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退婚?废你江山做女帝! > 第288章 盐引黑幕,帝心难测

安国公府的鲜血尚未冲刷干净,午门外的血腥气仿佛还萦绕在京城上空,一股新的暗流已然在惶惶不安的勋贵与朝臣间涌动。新帝赵珩以雷霆手段夷平安国公三族,其酷烈决绝深深震慑了所有人,但巨大的恐惧之下,往往滋生着更隐蔽的对抗。

御书房内,赵珩眉宇间的戾气并未因安国公伏诛而消散,反而愈发深沉。他面前摊开的,是「青鸾」呈上的最新密报——并非关于北狄或佛郎机人,而是关于安国公府抄家清算过程中,一个意外牵扯出的,可能更为庞大、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盐引。

「陛下,」「青鸾」的声音依旧平稳,但细听之下,能辨出一丝凝重,「清查安国公府名下产业与往来账目时,发现其虽被夺爵多年,暗中却仍通过白手套,掌控着江南三州共计一百二十七张盐引的运作。这些盐引,每年带来的利润,远超其明面上的田庄、铺面收入总和。而且,经手这些盐引的,不止安国公府一家。」

赵珩指尖点着那份列举了数个名字的密报,眼神冰冷:「永定侯、武宁伯、还有……几个皇商世家。好,真是好得很!朕还在这里为北狄边患、为国库空虚焦头烂额,他们倒好,靠着祖宗留下的恩荫,趴在朝廷的命脉上吸血自肥!」

盐铁之利,自古便是国家财政命脉。盐引,即是官府发给盐商运销食盐的凭证,其背后是巨大的垄断利润。前朝盐政崩坏,盐引滥发,官商勾结,导致盐价飞腾,民不聊生,国库却未见充盈,亦是亡国祸根之一。冷焰开国后,曾大力整顿盐政,收回盐引发放权,严控数量,意在恢复秩序,充实国库。然而,不过十数年光景,这顽疾似乎又有复萌之势,甚至与勋贵集团纠缠得更深。

「据初步探查,」「青鸾」继续道,「这些勋贵之家,或利用自身影响力,为关联盐商获取盐引提供便利,抽成牟利;或直接参股,隐身幕后操纵;更有甚者,如安国公府,利用昔日人脉,暗中控制部分盐引的流转,低买高卖,空手套白狼。其手段隐蔽,关系网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一发而动全身?」赵珩冷哼一声,「安国公的三族朕都动了,还怕再动几个蛀虫?!」

「陛下,」「青鸾」微微抬眸,「盐政关乎民生稳定,且牵扯众多。若此时再兴大狱,恐引发朝局剧烈动荡,若被北狄或佛郎机人探知,趁虚而入……」

赵珩沉默了片刻,怒火在理智的压制下稍稍平息。他明白「青鸾」的顾虑。刚刚以血腥手段处置了通敌叛国的安国公,若立刻又对一大批勋贵开刀,哪怕罪名确凿,也极易被解读为新帝刻意打压勋贵集团,清洗朝堂,必然导致人心离散,政局不稳。尤其是在外部压力巨大的当下。

「你的意思是,暂且按下?」赵珩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甘。

「非也。」「青鸾」摇头,「安国公案已敲山震虎,此时正是梳理盐政、敲打相关人员的良机。只是,手段需更迂回,目标需更明确。可借清查安国公府盐引案为由头,要求所有持有盐引的商户及关联官员,限期自查自报,主动说明盐引来源、经营状况,并补缴历年可能存在的税款亏空。同时,由户部、监察院联合,对盐引发放、流转记录进行彻查。」

「给朕一个名单,」「青鸾」顿了顿,补充道,「哪些是必须严惩以儆效尤的,哪些是可以敲打拉拢的,哪些是能弃车保帅、让其主动吐出利益的。分化瓦解,循序渐进,既整肃盐政,充盈国库,又不至于引起大规模反弹。」

赵珩看着「青鸾」,眼中闪过一丝复杂。这位由太上皇一手提拔起来的监察院首领,不仅忠诚可靠,其政治手腕与对局势的精准把握,更是远超常人。她总能在他被怒火冲昏头脑时,给出最冷静也最有效的建议。

「就依你所言。」赵珩最终点头,「拟旨吧。着户部、监察院即日起,联合清查盐引旧案,以安国公府牵扯出的线索为引,给朕彻查到底!限期一月,所有相关者主动自首,补缴税款者,可酌情从轻发落;逾期或被查实者,严惩不贷!」

他顿了顿,声音转寒:「至于那份名单……你尽快给朕。朕倒要看看,这满朝朱紫,还有多少是披着官袍的蠹虫!」

* * *

清查盐引的旨意如同又一记重锤,砸在了本就人心惶惶的朝堂之上。

与安国公案直接的叛国罪不同,盐引问题牵扯的是更为普遍的利益格局。多少勋贵世家、官僚集团,其维持表面风光、维系关系网络的巨额开销,除了田庄俸禄,很大一部分便来自于这些灰色乃至黑色的收入。皇帝此举,无异于要将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刨开来看。

