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 > 第180章 轮回中的相遇

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 第180章 轮回中的相遇

作者:海明月本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0:46:11

第一百八十章 轮回中的相遇

江南的梅雨季总带着化不开的湿意,青石板路被雨水浸得发亮,倒映着飞翘的屋檐和悬在半空的灯笼。巷尾的“听雨轩”茶馆刚掀开竹帘,便有潮湿的风卷着茶香涌出来,混着檐角滴落的雨声,在青石板上敲出细碎的节拍。檐下的铜铃被风撞得叮当作响,铃舌上系着的红绸子沾了雨珠,沉甸甸地垂着,像串没睡醒的胭脂。门楣上的匾额是前朝书法家题的,“听雨轩”三个字被雨水润得发黑,笔画间却透着股温润的劲,像浸在茶水里泡了百年。

靠窗的位置坐着一桌客人,四盏雨前龙井还冒着热气,茶汤里浮着细小的雨珠——那是穿堂风卷进来的,落在茶盏里,漾开一圈圈浅碧色的涟漪。主位上的男子穿着件月白长衫,袖口绣着暗纹的云卷,针脚细密得像春蚕吐丝,指尖轻叩着桌面,节奏竟与檐角的雨声分毫不差。他抬起眼时,目光扫过堂内,落在说书先生手边的醒木上,嘴角弯了弯,像是听到了什么有趣的事。他左手边的女子穿湖蓝布裙,鬓边别着支银簪,簪头是只振翅的木鸟,鸟喙处嵌着点翠,在烛光下泛着幽幽的蓝,那点翠是用南海的翠羽一点点碾成末,再混着鱼鳔胶粘上去的,在当年能换半亩良田;右手边的女子着素色长衫,指尖捻着张泛黄的拓片,指腹轻轻摩挲着上面模糊的朱砂印记,神情专注得像在看一封旧信,拓片边缘卷着毛边,显然被摩挲了许多次;对面的红衣女子正把玩着腰间的玉佩,那玉佩在烛光下泛着暖黄的光,偶尔抬眼时,睫毛上沾着的雨珠会落进茶盏里,溅起细小的水花,玉佩上的绳结是“同心结”,绳尾坠着两颗小小的珍珠,在烛光下滚着柔润的光。

“要说那‘盗墓之神’毕邪,当年可是凭着一把桃木剑,在秦岭古墓里杀了七天七夜!”说书先生拍响醒木,唾沫星子随着话音飞出来,落在他面前的茶碗里,“据说他身边跟着三位神女,一位善机关,能让千年石棺自己打开;一位懂风水,看一眼山脉走势就知墓门在哪;还有一位最是厉害,指尖能燃幽冥火,烧得粽子魂飞魄散——”

“先生说错了。”穿月白长衫的男子忽然开口,声音清润得像雨打青竹,尾音带着点江南口音的软糯,却又透着股不容置疑的笃定,“那不是幽冥火,是阿宁用源能聚的灵火,烧的是墓里的瘴气,不伤阴魂。”他说话时,指尖的云纹在烛火下轻轻流动,像有溪水在布纹里淌,那云纹是用银线绣的,在暗处会泛着淡淡的光。

堂内霎时静了静,茶客们齐刷刷转头看过来。穿湖蓝布裙的女子忍不住笑出声,指尖绕着茶盏里的茶叶打转,语气带着几分俏皮:“他呀,当年为了护那具明代女尸的棺椁,硬是用机关术在墓里布了七十二道锁,结果把自己困了半宿,还是阿宁放灵火照路才找着他。”她说着抬手拢了拢鬓边的银簪,那木鸟忽然振翅飞起来,翅膀扇动时带着细微的“咔嗒”声——那是机关咬合的动静,在茶盏上方盘旋半圈,落下时嘴里衔着片干茶叶,精准地丢进男子的茶盏里。茶叶在水中舒展,竟慢慢浮起个“守”字,像是被人用茶针挑出来的。这手功夫看得茶客们啧啧称奇,有个穿短打的货郎忍不住咋舌:“这……这是机关术?我在苏州见过巧匠做的木鸟,可没这么灵的!关节处的榫卯得比米粒还小吧?”

