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五九,开局签到八级钳工 > 第83章 博弈

穿越五九,开局签到八级钳工 第83章 博弈

作者:幼龄大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0:42:41

然而,就在赵四准备带领团队对磨损齿轮进行最后的精密修形时,意料之外的阻力出现了。

来自部属某设计院的资深高工,专家组内年纪最长、资历最老的陈高工,在第二次技术协调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我不同意对这对齿轮进行修复!”陈高工推了推老花镜,语气严肃,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感,“齿轮磨损到这个程度,齿面已经发生了塑性变形和硬化层破坏,疲劳强度严重下降!”

“就算暂时修平了齿形,恢复了啮合,那也是表面文章!根子已经坏了!在重载、冲击载荷下,极有可能发生断齿的灾难**故!”

他环视会场,目光锐利:“到时候,打坏的不仅仅是一对齿轮!很可能波及整个主轴箱!甚至损坏床身!损失更大!这个责任,谁来负?”

会场气氛瞬间凝重起来。几位厂领导和技术干部面面相觑,刚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陈高工的话并非没有道理,断齿的风险确实存在。

“陈老说的对,安全第一啊。”一位厂领导小声附和。

“可是…不修复,又能怎么办呢?等备件遥遥无期啊…”生产调度干部一脸愁容。

王工眉头紧锁,没有立刻表态,目光转向赵四。

赵四深吸一口气,站起身。他知道,必须用无可辩驳的技术依据来回应这位老专家的质疑。

“陈高工,各位领导。”赵四语气平静但坚定,“您提出的断齿风险,确实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核心问题。”

他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迅速画出了那对螺旋锥齿轮的简化受力分析图。

“但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对磨损程度的准确判断和修复方法的科学性。”

他指向自己测量记录的齿面磨损数据:“根据我们的精密测量,磨损深度最大处为0.15毫米,且主要发生在齿面中下部,齿根圆角过渡区域完好。”

“更重要的是,”他加重了语气,“经过金相抽检和硬度测试,磨损区域的次表层并未发现明显的疲劳裂纹扩展迹象,硬化层虽有减薄,但核心区的硬度梯度仍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他放下粉笔,拿起一份计算稿:“这是根据修复后的预期啮合印痕和载荷谱,进行的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修复后齿轮的安全系数仍可达到2.8,远高于一般工业设备要求的1.5的安全底线。即使考虑一定的过载冲击,也在可控范围内。”

陈高工眉头紧皱,拿过计算稿仔细查看,一时没有反驳。

赵四继续推进他的论点:“至于修复方法,我们并非简单的‘修平’。而是基于啮合原理,采用‘微量修形’技术。”

他在黑板上画出修形示意图:“不是均匀磨掉一层,而是有针对性地对磨损凹陷进行局部填补式修磨(采用极细油石和研磨膏手工精密操作),同时对齿顶和齿端进行微量倒角和修缘,优化载荷分布,降低边缘应力集中。这不仅能恢复传动精度,更能改善啮合性能,某种程度上是‘以修代改,优化升级’。”

“当然,”赵四坦然补充,“修复后必须进行严格的着色检查,确保啮合印痕面积和位置符合最高标准(接触斑点面积大于85%,且位于齿面中部)。并且,在初始运行阶段,进行降载跑合和严密监控。”

他的论述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分析透彻,既承认了风险,又给出了科学的评估和可控的缓解措施。

会场里安静下来,大家都在消化他的信息。

陈高工沉吟良久,最终缓缓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你的测量数据和计算,有把握吗?”

“测量数据经过三人三次复核。计算过程请郑老师和李工程师共同验证过。”赵四肯定地回答,并将详细的原始记录和计算书递了过去。

陈高工戴上老花镜,一页页仔细翻阅,不时低声询问几个关键参数的选择依据。赵四一一解答。

最终,陈高工放下资料,长长吐出一口气,看向一直沉默旁听的江南厂总工程师:“老刘,你怎么看?技术上,赵工的分析…确实有他的道理。风险不能说没有,但在可控范围内。比无限期等待备件…更现实。”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总工身上。他是技术上的最终决策者。

刘总工双手交叉放在桌上,沉思了足足一分钟。他看看态度有所松动的陈高工,又看看目光坚定、准备充分的赵四,再看看一脸期盼的厂里干部。

终于,他重重一点头:“我认为赵工的方案可行!数据扎实,分析到位,措施具体。就这么干!出了问题,我负责!”

一锤定音!

“好!”王工立刻接话,“既然刘总拍板了,那就按赵工的计划执行!赵四,精密修形工作,由你全权负责!需要什么人和设备,直接跟刘科长要!”

“是!”赵四朗声应道,心中一块石头落地。

最大的技术障碍扫清了。接下来的几天,赵四几乎长在了车间里。

他挑选了两位心最细、手最稳的老钳工师傅,亲自对他们进行培训,讲解修形要领和注意事项。

他们在工作台上搭起了简易的精密夹具,将巨大的齿轮稳稳固定。利用百分表、光学水平仪等工具精确定位。

修形过程极其缓慢且考验耐心。赵四手持放大镜,仔细检查每一齿的磨损情况,用标记笔标识出需要修磨的区域和量。

老师傅则按照他的指示,选用不同粒度的油石和研磨膏,手工进行微米级的精细修磨。每修几下,就要停下来检查一次,测量一次。

赵四则不断进行着色检查,将蓝油涂在配对齿轮上,缓慢转动,观察啮合印痕的转移变化,据此调整修磨的重点和方向。

这是一个反复迭代、精益求精的过程。车间里异常安静,只剩下极其轻微的摩擦声和偶尔低声的交流。

经过三天近乎不眠不休的精细操作,修形工作终于完成。

最终的着色检查显示,啮合印痕饱满均匀,完美地位于齿面中部,面积超过了90%!

齿轮副重新装入清洁一新的齿轮箱。加油,封闭。

再次启动车床,空载运行平稳。

开始进行逐步加载试切。从轻载到中载,再到重载…

机床运行稳定,噪音、振动、温升全部正常!

加工出的试件经过三坐标测量机检测,精度完全达到甚至超过了出厂标准!

成功了!完全成功了!

整个车间沸腾了!刘总工用力握着赵四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王工脸上笑开了花。就连最初反对的陈高工,也走上前来,拍了拍赵四的肩膀,眼中带着复杂的赞赏:“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赵四的方案不仅挽救了这台关键设备,保证了万吨轮建造进度,更探索出了一套在极端条件下修复大型精密齿轮的有效方法,其价值远超一次简单的故障排除。

他再次拿出相机和笔记本,将整个修形工艺过程、技术要点、检测标准详细记录下来。这无疑将是那本手册中又一个闪耀的亮点。

消息传回部里,周主任特意打来电话表扬。江南厂的感谢信也随后寄到。

经此一役,赵四在专家组内的威信彻底树立起来。而他提出的“从现象看本质,从系统找根源”的故障诊断思路,也被王工要求详细记录下来,作为手册故障诊断篇的核心案例。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实战,赵四对大型精密机床传动系统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系统赋予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锤炼中,真正融会贯通,变成了他自身的能力。

他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是拉着郑老师和李工程师,连夜将整个诊断过程、数据分析、修复方案详细整理成文,附上大量照片和数据图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