恐慌在暗地里蔓延。

「陛下这是要赶尽杀绝啊!」永定侯府书房内,几位关系密切的勋贵聚在一起,个个面色阴沉。永定侯赵慷,论辈分是赵珩的堂叔祖,此刻也是眉头紧锁。

「安国公那是自作孽,通敌卖国,死有余辜。可这盐引……多少年了,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先帝在时也未曾如此严苛!」武宁伯愤愤不平,他家的进项,有三分之一来自盐利。

「黄口小儿,刚登基几天,便如此不念香火之情!」另一人低声咒骂。

「慎言!」永定侯赵慷呵斥道,他到底老成些,「隔墙有耳!‘青鸾’的耳目,无孔不入。」

书房内瞬间安静下来,只余烛火噼啪作响,映照着几张惊疑不定的脸。

「侯爷,您得拿个主意啊。」武宁伯看向永定侯,「难道我们就这么坐以待毙?等着监察院那帮酷吏查上门来?」

永定侯沉吟良久,缓缓道:「硬顶是顶不住的。安国公府就是前车之鉴。陛下正在气头上,又有‘青鸾’相助,我们若公然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那怎么办?难道真要我们把吃进去的都吐出来?还要补税?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吐,肯定是要吐一部分的。」永定侯眼中闪过一丝肉痛,但更多的是精明,「不仅要吐,还要主动吐,抢在期限之前吐。不仅要补税,还要主动捐献,支持陛下北伐,充盈国库。」

「什么?!」几人都愣住了。

「这是何道理?我们岂不是任人宰割?」

「非也。」永定侯摇摇头,「这叫以退为进。陛下要的是钱,要的是整顿盐政的政绩,未必真想将我们所有勋贵连根拔起,那样朝堂就真的空了,于国无益。我们主动认罚,捐输军饷,既全了陛下的面子,也表明了态度。陛下初登大宝,也需要稳住我们这些老臣。只要度过了眼前这一关,日后……再从长计议不迟。」

他压低了声音:「别忘了,盐引之利,根子也不全在我们。户部、地方盐运司……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厘清的?只要我们态度恭顺,陛下未必会深究到底。毕竟,法不责众。」

一番话,说得几人面面相觑,最终缓缓点头。眼下,这似乎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了。

* * *

然而,并非所有勋贵都如永定侯这般“识时务”。

另一处隐秘的别院里,气氛则要激烈得多。

「赵慷那个老狐狸,肯定是想自己先撇清!他以为主动割肉就能保全自身?做梦!皇帝小儿这是要削我们的权,夺我们的利!今日能让步盐引,明日就能动我们的田庄、部曲!」一个满脸横肉的勋贵狠狠地将酒杯顿在桌上。

「没错!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得让皇帝知道,我们不是安国公那个蠢货,不是他想捏就能捏的!」

「可是……我们又能如何?兵权不在我们手里,朝中也多是见风使舵之辈……」

「明的不行,就来暗的!」一个阴沉的声音响起,是平陆伯,他素以诡计多端着称,「盐政复杂,账目繁多,就算户部和监察院联手,一月之内岂能查得清楚?我们可以……让一些账本永远消失,让一些关键的人……开不了口。」

他眼中闪过一丝狠毒:「另外,不是要北伐吗?军需粮草,辎重转运,哪一样离得开我们的人?只要暗中使些绊子,让北伐之事进行得不那么顺利,陛下自然就知道,离了我们,他这江山也坐不安稳!」

「此计甚妙!」几人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

「但要做得干净,绝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放心,具体事宜,我自有安排。」平陆伯阴恻恻地笑道。

* * *

勋贵们的反应,无论是“以退为进”还是“暗中对抗”,都未能逃过监察院的眼睛。

「青鸾」将收集到的情报整理成册,再次呈报御前。

「永定侯、武宁伯等七家,已主动向户部提交了部分盐引账目,并表示愿意补缴税款,同时捐输银钱以供军资。」「青鸾」禀报道,「平陆伯、镇远侯等五家,则暗中串联,似有异动。其门下管事近日活动频繁,与户部、漕运,乃至军中一些中层将领,接触密切。似乎在试图销毁证据,并可能对北伐后勤不利。」

赵珩看着那份名单,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倒是有聪明人,知道断尾求生。也有……不知死活的。」

他手指点在平陆伯的名字上:「这个平陆伯,朕记得,他家的盐引份额,似乎来得并不干净。前年两淮盐案,有个盐运司副使畏罪自尽,好像就与他家有些关联,只是当时证据不足,让他逃脱了。」