穿湖蓝布裙的女子笑眼弯弯:“略懂。”她指尖在桌下轻轻一按,藏在袖中的鲁班锁“咔嗒”一声弹开,化作只小木鹤,正落在穿月白长衫的男子——毕邪——手心里。木鹤的翅膀上刻着细密的纹路,展开时能看见“婉清”二字,是用极小的篆书写的,笔画细得像发丝,得凑到烛火前才能看清。

坐在毕邪对面的素衣女子这时才抬起头,她手里的拓片边角已经泛黄,上面是片模糊的山影,山脚下画着座合葬墓,墓门两侧的壁画隐约能看出是两个人在种树。她用指尖点着拓片上的朱砂标记,轻声道:“先生说的秦岭古墓,其实是座合葬墓,墓主人是对夫妻。男的是位画师,女的是绣娘,他们生前约定死后同葬,还在壁画上画了自己种树的样子。毕邪当年不是去‘盗墓’,是去补那道被盗墓贼炸开的裂缝,免得雨水浸坏了壁画。”她抬眼时,目光落在窗外的雨帘上,像是透过雨幕看到了当年的秦岭,“那壁画上的桃花开得正好,男的举着锄头,女的捧着花苗,旁边还画了只小狗,尾巴翘得老高……很动人。”她说着,指尖在拓片上的小狗图案处停顿了一下,那里的朱砂颜色比别处深些,像是被人反复描摹过。

“可不是嘛。”红衣女子把玩着腰间的玉佩,那玉佩忽然亮起来,映得她眼底泛着暖光,“他补裂缝时被碎石砸了腿,还是我背着他出的墓。那一路啊,他嘴里念叨的全是‘壁画上的桃花该用朱砂填色’,半点不疼似的。”她说着往毕邪身边凑了凑,玉佩的光映在他袖口的云纹上,竟透出淡淡的赤金色,像有火焰在纹路里流动。有个老茶客眯着眼打量她:“姑娘这玉佩看着不一般,是暖玉?摸着手心该是热的吧?”红衣女子笑了,把玉佩凑到他面前:“您摸摸看?是当年在洛阳古墓里捡的,里面封着点阳气,天凉时能暖手。”老茶客伸手一触,果然觉得温温的,像揣了颗晒过太阳的鹅卵石,忍不住咋舌:“奇了!这玉里的阳气还能存这么久?”

茶客们听傻了,说书先生更是瞪圆了眼,手里的醒木差点掉在地上:“你们……你们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那可是天启年间的事了,距今快百年了!”他说着,又拍了下醒木,只是这次力道没控制好,震得自己手麻,“我祖父当年给秦岭的盗墓贼当过长工,说那墓里出来的人都带着土腥味,指甲缝里全是泥,哪像你们这样,身上只有茶香?”

毕邪端起茶盏,热气模糊了他的眉眼,却掩不住眼底的笑意:“因为当年的事,我们在场。”他呷了口茶,茶汤里的“守”字渐渐散开,化作片桃花的形状,那是雨前龙井特有的嫩芽,泡开后像朵小小的桃花。

这话一出,堂内顿时炸开了锅。有个留着山羊胡的账房先生推了推眼镜,拍着桌子喊:“吹牛!百年前的人哪能这么年轻?我家账簿上还记着天启三年的粮价呢,那时候你们还没生吧?”他说着,从怀里掏出本牛皮封面的账簿,哗啦啦翻到某一页,“你看你看,‘天启三年,秦岭一带暴雨,古墓坍塌,死了七个盗墓贼’——这才是真的!”

“年纪嘛,”林婉清晃了晃手里的小木鹤,木鹤忽然展开翅膀,翅尖蘸了茶水,在桌面上写下“轮回”二字,笔锋圆润,像用毛笔写的,“就像这雨巷,走出去又绕回来,谁还记得走了多少圈?”她指尖一点,那两个字竟慢慢浮起来,化作两朵云的形状,在烛光里轻轻飘,云影投在墙上,像有人用墨笔在晕染。

毕邪放下茶盏,指尖在桌面上轻轻一划,那些被木鹤写下的水痕忽然浮起来,凝成串半透明的文字,正是当年秦岭古墓的墓志铭:“生同衾,死同穴,植桃为记,岁岁花开。”字迹温润,像是用毛笔蘸着晨露写的,笔画间还沾着细小的光斑,像落在纸上的星子。“墓主人说,‘爱不是占有,是守护’。”他轻声道,“我们不过是照着这话,多走了几趟罢了。”

