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 > 第192章 源能新应用

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 第192章 源能新应用

作者:海明月本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0:46:11

玄门学院的晨钟刚敲过第三响,李星眠已经蹲在实验室的合金地板上,指尖悬在全息投影的淡蓝色光流中,感受着那股近乎实质的能量在指缝间游走。这光流像极了祖父笔记里描述的“源能脉络”——祖父曾是玄门学院的古籍管理员,临终前将一箱子毕邪手稿交给她,说“这些纸页里藏着能让生命发光的秘密”。

投影中央悬浮的三维模型,是“源能医疗舱”的核心构件——一个由无数银色管线交织成的球体,管线节点上闪烁的红光,与毕邪手稿里用朱砂画的“生命能量节点”完全吻合。李星眠的目光在模型与手稿间来回切换,手稿上“节点如星,脉络如河”的批注,此刻正通过全息投影具象化,让她恍惚觉得,千年前的毕邪正站在她身后,用骨笔在虚空勾勒着蓝图。

“第173次调试,源能转化率稳定在98.7%。”助手小陈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将一杯热咖啡放在实验台边缘。陶瓷杯壁上印着玄门学院的校徽,那是枚简化的破界剑图案,与毕邪雕像手中的剑一模一样。“星眠姐,你看这个,刚收到的星际医疗联盟数据,上周用初代舱治愈的那位泽塔星系患者,细胞活性还在上升。”

李星眠抬手抹了把脸,指尖蹭到嘴角的咖啡渍也没在意。她点开小陈发来的报告,全息屏上立刻跳出一串惊人的数字:那位因辐射病导致全身器官衰竭的泽塔人,皮肤原本像烧焦的树皮,此刻在最新扫描图里,竟长出了淡紫色的新肌(泽塔人的正常肤色);造血干细胞活性恢复至正常值的120%,连受损最严重的神经系统都长出了新的神经突触,影像图上那些淡金色的再生纹路,像极了毕邪在《源能论》里画的“生命树”示意图——树干粗壮,枝丫向四周延伸,每个分叉处都标注着“源能滋养”。

“毕邪先生当年果然没说错。”李星眠的指尖轻轻点在全息图上的“生命树”纹路处,眼底泛起敬意。手稿里“万物有源,源能为脉”八个字突然在脑海中清晰起来,她仿佛能听到毕邪在玄门学院的讲台上说:“你们看这棵树,根在地下吸收养分,就像源能滋养生命,看不见,却缺一不可。”

实验室的自动门滑开时,带着股清晨特有的凉意。校长周明远走了进来,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手里捧着个古旧的木盒,盒盖边缘的铜扣已经氧化成青绿色,锁孔处还留着细微的划痕——那是祖父年轻时为了研究里面的手稿,不小心用工具撬过的痕迹。“星眠,你祖父留下的手稿,我在档案馆的夹层里找到了新的批注。”他将木盒放在实验台上,动作轻得像在安放一件稀世珍宝。

木盒打开的瞬间,一股淡淡的樟木香气漫了出来,那是祖父用来防潮的老法子。里面铺着暗红色的绒布,放着几本线装书和一叠泛黄的手稿,最上面那页的边角已经卷曲,却能看清毕邪苍劲的笔迹:“源能导引入体,需顺脉络而走,如水流经渠,逆则伤。”旁边还有个小注:“曾见一伤者,源能逆行,三日而亡,切记。”

“这不就是你们医疗舱的核心原理吗?”周明远指着手稿上的简笔画,那是条蜿蜒的河流穿过山谷,支流与主脉交织处,用朱砂点了个小点,标注着“节点”二字,“你祖父当年总说,毕邪的伟大不在于发现了源能,而在于懂得‘顺’——就像治水,堵不如疏。”

李星眠凑近一看,简笔画的河流旁,毕邪还用小字写着:“若能造‘渠’引源能,或可续断脉、生新肌。”这行字的墨迹比其他地方深些,像是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最后才定下。她突然想起初代医疗舱的一个缺陷:有位患者在治疗时突发剧痛,当时团队以为是源能强度不够,现在看来,竟是源能“逆行”伤了脉络!

