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 > 第171章 昆仑雪隐,玉册承权

昆仑山的雪线之上,神殿的金顶常年覆着一层薄雪,像被上天撒了把碎银。檐角的铜铃被风一吹,便发出清越的声响,漫过云海,落在山腰的云松上。那些云松生得奇崛,枝干斜斜探出崖边,松针上的积雪偶尔簌簌落下,坠入下方翻滚的云海,连声响都被吞得干干净净。毕邪推开雕花木窗,窗棂是用千年古柏做的,木纹里还留着当年匠人凿刻的痕迹,他伸手接住一片飘进来的雪花,指尖微凉——这是他们隐居的第三年,神殿的石阶已被磨得发亮,阶旁的雪莲却比往年开得更盛,淡紫色的花瓣裹着冰晶,在晨光中透着玉般的温润,花芯里还凝着颗小小的冰珠,像被谁不小心遗落的珍珠。

“茶好了。”苏晴的声音从暖阁传来,带着紫砂壶特有的沉厚。她正坐在窗边的梨花木桌旁,桌子是毕邪亲手打的,桌角特意留了块天然的树结,像只蜷缩的小猫。苏晴手里转着个青瓷杯,杯沿沾着点茶沫,那杯子是她在景德镇淘来的,杯身绘着浅淡的兰草,说是“看着就心静”。桌上的锡罐里装着今年新采的雪茶,叶片蜷缩如雀舌,是毕玄托人从雪域部落捎来的,包裹里还夹着张纸条,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用冰泉水养了三个月,火气全消了,师父爱喝淡的,应该合口味。”暖阁的墙上挂着幅林婉清画的《昆仑霁雪图》,墨色浓淡间,能看出她特意留了片空白,后来毕邪添了只蹲在崖边的雪狐,尾巴蓬松如团云,狐眼用银粉点过,在阳光下会闪着细碎的光。

毕邪走过去坐下,刚端起茶杯,就听见殿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毕师!毕师!”是玄门学院派来的后生,叫阿砚,眉眼还带着少年气,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脑门上,怀里抱着个用锦缎裹着的木盒,跑得鼻尖通红,“南疆那边送了封信,说雨林里的古树忽然开了血花,花瓣红得像淌血,部落的长老说……怕是有邪祟作祟,孩子们都不敢靠近了。”他说着,从怀里掏出块帕子擦汗,帕子上绣着只小老虎,针脚歪歪扭扭,一看就是初学刺绣的人绣的。

苏晴接过信笺,指尖划过泛黄的纸边——那是用树皮浆做的纸,带着股潮湿的草木气,纸上的字迹是用炭笔写的,笔画粗粝,还洇了几处水痕。“血花?”她眉头微蹙,指尖点在“血花夜放,触之即焚”几个字上,“三年前我们去那边处理过‘腐藤’,当时明明已经净化干净了,那片雨林的怨气不该这么快复燃。”林婉清从书架后探出头,手里还拿着本《南疆异植考》,书页边缘卷了角,显然常被翻阅,她翻到夹着书签的一页,上面贴着片暗红的花瓣标本,标本旁用蝇头小楷写着:“血焰花,喜阴,遇怨气则盛,花瓣触之如烙铁,根系会顺着地脉蔓延,所过之处草木枯焦。”她用手指敲了敲标本:“去年在西域的古墓里见过类似的,是怨气凝结到极致才会催生的东西。”

毕邪啜了口茶,雪茶的清苦混着炭火的暖,在舌尖漫开,余味里还带着点回甘。他看向窗外,云海正缓缓流动,像块巨大的白玉,被风揉出层层褶皱。“阿砚,去把西厢房的‘镇邪铃’取来。”那铃铛是用玄铁掺了朱砂铸的,铃舌上刻着“静心”二字,摇起来的声音能安抚躁动的怨气。他顿了顿,补充道:“让毕守和毕玄去一趟吧,他们去年在西域处理过类似的‘怨气滋生’,经验够了。”

