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退婚?废你江山做女帝! > 第282章 初涉漩涡,东宫立威

翌日,雨歇,但天空依旧阴沉如铅,压得人喘不过气。

赵珩几乎一夜未眠,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但眼神却异常清明,甚至带着一种淬火后的冷硬。他按照冷焰的吩咐,准时出现在了枢密院议事堂外。

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这里是帝**事决策的核心之地,往日里,以他太子之尊,亦不得随意踏入。今日,他奉陛下口谕前来“旁听”,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

引他入内的是一位姓王的枢密副使,态度恭敬,却难掩目光深处的一丝审视与疑虑。踏入那庄严肃穆、悬挂着巨大寰宇舆图的议事堂,数道目光立刻聚焦在他身上。在座的有枢密使、几位副使、知院事,以及被紧急召入京的镇北关副将,皆是朝中重臣、军中宿将。

「太子殿下千岁。」众人起身行礼,声音在空旷的大堂内回响。

「诸位大人不必多礼,孤奉父皇之命,前来旁听学习,诸位但按常例议事即可,无需顾及孤。」赵珩在主位下首特意增设的座位上坐下,语气平和,却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威仪。他牢记着冷焰的嘱咐——只听,只看,不发表意见。

议事开始,焦点自然是北境战事。镇北关副将详细禀报了黑水峪惨案的细节,以及目前掌握的左贤王所部动向。舆图上,代表敌我的标识密密麻麻,气氛凝重。

「……左贤王所部约三万骑,劫掠后并未远遁,反而在黑水峪以北五十里的野狼原扎营,其斥候活动频繁,似有继续南窥之意。」副将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

「猖狂!」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将军,姓韩,是枢密院老资格的知院事,猛地一拍桌子,「屠我军屯,还敢陈兵边境!这是**裸的挑衅!陛下既已下定决心要打,老夫以为,当立即调集精锐,出关迎头痛击!务必全歼此獠,扬我国威!」

「韩老将军稍安勿躁。」枢密使李大人,一位面容清癯、眼神深邃的老臣,缓缓开口,「左贤王并非莽夫,他敢如此,必有倚仗。野狼原地势开阔,利于骑兵驰骋,却也易中埋伏。我军若贸然出击,恐重蹈覆辙。依老夫看,还是应以固守镇北关为主,加强戒备,同时派小股精锐骚扰其后勤,待其师老兵疲,再寻战机。」

「固守?李大人!我一百零三名将士的血还未干!此刻固守,岂不让天下人笑话我朝怯懦?让北狄蛮子以为我朝无人?」韩老将军情绪激动,须发皆张。

「韩将军!军国大事,岂能意气用事?陛下龙体欠安,此时若大战不利,动摇国本,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另一位主张谨慎的副使反驳道。

「难道放任敌寇在边境耀武扬威,就不动摇国本了?」

「你……」

议事堂内,顿时争论四起,主战派与主守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声音越来越高,气氛也越来越紧张。

赵珩静静地坐在那里,如同暴风眼中的宁静。他听着每一位大臣的发言,观察着他们的神态、语气,以及话语背后可能隐藏的立场和利益。韩老将军慷慨激昂,是纯粹的军人血性;李枢密使老成持重,考虑的是全局稳定;而其他几位,有的明显附和主战,有的则倾向于主守,言辞间,似乎也夹杂着对自身派系利益的考量。

他注意到,那位来自镇北关的副将,在两位大佬争论时,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只是眉头紧锁。

就在这时,那位王副使忽然将目光转向赵珩,脸上带着看似谦恭的笑容,开口道:「太子殿下天资聪颖,不知对此战事,有何高见?也好让我等聆听圣训,有所遵循。」

这话问得极其刁钻!瞬间,所有的争论都停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聚焦到赵珩身上。有期待,有好奇,更有像王副使眼中那种不易察觉的、等着看年轻人出丑的试探。

赵珩心中冷笑一声。果然来了。父皇料事如神,这些人,终究是按捺不住,要试探他这个储君的斤两。

他抬起眼,目光平静地扫过王副使,然后看向众人,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孤年幼,未历战阵,于军略一道,实不敢妄言。父皇命孤来此,是让孤学习诸位老成谋国之论,聆听边疆将士浴血得来的军情,而非让孤在此指手画脚。」

他顿了一下,语气依旧平和,却带上了几分不容置疑的份量:「至于高见,父皇昨日召见孤与杨阁老、周尚书时,已有圣断。如何执行陛下之方略,乃是枢密院与兵部的职责。孤相信,在李大人、韩将军及诸位共同努力下,必能拟定详实方略,不负圣望,亦不负边境将士殷殷之血。」

他这番话,滴水不漏。既谦逊地表明了自己“学习”的立场,堵住了王副使刁难的嘴,又巧妙地抬出了“陛下圣断”,强调了自己是奉旨而来,更将皮球踢了回去,点明在座诸位的“职责”所在。

尤其是最后那句“不负边境将士殷殷之血”,说得不轻不重,却让在座所有武将,包括那位韩老将军,都神色一凛,看向赵珩的目光中,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郑重。