雨渐渐大了,打在茶馆的玻璃上,噼啪作响,像有人在用竹枝敲窗。穿堂风卷着雨丝进来,吹得烛火摇摇晃晃,却没吹散桌上的水痕文字。有眼尖的茶客忽然指着毕邪的袖口——那云纹在烛光下竟活了过来,像流水般漫过桌面,与苏晴拓片上的朱砂标记融在一起,化作幅完整的古墓剖面图,连墓道里的每块砖都清晰可见。图上还有几个小小的人影:一个在补裂缝,手里拿着把银质小铲,铲头沾着灰;一个在画壁画,笔尖蘸着朱砂,正给桃花描色;一个在燃火照明,手里举着盏油灯,火苗在风里轻轻晃;还有一个在摆弄机关锁,身边堆着些铜制的小零件,旁边蹲着只摇尾巴的小狗,狗嘴里叼着块骨头形状的木头。

“这……这是仙术?”有茶客结结巴巴地问,手里的茶碗都在抖,茶水流了满桌,他却浑然不觉。

阿宁笑着摆手,指尖在烛火上轻轻一点,火苗忽然分成三簇,分别落在三位女子的茶盏里,却半点没烫着茶盏,反而在水面上凝成三朵小小的火焰花,花瓣是透明的,在烛光下泛着虹彩:“不是仙术,是念想。就像你们惦记着年少时的雨巷,我们惦记着当年的墓道,念着念着,就成了形。”她指尖的火苗落在苏晴的茶盏里,那朵火焰花忽然炸开,在水面上照出幅长白山的冰墓图,图里的壁画会随着烛光变色,一会儿是林海雪原,雪地里埋着些半露的陶罐;一会儿是春暖花开,雪原变成了草地,陶罐里长出了小小的绿芽。

林婉清的小木鹤忽然飞向说书先生的案台,嘴里衔着支粉笔,在醒木旁写下行小字:“毕邪的桃木剑,剑鞘里刻着‘守’字,是苏晴亲手刻的。那年她的指尖被刻刀划破,血滴在剑鞘上,现在还能看见点暗红呢。”小木鹤写完,又衔着粉笔飞回她手里,翅膀扇动时带起阵香风,像有桃花落在茶客们鼻尖——那是她袖袋里装着的桃花香丸,是用当年秦岭古墓旁的桃花晒成粉,混着蜂蜜做的,百年了,香味竟还没散。

苏晴这时展开拓片的另一角,上面是片模糊的山影,山尖覆盖着白雪:“比如长白山的冰墓,里面的壁画会随着温度变色,我们在那里待了三个月,就为了记全那些会消失的图案。有幅画是讲女真族的姑娘在雪地里采参,温度低于零下三十度时,画里会冒出只雪狐;高于零度,雪狐就变成了梅花鹿。”她指尖抚过拓片上的雪痕,那里忽然渗出点水渍,在桌面上凝成朵小小的冰花,冰花里冻着片细小的雪花,像是从长白山带回来的,“毕邪为了记全这些变化,在冰墓里搭了个小棚子,守了四十九天,每天用炭笔描一遍,手冻得拿不住笔,就用哈气暖一暖。有天夜里雪太大,棚子塌了半角,他抱着画纸缩在墙角,把炭火都让给了我和婉清,自己冻得嘴唇发紫,却还在念叨‘雪狐的尾巴该再画蓬松些’。”

“还有沙漠里的太阳墓,”林婉清补充道,“墓顶的石板能跟着太阳转,毕邪为了算准它的转动规律,在沙漠里守了七个昼夜,差点晒脱层皮。”她让小木鹤衔来颗晒干的骆驼刺,那刺尖上还沾着点沙粒,“他当时就靠这东西解渴,回来时嘴唇裂得像干涸的河床,苏晴用蜂蜜给他抹了三天才好。”小木鹤把骆驼刺放在桌上,刺尖竟慢慢渗出点蜜来,甜香漫了满室——那是苏晴拓片里渗出来的,拓片背面涂着层百年前的蜂蜜,为了防止纸张虫蛀。