正说着,殿门被推开,毕守和毕玄踩着雪进来,靴底的积雪在青石地上化出小小的水痕,像两串省略号。毕守腰间的“镇疆印”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印钮上的雄鹰在晨光中闪着冷光,鹰嘴处的棱角被摩挲得光滑——他刚从后山练剑回来,玄色剑穗上还沾着片雪花,剑鞘上的云纹被晨露打湿,更显清晰。“师父,”他微微颔首,声音比三年前沉了不少,“刚在后山试了新的剑招,您要不要看看?”毕玄则抱着个木盒,里面是新培育的“清灵草”,叶片呈淡青色,脉络里流淌着微光,他小心翼翼地掀开盒盖,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桌上晕开小小的水圈:“师父,这草能吸附怨气,让他们带上?上次在漠北用着挺灵的。”

“不用,”毕邪摆摆手,从抽屉里拿出两块玉佩,玉佩是用昆仑玉雕琢的,上面刻着“和”字,玉质温润,却隐隐透着股压制力,“三年前埋在腐藤根下的‘净化阵’可能松动了,让阿砚带张阵图去,你们补全就行。”他顿了顿,看向毕守,目光落在他紧握剑柄的手上,“记住,别轻易动剑,部落的人信古树有灵,先问问缘由。去年你在漠北,不就因为直接劈了人家的神树,被追着骂了三天吗?”毕守耳根微微发红,低声应了句“知道了”。毕邪又转向毕玄,指了指他木盒里的清灵草:“留意花瓣上的纹路,怨气重的地方,纹路会带血丝,和这草叶上的光正好相反,能帮你找准阵眼。”

等三个后生的身影消失在云海尽头,林婉清才从书架上抽出本《阵图考》,笑着打趣:“你这甩手掌柜当得越来越熟练了,当年毕守第一次单独出任务,你半夜还爬起来看星象,生怕他出岔子。”她翻到夹着书签的一页,上面画着南疆净化阵的详图,边角还有毕邪标注的“易松动处”。苏晴端起茶壶续水,水汽氤氲了她的眉眼:“他呀,就是嘴硬,上次毕玄在西域被毒蛇咬了,他背着人在房里转了三圈。”

阿宁此刻正在神殿后的菜园里,穿着件厚厚的羊皮袄,袄子上还缝着块补丁,是用她年轻时穿的红裙改的。她手里挥着小铜铲,给雪地里的青菜培土,那些青菜是她用“暖土术”催熟的,叶片上还沾着薄霜,看着却精神得很。“这天气居然还能长青菜,”她直起身捶捶腰,呵出的白气与远处的云海融在一起,“毕邪,你那‘暖土术’再加点力,不然晚上下霜,菜该冻坏了。我昨天还跟山下的牧民说,咱们神殿的青菜能当贡品呢。”毕邪笑着走过去,指尖在菜畦边轻轻一点,地面立刻泛起层淡淡的金光,冻土渐渐松软,青菜叶上的薄冰慢慢化了,顺着叶脉滚落到土里,洇出小小的湿痕。“你啊,”他无奈摇头,伸手拂去她发上的雪花,“在岛上待了三年,还是改不了种菜的习惯,当年在玄门总坛,你就把后院的训练场改成菜地,气得长老们吹胡子瞪眼。”

暖阁里的茶香混着羊肉汤的香气漫出来时,苏晴忽然指着窗外:“看,那是不是玄门的信使?”只见云海中驶来艘小小的飞舟,舟身是用轻质合金做的,在阳光下泛着银白的光,舟上插着面玄色旗,旗上绣着“封禅”二字,金线绣的字在风中猎猎作响。飞舟落在殿前的空地上,扬起一阵雪雾,信使穿着玄色锦袍,袍角绣着北斗七星,他捧着个鎏金托盘,托盘上的锦盒闪着暗纹——那锦盒是用上好的云锦做的,盒盖边缘镶着圈珍珠,是玄门最高规格的“天召令”,等闲事绝不会动用。

