮廓。但要想兵临城下,必须先渡过白沟河,突破北岸严阵以待的辽军。

即便辽国仅剩长城以南数州之地,其军队仍敢主动出击,在白沟河畔摆开阵势,誓要将宋军阻截在城外。

立即架设浮桥,准备渡河!杨可世挥动长枪下令。面对来势汹汹的辽军,他心知劝降无望,必须做好强攻准备。

宣帅有令!不得架桥,以免激怒辽军!应以招降为主,宣帅即刻就到!传令官疾驰而来,传达了童贯的指令。杨可世紧咬牙关,强压下满腔怒火。

不多时,童贯率领轻装部队疾驰而至。为抢劝降之功,他抛下种师道等主力部队,只带着轻骑兵和机动步兵赶到前线。

辽军将士听着!本帅乃大宋宣抚使童贯,统率三十万大军收复燕云。童贯身披猩红战袍,意气风发地向对岸喊话:尔等故国将亡于金人之手,不如速速归降,免遭灭顶之灾!

话音未落,宋军后方突然响起震天马蹄声。一支数千人的辽军精锐骑兵从侧翼杀出,直扑童贯中军。看清那面远拦子军旗时,童贯顿时面如土色——他轻敌冒进,身边仅有数千兵马,如何抵挡这支辽国铁骑?

是辽人精锐远拦子!快护驾!亲兵们慌忙架起童贯向后方撤退。

杨可世目光骤然一凝,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立刻辨认出对面辽军铁骑的来历!

辽国远拦子,如同匈奴射雕手与西夏铁鹞子,是一支骁勇善战的精锐骑兵!

远拦子行动迅捷如风,集结时是冲锋陷阵的铁骑,分散时则化作游弋四方的斥候!

他们个个弓马娴熟,骑射之术百步穿杨!

遭遇弱旅便挥刀斩敌,碰上强敌则策马周旋,以箭雨消磨敌军,令对手如陷泥沼!

敌军欲逃无路,欲战难及!

如同最狡黠的猎手!

因此,当辽军远拦子现身之际,杨可世当即传令前军将士护卫童贯。

仅留一千五百名白梃重骑兵待命。

重甲骑兵虽在正面交锋所向披靡,却难以应对远拦子的游击战术。

重甲限制了机动,冲锋不久便会力竭,而远拦子却能来去自如!

转瞬之间,童贯的亲卫军已被辽军远拦子远距离射杀大半。

就连杨可世派去的数千前军援兵,因童贯的保守命令未携足军械,面对远拦子同样被动挨打!

见此情形,杨可世心情愈发沉重。

辽军早已渡河,暗中埋伏于宋军后方!

更因童贯贪功冒进,致使主帅陷入辽军远拦子的包围圈!

白梃兵披甲上马!

杨可世咬牙下令。

目标白沟河对岸,直取辽军主将耶律大石中军!

杨可世双目赤红,却非为救援童贯,而是直指辽军主将大营!

此乃围魏救赵之策!

欲以强攻耶律大石迫使远拦子回援,从而解童贯之围!

然而这一千五百重骑需涉水渡河,发起一场近乎赴死的冲锋!

即便成功,也只能救出童贯一人,对大宋北伐大军而言,败局已定!

宣和四年七月,宋将杨可世兵抵白沟河。

童贯贪功冒进,遭辽军远拦子合围。

杨可世亲率一千五百白梃兵涉水强攻耶律大石中军。

白梃兵血染白沟,折损近半,兵刃尽断,仍突进至敌阵二百步内,终逼远拦子回援。

童贯得以脱困,弃军仓皇而逃。

辽军乘胜追击,白沟河南岸宋军连营,顷刻土崩瓦解!

种师道军营前,辽军屡次冲锋皆被击退,终无功而返。

宋军虽败局已定,各部兵马在种师道的掩护下,撤至雄州休整。

童贯却上奏弹劾种师道私通辽国,坐视中军被围而不救。

又指责杨可世作战不利,致其身陷险境,几近丧命!

朝廷震怒,勒令老将种师道解甲归乡,并将杨可世打入大牢……

宣和北伐两月后,柴皓在梁山收到这封来自燕云前线的战报。

他握着败报,并无半分欣喜,反而长叹一声,眼中怒意难掩。

两月前,宋帝赵佶意气风发,于汴梁北门亲送童贯出征。

满朝文武皆以为胜券在握,踌躇满志。

两月后,传来的却是全军溃败的噩耗……

何其讽刺!

