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 > 第156章 效率革命

这场文化统一的浪潮,其影响远不止于书房与学堂,更悄然渗透到帝国赖以生存的各个技术领域,引发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效率革命”。

在官营的冶铁工坊里,以往来自不同地区的工匠,往往依据各自师承的经验和本地习惯来打造兵器与农具。

一位来自赵地的老师傅,可能习惯于打造一种刃口略带弧度的赵式剑,而一位秦地工匠,则坚持秦剑的笔直双刃。双方各执一词,都觉得自己的才是“正道”。

图纸?那更是五花八门,即使有图,标注的文字不一,也常常引发误解。

如今,情况截然不同。工坊的墙壁上,悬挂起了以标准秦篆详细标注的《兵器制式图谱》和《农具规范》。从剑身的长宽厚度,到犁铧的弯曲角度,都有明确的数据规定。

所有工匠,无论来自何方,都必须依照这统一的标准进行生产。

起初,一些老师傅颇不习惯,觉得束缚了手脚。“打铁靠的是手感,是火候!看这些条条框框有啥用?”一位老匠人嘟囔着。

但很快,标准化带来的好处便显现出来。由于标准统一,零件的互换性大大增强。一张弩机坏了,可以迅速从另一张弩上拆下合规的部件替换,而无需重新打造。

兵器批量生产的效率倍增,质量也更加稳定。更重要的是,年轻一代的工匠,在官学里接触过基础的格物与算术,能更快地理解图纸上的数据要求,甚至能提出改进意见。

那位曾经抱怨的老匠人,看着徒弟们按照标准图纸打造出的一批批几乎一模一样的精良矛头,不得不咂咂嘴,对工师感叹:“陛下这‘书同文’……还真不只是读书人的事。这么干,活儿是快了,也省料了。”

在熙熙攘攘的市集与跨越郡县的商道上,文字的统一同样在重塑着商业的规则与生态。

以往,跨区域的贸易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份在齐地用齐文字签订的契约,到了秦地,可能因文字歧义而产生纠纷。度量衡的不统一更是雪上加霜,一“石”粮食在各地可能代表不同的重量,使得交易成本高昂,信任难以建立。

现在,随着秦篆成为官方唯一认可的文字,以及“车同轨、书同文”政策的配套推行,情况开始改变。官定的标准度量衡器具开始在各地推行,而商业契约、货物清单、纳税凭证,也都必须使用统一的秦篆书写。

一位从巴蜀运送漆器到关中的大商人,对此感受最深。过去,他需要雇佣通晓多种文字的文书,以备不时之需。而现在,他只需要带着用标准秦篆写就的货牌、契券,一路通行,各地关隘、市吏均能无障碍查验。

与陌生商家的交易,因为有了标准化的契约文本,纠纷大大减少。

“如今这生意,做得心里踏实多了。”这位商人在酒肆中对同行感慨,“以前怕文字不通被坑,怕度量衡不一吃亏。现在好了,白纸黑字,清清楚楚,走到哪儿都认!这做生意啊,就像路好走了,跑得自然就快、就远了。”

统一文字,如同为帝国的商业血液清除了淤塞,大大扩展了商业的“信任半径”,为更大规模、更远距离的物资流通与经济整合铺平了道路。

在帝国的基石——军队中,文字统一的威力体现得最为直接和致命。

秦军之所以能成为“虎狼之师”,不仅在于其严酷的军法和高昂的士气,更在于其高效精准的指挥与后勤体系。而这一切,在“书同文”之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试想,一支由来自原六国兵卒组成的庞大兵团,如果指挥命令、文书传递使用不同的文字,将是何等灾难性的场景。一道来自统帅部的进攻命令,可能在传递过程中因文字误解而延误战机,甚至指向错误的目标。

如今,从最高统帅部发出的每一道军令、每一份阵图、每一封军情急报,都使用标准的秦篆。各级将吏,无论出身,都必须准确理解并执行。军营中,识字、习文成了基层军官,甚至优秀士兵晋升的必要条件。他们需要能读懂军令,能书写伤亡和物资损耗报告。

更重要的是后勤。数十万大军的粮草、兵器、被服调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统一的文字确保了各地仓廪的库存清单、物资调拨文书准确无误。

负责后勤的官吏可以清晰地掌握从河东调拨多少粟米,从南阳运送多少箭矢,一切都有据可查,有字可循,极大地减少了混乱和贪腐的空间。

一名前线校尉在接到后方准时送达的补给和清晰明确的作战指令后,或许不会想到文字统一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但他能感受到的是,这支军队仿佛一个拥有统一大脑和神经网络的巨人,反应更加迅捷,行动更加协调,力量更能凝聚于一点。

喜欢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