“泰山那边来的,”林婉清放下手里的《南疆异植考》,快步走到窗边,她对玄门的礼制最熟,一眼就认出了信使腰间的玉牌,“那是长老会的贴身信使,玉牌上刻着‘泰’字,专管泰山封禅相关的事。”她转身从书架最上层翻出个积着薄尘的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卷泛黄的布帛,上面画着泰山的地形图,标注着历代封禅的遗址,“三年前就听说泰山的石碑有些异动,没想到这次动静这么大。”

毕邪打开锦盒,里面是片龟甲,甲骨边缘有些残缺,显然年代久远,上面刻着细密的甲骨文,笔画苍劲,像是用青铜刀直接刻上去的。他指尖触到龟甲时,那里微微发烫,仿佛有股古老的力量在涌动。“是‘受命于天’的纹路,”他眼神沉了沉,指尖沿着纹路轻轻划过,“这龟甲至少有三千年了,是上古时祭祀用的礼器。看来是时候去泰山走一趟了。”

三日后,泰山玉皇顶。

历代帝王封禅的石碑在夕阳下泛着金红的光,那些石碑高矮不一,最早的一块已经看不出字迹,却透着股沉甸甸的沧桑,最晚的一块是百年前立的,碑身光洁,刻着“承前启后”四个大字。碑上的文字仿佛活了过来,在石面上流转,像一条条金色的小蛇,彼此缠绕、交织,最后汇入祭台中央的裂缝里。玄门的长老们围站在祭台旁,个个身着正装,须发皆白,见毕邪走来,纷纷拱手:“毕师,您可来了!这异象已持续三日,石碑上的字越来越亮,山下的百姓都在传……是上天要降新的旨意,连方圆百里的灵脉都跟着震颤,地里的庄稼昨夜竟长了半尺。”为首的白胡子长老递过一面铜镜,镜中映着石碑发光的样子,连镜缘都沾着层淡淡的金辉。

毕邪走到最古老的那块石碑前,碑身布满裂纹,有些地方还嵌着细小的碎石,却透着股苍劲的力量,仿佛能顶住天地倾覆。他伸手按在碑上,掌心贴着冰凉的石面,闭上眼睛——刹那间,无数画面涌入脑海:黄帝在此立坛祭天,玄色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巫祝们捧着玉璧,吟唱着古老的歌谣;大禹刻石记功,他的治水斧还放在碑旁,斧刃上的水珠滴落在石面上,晕开小小的痕迹;汉武帝的仪仗漫过山道,车马辚辚,百官随行,礼官高声宣读祭文,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最后,这些画面都定格在一片玉册上,玉册由无数玉简组成,上面的篆字金光闪闪,正是“封禅”二字。

“是‘封禅玉册’要现世了。”他睁开眼,声音带着股穿越时空的厚重,仿佛从远古传来,“上古时,玉册藏在泰山地心,由地脉灵力滋养,只有‘承天应人’者能引它出来。看来这几年玄门的调和之术,让天地之气顺了不少,才引得它现世。”

话音刚落,祭台中央忽然裂开道缝隙,缝隙里透出耀眼的白光,将周围的石碑都染成了金色。一道白光冲天而起,在空中凝成册形,缓缓落下,带着股温润的香气,像是檀香混着松脂的味道。玉册由七十二片玉简组成,每片玉简都莹白如玉,上面刻着不同的山川图腾,黄河的浪涛、昆仑的雪峰、东海的潮汐……栩栩如生,边缘镶着金丝,托在掌心时,能感受到股温润的力量,像握着整片大地的呼吸。最末一片玉简上,空着处留白,边缘刻着细密的云纹,显然是等着新的名字。

“这玉册象征神权传承,”白胡子长老颤声说,声音里带着激动,他从怀里掏出本线装书,翻开一看,里面记载着玉册的传说,“上古以来,只有能定国安邦、调和天地的人才能持有,毕师您平定魔族之乱,守护玄门百年,当之无愧。”周围的长老们纷纷附和,目光里满是敬畏。