“最险的是海底墓,”阿宁的玉佩忽然亮起来,映出片波光粼粼的蓝,像把海水搬进了茶馆,“水压太大,机关术施展不开,还是苏晴看潮汐算时间,毕邪用桃木剑撑着墓门,我在旁边燃灵火照明,才把里面的千年船棺托了出来,送进了博物馆。那船棺上的彩绘是用贝壳做的,在水里看像星星,捞上来就暗了,还是毕邪想了个法子,用海水泡着棉布裹住,才保住了颜色。”她话音刚落,玉佩的蓝光里就浮出艘小小的船,船上载着口棺椁,棺椁上的贝壳在烛光下闪闪发亮,像撒了把碎钻。

茶客们渐渐听入了迷,忘了质疑,反倒有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凑过来,仰着脸问:“姐姐,你们见过会动的兵马俑吗?我爹爹说西安有好多!”她手里攥着个陶土做的小人,是她爹爹用兵马俑的陶土给她捏的,“他说那些兵马俑晚上会自己站起来巡逻呢!”

毕邪笑了,指尖轻叩桌面,雨声忽然变了调,竟像极了当年秦岭古墓里的滴水声——滴答,滴答,敲在石棺上,也敲在他们当年铺开的图纸上。“见过。有座秦墓里的兵马俑,手里的兵器能随着鼓声转动,我们猜是墓主人怕盗墓贼,设了声控机关。”他望着窗外的雨帘,像是看到了什么,眼底泛起温润的光,“那里面还有只陶猫,做得跟真的一样,眼睛是用黑曜石做的。林婉清给它装了个小机关,现在它能在博物馆的展柜里眨眼睛呢。去年去看,它还冲我们眨了三下,像在打招呼。”

“还有洛阳的那只狐狸!”阿宁忽然拍了下手,玉佩的蓝光里浮现出只红狐的影子,正追着只小木鼠跑,“就是我用灵火暖过的那只,当时它腿被猎人的夹子夹伤了,缩在墓道里发抖。后来跟着我们回了营地,林婉清给它做了个机关鼠当玩具,我用灵火给它烤过鱼,苏晴还教它认壁画上的字。”她边说边比划,那狐狸影子忽然停下,抬起头朝众人摇了摇尾巴,“它活到了十七岁,老死的时候,我们把它葬在了那棵合葬墓前的桃树下。去年回去看,那棵桃树长得可粗了,开花时像堆粉红色的云,风一吹,花瓣落得满地都是,像铺了层胭脂。”

说书先生听得手痒,忍不住拿起醒木,却又轻轻放下,怕惊扰了这奇异的氛围:“这么说,那‘盗墓之神’的名号,其实是‘护墓之神’?”

毕邪笑了,指尖的云纹漫到醒木上,竟在木头上留下道浅痕,像片叶子的形状:“哪有什么神,不过是守住该守的东西罢了。就像这茶馆,老板守着老手艺,你们守着听雨的闲情,我们守着那些不会说话的古物,都是一样的。”他望向窗外,雨帘里隐约能看见巷口的老槐树,树干上缠着圈红绳,那是去年他们来的时候系的,红绳已经有些褪色,却在雨里透着点暖意,“就像这棵树,它守着这条巷,我们守着那些墓,其实都是在守着心里的念想。”

雨慢慢小了,檐角的水滴成了线,在青石板上汇成小小的溪流。有茶客忽然发现,那桌客人的身影变得有些透明,林婉清的小木鹤落在窗台上,化作片真正的枯叶,叶脉清晰得像老人手上的青筋;苏晴的拓片被风吹起,边角化作纸蝶,混着雨丝飞了出去,飞过巷口的老槐树时,竟有几只真蝴蝶追了上来,绕着纸蝶打转;阿宁茶盏里的火苗渐渐淡了,最后凝成缕轻烟,缠着毕邪的袖口,像条温柔的带子,烟里飘着桃花香。毕邪袖口的云纹也慢慢褪去,露出里面件洗得发白的旧布衫,衣角处还沾着点秦岭的泥土,那泥土里混着些细小的桃花瓣,是当年补裂缝时蹭上的。

“要走了?”有个老茶客颤巍巍地问,他年轻时在秦岭当过长工,见过有人从墓里抬出幅桃花壁画,当时只觉得画里的人举着锄头,旁边蹲着只小狗,现在才想起那画里的男子眉眼,竟和眼前这位月白长衫的公子有几分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