“‘造渠引源能’……”李星眠喃喃重复着,突然眼睛一亮,“校长,我们之前总在纠结如何提升源能强度,是不是搞错方向了?毕邪先生说要‘顺脉络’,也许应该让源能像水流一样,顺着患者自身的生命脉络走,而不是强行注入!”

她立刻调出医疗舱的能量引导系统,手指在控制面板上飞快操作。原本直线注入的源能路径,被改成了与人体经络(哦不,现在应该叫“生命脉络”)完全吻合的曲线——就像把直筒水管换成了蜿蜒的河道。全息投影里的银色管线瞬间重组,像条活过来的银色河流,在虚拟人体模型里蜿蜒流淌,节点处的红光也变得柔和了许多,不再是刺眼的亮,而是像夕阳落在水面的光晕。

“启动模拟治疗。”李星眠下令时,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

小陈立刻操作设备,将一份来自阿尔法星系的疑难病例输入系统——那是位因基因链断裂导致全身皮肤溃烂的患者,在星际医疗联盟的记录里,属于“不可治愈”级别。患者的扫描图触目惊心,皮肤像破碎的玻璃,连最先进的基因修复液都无法阻止溃烂蔓延。

虚拟医疗舱启动的瞬间,淡蓝色的源能顺着重组后的管线流入虚拟人体,像温柔的水流漫过干涸的土地。原本紊乱的基因链像被无形的手梳理过一样,开始缓慢修复,断裂处甚至冒出了淡金色的微光,那是新的基因片段正在生成。更神奇的是,虚拟患者的生命体征曲线始终平稳,没有一丝波动。

“转化率99.3%!”小陈的声音都在发抖,他指着全息屏上的进度条,“基因修复速度比之前快了三倍,而且……你看,患者的疼痛指数始终是0!”

周明远看着数据,激动得直捋胡须,不小心碰掉了眼镜。“对喽!毕邪当年就说,源能不能硬来,得‘顺其性’。”他捡起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他在玄门学院讲课时,总拿水流举例,说‘治水者堵不如疏,用源能者亦如是’,可惜那时候没人信他这套‘歪理’——当时的玄门长老觉得,源能就该强灌,才能显出威力。”

李星眠没说话,她的目光被手稿里的另一幅图吸引了。那是个奇怪的装置图,像个躺着人的卵形舱体,舱壁上布满了细小的孔洞,旁边写着:“源能需借介质而入,晶石为最佳,然晶石稀有,若以星砂混合合金,或可代用。”下面还有行更小的字:“星砂性温,能滤杂气,合金承重,可塑其形。”

“星砂混合合金……”李星眠猛地想起学院储藏室里的“废料堆”。那是当年毕邪团队留下的实验品,几十块巴掌大的合金碎片,因为当时的技术无法提纯星砂,传导率忽高忽低,一直被当作失败品堆在角落,上面落满了灰尘。她立刻让小陈去取来样本,连防护手套都顾不上戴。

样本放在源能传导仪里的瞬间,仪器发出了尖锐的蜂鸣——那是检测到超高传导率时的警报声。李星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直到屏幕上跳出“4700%”的数字,她才恍惚地扶住实验台:星砂合金的源能传导率,竟然比目前最常用的超导体高出整整47倍!

更惊人的是,当她故意混入有害的高能粒子时,星砂合金像有生命般,自动过滤掉了那些“杂质”,只让温和的生命源能通过。这完全符合毕邪手稿里“介质需净源能、护生机”的描述。

“原来他早就想到了……”李星眠的指尖抚过那些锈迹斑斑的合金碎片,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这些被遗忘在角落的“废品”,竟是开启源能医疗时代的钥匙。祖父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毕邪的手稿里,没有废话,每个字都藏着他试过的路。”

三个月后,第一代源能医疗舱正式投入使用。舱体是用新提炼的星砂合金打造的,卵形,舱壁上的孔洞比手稿里画的更细密,能精准控制源能的流量。启动时,淡蓝色的光从孔洞里渗出来,像月光漫过湖面,温柔得让人忘了这是台精密仪器。