毕邪却摇了摇头,将玉册递给匆匆赶来的毕守和毕玄。毕守刚从南疆赶回来,玄色长袍上还沾着雨林的湿气,“镇疆印”上的雄鹰仿佛感应到什么,发出一声细微的嗡鸣;毕玄的木盒敞着,里面的清灵草沾着露水,叶片上的微光与玉册的金光交相辉映。“你们看,”毕邪指着留白处,那里的云纹正在轻轻蠕动,像是在等待刻下名字,“这里该刻两个名字。”毕守的指尖触到玉简时,“镇疆印”忽然发烫,印钮上的雄鹰仿佛活了过来,展翅欲飞,与玉册的金光交相辉映;毕玄捧着玉册的另一端,本源核心的光晕从他掌心漫出,玉简上的山川图腾竟活了过来,黄河的水流纹路里长出了青翠的草木,昆仑的雪峰上落下了洁白的雪花,东海的潮汐里跃出了银色的鱼群。

“守疆护土,调和共生,”毕邪看着两个青年眼中的光,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暖意,“这才是玉册真正要记的。权力从不是独属一人的,是一代代人接过来的担子,是让这片土地越来越好的责任。”

夕阳落在玉册上,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古老的石碑重叠在一起,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远处的云海翻涌,像在为这场新的传承鼓掌,金色的霞光穿过云层,在玉册上洒下一片光晕,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檀香。毕守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刻刀,那刀是用玄铁混合着自己的灵力铸就的,他握住毕玄的手,两人一起在留白处刻下名字——“毕守”二字刚劲有力,带着剑的锋芒;“毕玄”二字温润流畅,透着玉的柔和,两个名字依偎在一起,被金光轻轻包裹,再也分不开。刻完最后一笔,玉简轻轻震动,发出清越的声响,与昆仑山神殿的铜铃遥相呼应——那声音里,有雪茶的清苦,有羊肉汤的暖,有菜畦里的泥土气,更有一代代玄门人,对这片土地最沉的牵挂。

回到昆仑山时,阿砚已经处理完南疆的事,正蹲在菜园里帮阿宁拔草,他手里的小铲子上还沾着南疆的红土。“毕师,毕玄哥用清灵草在古树周围布了阵,血花很快就谢了,”他献宝似的捧出个竹篮,里面装着些弯弯的酸角,果皮红得发亮,“部落的人说这是‘谢礼’,还说要给毕玄哥介绍个会唱山歌的姑娘,说他‘温柔得像雨林的水’。”毕玄的耳根瞬间红了,转身去看廊下的雪莲,假装没听见。

暖阁里,苏晴正在给玉册除尘,她用的是块柔软的鹿皮,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玉册上的金光在她指尖流转,映得她眼角的细纹都柔和了。林婉清则在地图上圈出下次要去的地方,笔尖划过西域的盐湖:“听说西域的盐湖最近长出了红色的藻类,能治皮肤病,咱们去看看?正好带上阿宁新腌的咸菜,路上吃。”毕邪靠在窗边,看着毕守在院中教阿砚练剑,玄色剑穗的铜铃偶尔响一声,像在打着节拍;毕玄蹲在廊下,用本源核心的光晕催开了朵雪莲,花瓣上的冰晶折射出细碎的光,落在他的袖口上,像撒了把星星。

檐角的铜铃又响了,这次带着股轻快的调子,像是在笑。毕邪端起茶杯,雪茶的热气模糊了窗上的冰花,恍惚间,仿佛看到二十年前的自己,也是这样看着年轻的毕守和毕玄,在玄门学院的演武场上比划,那时的毕守剑穗还是红绸的,风一吹,像团跳动的火;毕玄怀里抱着的不是木盒,是本翻烂的《草木经》,书页上还沾着他用草汁画的小画。

“想什么呢?”苏晴递来块酸角,酸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带着南疆特有的热烈。

“在想,”他望着远处的云海,声音很轻,像怕被风吹走,“这隐居的日子,倒比年轻时打仗有意思多了。”

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纷纷扬扬,落在玉册上,瞬间化了,留下颗小小的水珠,像大地的眼睛,温柔地看着这方被守护的天地。暖阁里,羊肉汤的香气还在弥漫,林婉清的笑声混着铜铃的响,毕守教剑的喝声与毕玄逗弄雪莲的低语交织在一起,成了昆仑山上最安稳的声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