王副使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讪讪道:「殿下说的是,是老臣孟浪了。」

李枢密使深深看了赵珩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随即肃容道:「殿下所言极是。我等受陛下重托,自当竭尽全力。继续议事吧,当务之急,是细化陛下‘快速狠准’之策,如何调兵,如何保障后勤,如何防范北狄后手,需拿出具体章程!」

争论被暂时压下,议事回到了具体事务层面。

赵珩不再多言,继续默默聆听,心中却对朝堂的复杂,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在这里,每一句话都可能藏着机锋,每一个态度都可能代表着不同的势力。他如同一个初学游泳的人,被猛地推入了深水区,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不被暗流漩涡吞噬。

在枢密院待了整整一个上午,直到午时初,赵珩才起身离开。回到东宫,他匆匆用了午膳,便将自己关在了书房的内室。

他需要挑选两名绝对信任、身手敏捷、背景干净的侍卫,交给“青鸾”。这并非易事。东宫侍卫众多,但“绝对信任”四个字,重逾千斤。

他召来了东宫侍卫统领,一位名叫秦威的壮年将领,其家族三代为将,对皇室忠心耿耿。

「秦统领,孤需要两名侍卫,执行一项秘密任务。」赵珩开门见山,目光锐利地看着秦威,「要求有三:第一,忠诚,绝对忠诚于孤,且身家清白,与朝中其他势力无甚瓜葛;第二,身手过人,尤其擅长潜行、追踪与反追踪;第三,心思缜密,口风严紧。」

秦威感受到太子语气中的凝重,肃然抱拳:「末将明白!请殿下给末将半个时辰,末将筛选后,将人选及其详细档案呈送殿下定夺。」

「去吧。」赵珩点头。

秦威办事效率极高,不到半个时辰,便带着三份档案回来了。他解释道:「按殿下要求,初步筛选出三人。皆是军中良家子出身,武艺考核优等,背景经过再三核查,干净。其中两人是末将一手提拔,可信。另一人虽入东宫稍晚,但能力尤为突出,曾独自擒获过潜入东宫的宵小,只是……其父早年曾在永嘉侯府担任过护院教头,时间不长,且早已病故。为免瓜田李下,末将将其列出,请殿下圣裁。」

赵珩仔细翻阅着三份档案,目光最终落在了秦威提到的“能力突出”那名侍卫——**赵无畏**的档案上。父亲曾在永嘉侯府任职……这确实是个需要考量的因素。永嘉侯,正是父皇昨日点名的、需要警惕的“蠹虫”之一。

他沉吟片刻,问道:「秦统领,依你之见,此三人,谁更堪用?」

秦威犹豫了一下,如实回答:「若论忠诚稳妥,张诚、李锐二人皆是上选。但若论机变与能力,尤其执行潜行侦察类任务,赵无畏……确是最佳人选。其父在永嘉侯府不过一年,且是十多年前的旧事,据查并无深交。赵无畏本人,入东宫后表现勤勉,几次考核皆名列前茅,与永嘉侯府从无往来。」

赵珩的手指在赵无畏的名字上轻轻敲击着。父皇说过,要接触黑暗面,要用有能力的人,但也需承担相应的风险。

「召赵无畏,孤要亲自见见他。」赵珩做出了决定。

「是!」

很快,一个身形精干、目光沉静、约莫二十出头的年轻侍卫被带了进来。他跪地行礼,动作干净利落,不卑不亢:「卑职赵无畏,参见太子殿下。」

「平身。」赵珩打量着他,「赵无畏,孤看过你的档案,武艺精湛,能力出众。」

「殿下谬赞,卑职愧不敢当。」赵无畏起身,垂首而立,姿态恭敬。

「孤有一项秘密任务,需挑选得力之人,秦统领推荐了你。」赵珩缓缓道,目光如炬,紧盯着对方的眼睛,「此任务干系重大,且需完全保密,甚至……可能有些危险。你,可愿意?」

赵无畏没有任何犹豫,再次单膝跪地,声音坚定:「卑职蒙殿下信重,授以护卫之职,早已将性命交付殿下!但有驱使,万死不辞!」

「很好。」赵珩点了点头,但话锋一转,「不过,孤在看你档案时,发现一事。你父亲,早年曾在永嘉侯府担任过护院教头?」

赵无畏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震,随即抬起头,目光坦诚地看着赵珩:「回殿下,确有此事。约是卑职七岁那年,家父因生计所迫,在永嘉侯府做过一年教头。但一年后,因不满侯府管家克扣例钱、纵容子弟欺压下人,便辞工离去。此后,家父以走镖为生,直至病故。卑职与永嘉侯府,除却这段早已了结的旧雇关系,再无任何瓜葛!此事,卑职愿以性命担保,亦可请秦统领详查!」