首批受益者是来自天狼星的难民,他们在星际战争中受到了严重的辐射污染,传统医疗手段束手无策。当第一位老者被推入医疗舱时,他枯槁的手紧紧抓着舱壁,眼里满是恐惧——在天狼星,“治疗”往往意味着更痛苦的折磨。

“放轻松,就像晒晒太阳。”李星眠的声音通过对讲系统传进去,手里捏着毕邪的手稿给自己打气。

舱门关闭的瞬间,老者突然“呀”了一声。李星眠的心猛地一跳,却听见他说:“暖暖的,像小时候妈妈的手……”

三十分钟后,舱门打开。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老者脸上的皱纹淡了许多,原本浑浊的眼球里映出了光,他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又惊又喜:“不痒了!真的不痒了!”——之前的辐射溃烂让他日夜难安,此刻新生的皮肤正在底下悄悄生长。

消息像长了翅膀,顺着星际通讯网传遍了银河系。

猎户座星系的皇室派人来参观时,带着他们的小王子——一个因罕见遗传病,全身长满鳞片的孩子,御医说他活不过十五岁。当孩子从医疗舱里出来,鳞片脱落的地方露出了光滑的皮肤,他第一次笑着露出了牙齿:“姐姐,我不疼了。”皇室当场签下了十台的订单,还附赠了一颗罕见的能量晶石,说“这才配得上毕邪先生的智慧”。

仙女座星系的医疗联盟更直接,派出团队驻扎在玄门学院,希望能共同研发适用于不同种族的定制化医疗舱。他们带来了硅基生命的晶体样本、气态生命的能量波动图,甚至还有液态生命的分子结构模型——这些在之前的医学认知里,都是“无法用常规手段治疗”的存在。

李星眠带领团队,根据不同种族的生命结构,对医疗舱进行了改良。给泽塔人的舱体加了适应低重力环境的悬浮装置,让他们像在母体里一样放松;给硅基生命的舱壁换了能传导源能的晶体面板,避免金属对他们的晶体外壳造成损伤;给气态生命设计了特殊的能量束缚场,防止源能扩散……每一次改良,都离不开毕邪手稿的指引。

《源能异闻录》里那句“宇宙生命形态万千,然源能脉络相通,唯介质需应其性而变”,被团队打印出来贴在实验室的墙上,成了研发的核心准则。小陈还在这句话下面画了个笑脸,说“毕邪先生要是知道,肯定会说‘孺子可教’”。

一年后,源能医疗舱的足迹遍布了两百多个星系。

在荒凉的矿业星球上,矿工们不再担心重金属中毒。他们下班后来到医疗站,躺进舱里三十分钟,源能就会像磁铁一样,把血液里的铅、汞等毒素吸出来,舱底的收集盒里会留下一层黑色的粉末——那是被排出的毒素。有个老矿工哭着说:“我儿子终于不用像我一样,十岁就开始咳嗽了。”

在战乱频发的边缘星系,伤员们再也不用忍受截肢的痛苦。有位失去右腿的士兵,在医疗舱里治疗一个月后,竟然长出了新的肢体(虽然比原来的细些,但能正常行走)。他给玄门学院寄来一面锦旗,上面用边缘星系的文字写着:“源能如光,照我残躯。”

在老龄化严重的古老星球,老人们通过定期的源能调理,重新找回了活力。七十七岁的普勒星大祭司,原本连说话都费力,现在每天都能跳他们星球的传统舞蹈。她在星际直播里说:“毕邪先生让我们明白,老去不是终点,只要源能还在流动,生命就不会真正枯萎。”

星际网络上,关于源能医疗舱的讨论热度始终居高不下。有人晒出自己治疗前后的对比照:左边是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病人,右边是在星际公园里跑步的健康人;有人分享家人重获健康的喜悦,说“我女儿终于能去参加星际博览会了”;还有人自发整理了毕邪的源能理论,做成科普视频,配上医疗舱治愈病例的影像,点击量突破了千亿。

“原来玄门学院当年被嘲笑的‘玄学’,才是拯救宇宙的钥匙。”

“毕邪先生真是个先知!他的理论领先了时代整整三百年!”

