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 第119章 破格提拔风波

回到北京国家计委大院,陈默立刻感受到了与香港截然不同的氛围。

这里的空气似乎都带着某种固有的节奏和重量,走廊里飘着茶水房茉莉花茶的香气,混合着陈旧文件柜的木头味和油印机的淡淡墨臭。

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但平静水面下,暗流因他的归来而悄然涌动。

办公室里的报纸,《人民日报》头版还在总结香港回归的伟大意义,但《经济参考报》等专业报刊的财经版,已然被亚洲金融风暴的阴云笼罩。

同事们看陈默的眼神复杂了许多,有敬佩,有好奇,也有不易察觉的疏远和审视。

以前见面点头微笑的隔壁处室同志,现在可能会凑上来热情地握握手,说一句“小陈(现在几乎没人这么叫了),香港这一仗打得漂亮!”,但那笑容背后藏着多少心思,就不得而知了。

陈默对此心知肚明,只能更加谨言慎行,每天准时上班,埋头处理积压的文件,仿佛那个在香港舌战群儒、登上报纸头版的“金融预言家”只是他的一个远房亲戚。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关于综合处副处长位置的传闻,像柳絮一样在计委大院里飘散。

原副处长赵国庆,自从上次在信息化项目中被张建国处长当众不点名批评后,就一直灰头土脸,据说上面有意将他平调到一个清闲部门,算是给多年“苦劳”一个交代。

空出来的这个副处实缺,顿时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这天下午,陈默被王明远处长叫到办公室。

王处长难得地点燃了一支烟(平时他很少抽),烟雾缭绕中,他开门见山:“陈默,香港的工作,上面很满意,郑司长那边也特意打来了电话,现在你们处里有个机会,我打算向老张推荐你。”

陈默心里咯噔一下,虽然有所预感,但真听到时还是感到意外:“王处,这……我资历太浅,恐怕难以服众。”

“资历?”王明远吐了个烟圈,笑了笑,“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人,香港这次,你展现的能力和眼光,是论资排辈能论出来的吗?放心,破格提拔,也是有先例的,关键是,要能干实事,我看好你。”

消息像长了翅膀,当天晚上就传遍了综合处,甚至整个计委。

第二天一早,陈默明显感觉到处里的气氛不对了。

老科员老王和刘姐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热络和谨慎,以前还会跟他开开玩笑,现在开口闭口都是“陈科长”(虽然他目前只是正科级主任科员),带着几分试探。

而最明显的变化,来自李卫东。

李卫东的办公桌在陈默斜对面。

经过上次的敞开心扉的真心的谈话后,两人关系本来好了很多,偶尔还会就技术问题交流几句,陈默本以为自己和他的关系会更加友好。

但此刻,李卫东就像一座骤然进入冰河期的火山,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寒气。

陈默早上进门时习惯性地点头打招呼,李卫东却像没看见一样,死死盯着眼前的电脑屏幕(那台珍贵的电脑仿佛跟他有仇),键盘敲得噼啪作响,力道大得吓人。

中午在食堂吃饭,李卫东原本偶尔还会和陈默拼个桌,今天却远远地找了个角落,一个人闷头扒饭,背影僵硬。

有相熟的同事过去想跟他坐一起,也被他硬邦邦地一句“没地方”给顶了回去。

陈默心里明镜似的。

李卫东,清华计算机系的高材生,技术能力处里公认的顶尖,比自己还早来一年,如今却还是个副主任科员。

自己这个北大本科(虽然是三个学位)才工作没几年的“新人”,上次升为正科就算了,这次居然要一步跨到副处长位置上,这种落差,对于自尊心极强、性格又有些偏执的李卫东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刺激。

下午,处里需要处理一批紧急的经济数据,涉及计算机汇总分析。

张建国处长指示:“卫东,你技术好,牵头弄一下,陈默配合你,他宏观把握强。”

若是以前,李卫东虽然沉默,也会公事公办地分配任务。

但今天,他头也不抬,冷冷地说:“处长,数据模型我一个人做更快,陈科长是大忙人,还是别耽误他时间了。”

这话里的刺,连旁边的刘姐都听出来了,尴尬地咳嗽了两声,张处长皱了皱眉,但没说什么。

陈默心中苦笑,知道这疙瘩算是结下了。

他试图缓和:“卫东,处长安排得有道理,数据解读方面我或许能提供些不同视角……”

“不必了。”李卫东打断他,语气冰冷,“我的模型,足够客观准确,不需要额外‘视角’干扰。” 说完,他抱起一摞资料,径直走向机房,把陈默晾在了原地。

接下来的几天,李卫东完全把陈默当成了空气。

不仅不交流,甚至在一次处内小范围讨论会上,当陈默就某个数据趋势发表看法时,李卫东突然插话,语气带着一种技术人员的倨傲:“陈科长的想法很有‘创意’,不过,从数据结构和算法逻辑上看,可能存在理论漏洞,容易导致结果偏差,建议还是以严谨的数学模型为准。”

他列举了几个非常专业的术语和算法名称,试图在技术层面碾压陈默,证明对方的“宏观把握”不过是无根之木。

虽然陈默凭借后世见识勉强应对,但会场气氛已然十分尴尬。

陈默意识到,李卫东的嫉妒,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情绪,而是开始转化为一种冰冷的、带有技术优越感的对抗。

这把由偏执和自尊磨砺出的“技术刀锋”,远比直来直去的指责更难以应对。

王明远的破格提拔提议,在计委内部也引发了争议。

资历论、年龄论再次被摆上台面。

而李卫东这把悬在内部的“冷刀”,无疑给陈默的晋升之路,增添了巨大的变数。

下班时,陈默推着那辆二八自行车走出计委大院,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听到身后传来李卫东和另一个技术处同事的对话片段,声音不大,但清晰地飘进他耳朵里:

“……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是运气好,踩对了点,加上上面有人赏识罢了……我们这种靠技术吃饭的,到底比不了……”

陈默跨上自行车,用力一蹬,汇入北京傍晚的车流中。

耳边是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和小贩的叫卖声,广播里放着毛宁的《涛声依旧》,但他心里却一片清明。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外部金融风暴的浪潮暂时平息,但内部人事关系的暗流,却可能更加凶险。

如何化解李卫东这根“硬钉子”,如何应对来自各方的质疑,将是他接下来必须面对的难题。

这场没有硝烟的办公室战争,其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香江畔的金融狙击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