「陛下记得没错。」「青鸾」颔首,「当时确有其事,只是线索中断。此次或可借机深挖。」

「不必等了。」赵珩眼中寒光一闪,「既然他不想体面,那朕就帮他体面。他不是想让人开不了口吗?你就去把他那个负责销毁账本、联络各处的管家,‘请’到监察院喝茶。朕倒要看看,是他的嘴硬,还是监察院的刑具硬!」

「臣明白。」「青鸾」会意。

「至于永定侯他们……」赵珩沉吟片刻,「既然他们识相,朕也不会做得太绝。他们捐献的银钱,照单全收,纳入北伐专款。补缴的税款,按律办理。但你要派人盯紧了,若他们只是权宜之计,日后还敢再犯,数罪并罚!」

「是。」

「还有,」赵珩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西苑的方向,「此事……不必惊扰太上皇静养。」

「青鸾」微微一顿,低头道:「臣遵旨。」

* * *

监察院的行动效率极高。

平陆伯府那位倚为臂膀、知晓无数阴私的大管家,在一次“意外”的街头冲突中被巡城兵马司“带走”,然后便如同人间蒸发,再未出现。数日后,他经手的部分关键账本副本和与一些官员、将领的密信,却悄然出现在了「青鸾」的案头。

与此同时,户部与监察院的联合稽查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强大的压力和高效率的运作下,一些原本坚称账目无误的盐商开始松动,为了自保,开始吐露实情。一条条清晰的利益输送链条被勾勒出来,涉及到的不仅是勋贵,还有部分户部官员、地方盐司官吏。

平陆伯等人试图在北伐后勤上做手脚的阴谋,尚未真正发动,便被监察院提前察觉并扼杀在摇篮中。几名负责关键辎重转运的中层官员被迅速调离或控制。

铁证如山之下,平陆伯、镇远侯等负隅顽抗的勋贵,很快步了安国公的后尘,被锁拿下狱。他们的罪行公之于众时,朝野再次哗然。相比安国公的通敌叛国,这些勋贵贪腐蠹国、甚至企图破坏北伐的行径,同样引发了巨大的民愤。

这一次,赵珩没有再动用凌迟、夷族之类的酷刑,但处罚依旧严厉:夺爵、抄家、主犯斩立决,家眷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其党羽、牵连官员,或罢官,或流放,或下狱论罪。

而如永定侯等“识时务”者,虽然损失了大笔钱财,肉痛不已,但终究保住了爵位和家族的根基。经此一役,他们彻底看清了新帝的手段与决心,再不敢心存侥幸,行事愈发谨小慎微。

一场原本可能引发朝堂地震的盐引风波,在赵珩与「青鸾」的默契配合下,以雷霆手段与分化策略,被迅速而有效地平息。勋贵集团的气焰遭到沉重打击,其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户部的库房因抄家和补税、捐输,短时间内变得充盈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北伐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 *

西苑,暖阁。

福顺将外界发生的一切,用最精炼的语言,向冷焰娓娓道来。

冷焰斜倚在软榻上,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羊脂玉佩,听完后,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陛下此番处置,刚柔并济,颇有章法。」福顺小心地评价道。

冷焰抬起眼帘,看了他一眼,嘴角似有若无地牵动了一下:「借安国公的叛国案立威,再以盐引案梳理朝堂,敲打勋贵,充盈国库……步子走得急了点,但效果不错。看来,‘青鸾’没少在旁边出谋划策。」

她的语气听不出是赞许还是别的什么。

「陛下天资聪颖,又肯用心。」福顺赔笑道。

「聪颖是够聪颖,手段也学得很快。」冷焰将玉佩放下,目光投向窗外摇曳的竹影,「只是……这帝王心术,用得太顺手了,也不知是福是祸。」

她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这满朝的蠹虫,杀是杀不尽的。今日杀了安国公、平陆伯,明日还会有张国公、李伯爵冒出来。根源不在几个人,而在制度,在人心。」

「陛下还年轻,总能慢慢梳理……」福顺宽慰道。

「但愿吧。」冷焰收回目光,重新变得古井无波,「北狄那边,有新的消息吗?」

「回主子,额尔德尼汗王似乎已经初步稳住了局面,正在整合各部。我们的人回报,他近期与几个西边来的商人接触频繁,似乎……在寻求新的武器来源。」

冷焰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看来,安国公这条路断了,他又找到了新的路子。告诉皇帝,北伐之事,需尽早决断,迟则生变。」

「是。」

福顺退下后,暖阁内重归寂静。

冷焰独自坐了很久,直到夕阳的余晖将窗棂染成一片昏黄。她伸手,从枕下摸出那方盛放着染血瓷片的锦盒,轻轻打开。

冰冷的瓷片在暮色中泛着幽暗的光泽。

「这江山……这人心……」她低声自语,指尖拂过瓷片边缘那早已干涸黯淡的血迹,眼神复杂难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