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断案正乾坤
贾政那封 字字血泪的 诉状,如同 一道 惊雷,穿过 通政使司 森严的门廊,直达 右通政 林修然的 案头。这桩 牵扯到 贾、薛 两大 没落家族、内情 曲折离奇 的 案子,瞬间 在 京城 官场 引起了 轩然大波。无数双眼睛,都 盯在了 这位 新上任、以 铁面无私 着称的 林通政 身上,看他 如何 处置 这烫手山芋。
然而,林修然 的反应,却 出乎 所有人的 意料。他 既没有 因为 贾府 曾经的 恩怨 而 袖手旁观,也没有 因为 薛家 皇商的 背景 而 畏首畏尾。在 仔细 研读了 诉状 和 附带的 证据后,他 只是 淡淡地 对 下属 吩咐了 一句:“此案 关乎 朝廷法度 与 勋戚体面,需 彻查。” 随即,他 以 通政使司的 名义,行使 “查核驳正”之权,直接 向 顺天府 调取了 全部卷宗,并 派出了 自己麾下 最精干的 刑名书吏 和 账房高手,联合 户部 清吏司的 官员,组成 了一个 临时的 查案小组,对 贾府 近三年来的 所有账目、地契、房契 以及 与薛家的 往来文书,进行** 地毯式的 核查。
这一查,便是 整整十日。这十日里,林修然 坐镇 通政使司,每日 听取 汇报,亲自 核对 关键证据。他 不徇私情,不避权贵,查案的 过程 雷厉风行,效率极高。所有的 蛛丝马迹,在 专业人员的 火眼金睛下,无所遁形。
腊月二十八,年关 已近。京城 各处 已有了 些许 年节的气氛,但 通政使司 的 二堂内,却 气氛凝重,如同 冰窖。今日,林修然 将 在此 进行 非正式的 “堂谕”,宣布 对此案的 初步裁决。被传唤来的,有 原告贾政、被告薛宝钗,以及 关键证人 王夫人(已被休,但涉及债务,必须到场)。顺天府尹 孙绍祖 亦 陪坐一旁,脸色 颇为 不自然。
贾政 在 李贵的搀扶下,颤巍巍地 走了进来。他 比 十日前 更加 憔悴,仿佛 风中残烛,但 眼神中 却 燃烧着 一丝 最后的 期盼。他 穿着 那身 洗得发白的 青布直裰,对着 端坐正中的 林修然,深深一揖,却 并未下跪——这 或许是 他 作为 勋贵之后 最后的 一点 体面。
片刻后,薛宝钗 也 到了。她 依旧 是一身 素净的 月白袄裙,神色 平静,但 细心人 却能发现,她 眼底深处 那抹 难以掩饰的 疲惫 与 紧张。她 身后 跟着 薛家 重金聘请的 两位 状师。她 对着 林修然 盈盈一福,礼数周全。
最后,两名 女吏 搀扶着 王夫人 走了进来。她 穿着一身 灰色的 粗布棉袍,头发 凌乱,面容 枯槁得 如同 老妪,眼神 空洞麻木,仿佛 对 周遭一切 都已 失去了 感知。她被休之后,暂居在 京城一处 简陋的 客栈,由 周瑞家的 勉强照料,境遇 凄惨无比。
林修然 端坐 上首,面沉如水。他 并未 寒暄,直接 开门见山。他 拿起 面前 一叠 厚厚的 卷宗,声音 清冷 而 有力,在 寂静的 二堂内 回荡:
“贾政诉薛氏侵吞家产一案,经本官会同户部、顺天府核查,现已查明。”他的目光 先 落在 薛宝钗身上,锐利如刀,“薛氏宝钗,你 嫁入贾府后,确曾 掌管家务。然,经查,你在 处置 贾府田产、铺面等 重大资产时,存在 多处 不合常理之 处。”**
他 拿起 一份 文书:“例如,西城外 祭田三百亩,乃 上等水田,市价 至少 一万五千两,你 却以 ‘急需周转’ 为由,作价 八千两,急售于 薛家 ‘通德号’。差价 高达 七千两!此笔交易,虽有 王夫人签字,但 价格 显失公平,违背 《户律》 ‘公序良俗’ 之则!”**
他又 拿起 另一本账册:“再如,你 以 贾府公中 名义,向 薛家钱庄 借款,利息 高达 五分,远超 市面 通行之 三分利。且 利滚利,不过一年,本金 竟 翻了一倍有余!此乃 明显 高利盘剥!按律,超出 法定利率部分,不予支持!”**
林修然 一条条、一桩桩,将 查实的 证据 清晰地 罗列出来,言辞 犀利,逻辑 严密,根本 不容 薛宝钗 及其状师 狡辩!他 不仅 查了 薛宝钗,更 深挖了 薛家 在 背后的 操作,证据确凿!
薛宝钗 的脸色,随着 林修然的 话语,一点点 变得 苍白。她 紧紧攥着 手中的帕子,指节 因用力 而 发白。她 试图 开口辩解,但 在林修然 那 冰冷而 强大的 气场 和 铁一般的 证据面前,任何 言辞 都显得 苍白无力。她 身后的 状师,也 只能 低头 擦汗,不敢 多发一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