“感谢玄门学院,我爷爷终于能亲眼看到我毕业的那天了!”

李星眠偶尔会翻看这些评论,每次都能在其中找到毕邪的影子。她想起周校长说过的话:“毕邪当年搞源能研究时,被多少人骂过疯子?玄门议会甚至要烧毁他的手稿,说‘蛊惑人心’。可他就是憋着股劲,在学院后山的山洞里捣鼓,说‘总有一天,源能会让全宇宙的生命都受益’。”

这天,实验室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请求——来自黑洞边缘的观测站。一位名叫凯尔的科学家在观测黑洞时,被突如其来的高能射线击中,全身90%的细胞濒临死亡,传统医疗舱已经宣告无力回天。观测站的医生在通讯里哭着说:“他还年轻,才三十岁,他说要解开黑洞的奥秘……”

李星眠看着传送过来的生命体征数据,眉头紧锁。凯尔的细胞就像被狂风暴雨摧残的树叶,纷纷凋零,就算是改良后的源能医疗舱,成功概率也不到10%。她下意识地翻开毕邪手稿的最后一页,那里只有一句话,字迹比其他地方都要深,像是用尽了力气:“源能之极,在于与天地共振,危难关头,不妨信一次‘万物有灵’。”

“与天地共振……”李星眠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黑洞的引力场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能量场,如果能借助这种能量放大源能波呢?毕邪在《源能补遗》里提过“借天地之力,补人力之穷”,当时她以为是夸张的说法,现在看来,或许是真的。

她让团队将医疗舱的源能接口,与观测站的黑洞监测仪连接,借助黑洞的引力场放大源能波;同时将星砂合金的纯度提升到99.99%,让源能能毫无阻碍地流入凯尔体内——就像把小溪汇入大海,借大海的力量滋养干涸的土地。

启动的瞬间,整个观测站都被淡蓝色的光芒笼罩。医疗舱里,凯尔的身体周围浮现出无数金色的光点,那是正在重生的细胞,它们随着黑洞的引力节奏轻轻律动,像一场与宇宙共舞的生命赞歌。李星眠盯着全息屏上的曲线,手心全是汗,直到看到“细胞活性上升”的提示,才敢大口呼吸。

三天后,观测站传来消息:凯尔的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甚至体内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抗辐射基因,正是源能与黑洞引力场共振的产物。他在通讯里笑着说:“我好像能听懂黑洞在说话了,它说‘生命真顽强’。”

李星眠站在实验室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璀璨的星河,手里捏着那页毕邪的手稿。全息屏上,是来自全宇宙的感谢信,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语言,却都传递着同样的喜悦与感激。有张图片特别让她动容:一个泽塔星系的孩子,在医疗舱前画了幅画,上面是个拿着剑的人,周围围着许多发光的小人,孩子在旁边写着:“谢谢毕邪大哥哥。”

她仿佛能看到,千年前的毕邪站在玄门学院的星空下,指着满天星辰说:“你看,那些星星,都是源能的化身,终有一天,我们能借它们的力量,让生命不再脆弱。”

而此刻,他的话正在被无数生命印证。

源能医疗舱还在不断进化,玄门学院的学生们根据毕邪的理论,又研发出了能净化星球环境的源能净化器——用源能分解有毒物质,让枯萎的星球重新长出植物;能促进作物生长的源能培育舱——让贫瘠的土地结出饱满的果实,解决了十个星系的饥荒问题。

但所有人都记得,在每一台设备的说明书首页,都印着同样一句话:

“源能为脉,生命为花,护脉育花者,方为源能真谛。”

这句话,正是毕邪手稿扉页上的话。它像一句跨越时空的誓言,在宇宙的各个角落回响,提醒着每一个受益于源能技术的生命:有些伟大的构想,或许会被时代误解,或许会被岁月尘封,但只要它藏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终有一天,会像源能一样,穿透星云,照亮宇宙的每个角落。

而那个曾经被称为“疯子”的毕邪,早已化作了宇宙间最温暖的源能,流淌在无数生命的脉络里,生生不息。就像玄门学院新落成的纪念碑上刻的那样:“他没离开,只是变成了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