作为穿越者,柴皓早知此战必败,却不知细节如何,更不知败得如此惨烈。

直至今日,方知其中缘由。

童贯贪功冒进,孤军深入,遭辽军伏击。为救他一人,无数将士血染沙场!

杨可世麾下一千五百白梃兵,乃西军精锐,更是大宋唯一的重甲铁骑。

这支铁骑的战马,皆取自青塘、西夏,耗费无数心血。

一人三马,训练损耗更是不计其数。

若用于轻骑,足以组建五倍之众!

白梃兵不仅战马精良,士卒更是百里挑一,皆为身高八尺、力大无穷的关西壮汉。

人马重甲,造价高昂,每副需数百贯!

培养一名白梃兵的花费,足以养上千步兵!

这支精锐,本是西军心血所铸,大宋倚仗的利器。

却因童贯之过,为救其命,强渡白沟河,折损近半!

数百将士战死,数百具重甲、战马遗落敌境!

更可恨的是,杨可世拼死救下童贯,反被其诬陷,沦为替罪羊,锒铛入狱!

沉稳老练的西军宿将种师道早有防备,在溃败之时稳住阵脚,掩护友军撤退,为宋军保存了实力。

然而童贯为推卸战败之责,诬陷种师道勾结辽国、消极避战!

忠勇老将种师道因此被赵佶革职遣返。

若非种师道年迈,恐怕难逃牢狱之灾。

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却获罪,童贯这等葬送三军的庸将反受赵佶宠信。

赵佶昏聩至极,不查实情便罢黜种师道,擒拿杨可世!

上至君王,下至主帅,皆好大喜功,忠奸不辨。

如此腐朽的赵宋岂能不亡!

议事堂上,柴皓怒容满面,为枉死的西军将士痛心疾首。

若非童贯胡乱指挥,赵佶昏招频出,北伐纵使无功,也不至惨败!

赵佶这昏君有眼无珠,重用童贯这等奸佞,害死老种相公和杨可世将军,实在可恨!

他日若擒住童贯、赵佶,洒家定要痛打他们,问问他们西凉男儿何处亏欠赵宋!

鲁智深怒发冲冠,虬髯戟张。他出身西军,听闻噩耗更是愤恨难平。

若这些西军好汉在主公麾下,与我等并肩作战,幽州城早已攻克!

如此热血男儿效忠赵家昏君,实在可惜!

我等当助主公早日 赵宋,收编西军豪杰,重振华夏!

武松、林冲、秦明等将领纷纷怒斥,对腐朽的赵宋鄙夷至极。

我未立即北伐,一是不愿与宋军内耗,徒损中原元气;

二是战船未备,将士需时适应。

如今宋廷无能,我军准备就绪——

赵宋拿不下的燕云,便由我柴皓为天下人取之!

宣和四年七月,宋军北伐惨败白沟河。

举国震动,朝野阴云密布。

宣和四年七月,柴皓率领梁山六军两万精锐,乘千余艘战船自梁山水泊启程。

高举北伐燕云、 汉土的旗帜,船队经运河转入黄河,顺流东下。

沿途京东两路州县官吏,无人敢阻拦这支雄师。

更有怯懦官员误以为柴皓欲攻城池,慌忙备齐粮草钱帛,于黄河两岸跪送这位威震天下的豪杰。

百姓闻知梁山军北上收复故土,纷纷携食担酒相迎,宛若犒劳朝廷王师。

于京东百姓心中,腐朽宋军早已威信扫地,唯有柴王麾下虎贲方为真正王者之师!

军民殷切目光令六军将士热血沸腾,肩负苍生期望的豪情在胸中激荡。

众将士摩拳擦掌,誓要随柴皓立不世之功,夺回沦陷二百载的汉家河山!

至黄河入海口,大军换乘玉幡竿孟康督造的百艘海船。

七月中旬东南风正劲,舰队扬帆北上,沿海岸疾行五日即抵蓟州外海。

较之陆路,海途不仅神速,更省却大半粮秣消耗。

柴皓于此发现三河岛——此岛距岸仅十余里,地势险要。

后世明清皆在此设海防炮台,足见其战略价值。

遂暂缓征伐高丽之计,以此岛为海上大营。

粮械转运、伤兵调养、战利囤积皆可于此,幽燕战场自此有了铜墙铁壁般的后盾。

辽金水师羸弱,柴皓主力尽可放手施为!

……

「蓟州古名渔阳,控渤海中枢,扼幽州咽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