他的回答清晰、直接,没有回避,反而将缘由和后续交代得清清楚楚。

赵珩盯着他看了片刻,那双眼睛里,只有坦然和忠诚。他相信秦威的调查,也相信自己的直觉。

「孤信你。」赵珩最终说道,这三个字,让赵无畏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下来,眼中闪过一丝感激。

「谢殿下信任!」

「除了你,孤再指派张诚与你一同执行任务。」赵珩做出了最终决定,「具体任务内容,稍后会有人联系你们。记住,从此刻起,你们只听命于孤与那位联系之人,任务一切细节,不得对任何人泄露,包括秦统领。」

「卑职明白!」赵无畏与一旁候命的张诚齐声应道。

处理完侍卫的事,已近傍晚。赵珩用了些点心,福顺便亲自送来了一摞奏章的抄录副本。

「殿下,这是陛下今日批阅的部分奏章副本,陛下吩咐,请殿下阅览后,写下批注意见,密封后由老奴带回。」福顺低声道。

看着那厚厚一摞奏章,赵珩深吸了一口气。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他坐到书案前,点燃灯烛,开始翻阅。这些奏章涉及方方面面,有地方灾情汇报,有官员任免请示,有财政收支报表,也有边关军需申请……每一本,都关系着民生疾苦、朝廷运转。

他看得很慢,很仔细。遇到不太明白的政令典故或专业术语,便查阅旁边的典籍。他尝试着站在父皇的角度去思考,去权衡。

有一本奏章,是江南巡抚上报,言及今春雨水偏多,恐影响春耕,请求减免部分州县的春税。赵珩觉得合情合理,提笔便想写下“准奏”二字。但笔尖即将触到纸张时,他顿住了。

他想起父皇昨日的话,想起枢密院中争论的军费。减免赋税固然能安抚民心,但国库收入也会减少,北境战事一起,处处需要银钱……他沉吟良久,最终在旁边批注:「着户部会同工部,核查江南各地水利设施是否完备,能否有效排涝?若因天灾确实导致减产,可按例酌情减免,但需严防地方官吏借此名目,中饱私囊。具体减免额度,由户部据实核定后上报。」

另一本奏章,是吏部提请擢升一位姓钱的郎中为某地知府。奏章中对此人评价颇高,称其“勤勉干练,政绩卓着”。赵珩对此人并无印象,觉得既然吏部考核优秀,提拔也在情理之中。但他多了一个心眼,翻看了之前与此人相关的其他档案副本,发现此人曾与永嘉侯府的一位管事有过数次诗酒唱和的记录,虽然看起来只是寻常文人交往,但联想到父皇的提醒,赵珩心中起了疑窦。

他没有直接否决,而是批注道:「钱某履历看似无误。然知府乃一方父母,责任重大。着吏部与监察院暗中复核其过往政绩真伪,尤其关注其与地方豪强、京中权贵往来是否过于密切,有无不当之处。查实无误后,再行任用。」

他就这样,一本一本地看着,思考着,批注着。时而觉得自己的意见颇为妥当,时而又觉得可能考虑不周,充满了犹豫和挣扎。直到深夜,他才将那一摞奏章全部看完并写下了自己的初步意见。他将这些写满字的纸张仔细封入一个特制的木匣,交给了一直在外等候的福顺。

福顺捧着木匣,如同捧着千斤重担,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赵珩疲惫地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这一天的经历,比他过去十几年加起来还要惊心动魄,还要耗费心神。他感觉自己仿佛在短短一日之内,被强行催熟了数年。

而与此同时,太极殿内。

冷焰的精神比昨日稍好一些,正倚在榻上,翻阅着福顺带回来的木匣。她看着赵珩在奏章副本上的批注,苍白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当看到对江南春税的批注时,她微微点了点头。

当看到对钱郎中提拔的批注时,她眼中闪过一丝冷芒。

「倒是比朕想的,还要谨慎几分。」她低声自语,手指在那条关于“核查与权贵往来”的批注上点了点,「嗅觉还算灵敏。」

她继续往下看,有的批注显得稚嫩,有的考虑欠妥,但整体而言,超出了她的预期。尤其是那份超越年龄的谨慎和对潜在风险的警觉,让她看到了一丝欣慰。

「传朕密旨给‘青鸾’,」冷焰对侍立在一旁的影子般的暗卫低声道,「那个姓钱的郎中,好好查一查。重点查他与永嘉侯府,还有……安国公府的关联。朕怀疑,吏部这次提请,没那么简单。」

「是。」暗卫领命,无声退下。

冷焰放下手中的纸张,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喃喃道:「珩儿,这才是开始。这朝堂之上的明枪暗箭,人心鬼蜮,远比你看得到的,还要凶险得多……」

她剧烈地咳嗽起来,帕子上再次染上刺目的鲜红。

权力的交接,从来不是温情的传递,而是伴随着无尽的算计、血腥的淘汰,以及……传承者必须独自承受的、来自各方势力的疯狂反扑与考验。

赵珩的脚,已经踏入了这片名为“天下”的,最血腥也最辉煌的角斗场。

而他未来的路,注定与这漫漫长夜一样,布满荆棘,危机四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