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五九,开局签到八级钳工 > 第54章 技术方案的认可

当晚,技术科办公室的灯光亮到深夜。

赵四伏在绘图板前,将白天在车间地上画的示意图和演算过程仔细地绘制成正式的工艺图纸和技术说明。

他详细阐述了交叉阶梯刮削法的操作步骤、区间划分原则、刮削顺序设计原理;说明了透光法与塞尺配合控制法的具体实施方法、测量记录表格的设计、数据计算方法;还附上了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每一张图纸都绘制得清晰规范,每一个数据都经过反复验算。

他将自己前世积累的经验和系统赋予的知识完美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可行的技术方案。

凌晨三点,最后一张图纸绘制完成。赵四仔细地将所有材料装订成册,这才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趴在桌上小憩片刻。

第二天一早,李科长来到办公室,看到桌上那本厚厚的、装订整齐的技术方案,又看看趴在桌上休息的赵四,眼中满是赞赏。

赵明同志,辛苦你了!他轻轻拍了拍赵四的肩膀。

赵四抬起头,眼中带着血丝但精神尚可:科长,方案整理好了,请您过目。

李科长迫不及待地翻开方案,越看越是惊喜:好!太好了!图文并茂,条理清晰,数据详实!这比苏联专家留下的资料还要详细实用!

他激动地拿起电话:我这就向厂长和总工汇报!安排技术评审会!

上午九点,厂部会议室。厂长、总工程师、几位副厂长和技术专家齐聚一堂。李科长和赵四带着技术方案坐在汇报席上。

会议开始前,厂长首先发言:同志们,李科长昨天已经向我汇报了龙门刨铣床安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

“今天召开这个技术评审会,就是要认真研讨赵明同志提出的技术方案。如果可行,立即实行并在全厂推广!

总工程师推了推眼镜,神色严肃:赵明同志,请你详细介绍一下你的技术方案。

赵四站起身,将技术方案副本分发给各位领导专家,然后走到挂图前开始讲解。

他首先分析了当前安装工作遇到的瓶颈问题:缺乏超长精密检测工具、传统刮研方法效率低下且难以保证整体精度、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然后他详细阐述了交叉阶梯刮削法的原理和优势:这种方法通过科学划分区间、合理安排刮削顺序,能够有效控制累积误差,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的变形。

接着他介绍了透光法与塞尺配合控制法利用普通刀口平尺和手电筒,通过观察透光均匀度判断微米级间隙变化,再配合塞尺进行量化测量和数据记录,可以构建整个导轨平面的误差趋势图,指导刮削工作有的放矢。

他还展示了自行设计的测量记录表格和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记录每个测量点的塞尺厚度,可以计算出平面度误差,并通过趋势分析预测下一轮刮削的重点区域。

最后,他给出了预期的技术指标:采用这套方法,预计可以将导轨全长平面度控制在0.015mm以内,优于苏联标准要求的0.02mm,同时提高刮研效率3-5倍。

整个汇报过程中,会场鸦雀无声,各位领导专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低头翻阅技术方案,频频点头。

汇报结束,总工程师第一个发言,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精彩!太精彩了!”

“赵明同志,你这个方案不仅解决了当前的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在设备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方法和数据的结合保证加工精度的新思路!

一位副厂长感叹道:交叉刮削、透光法测微、数据趋势分析,这些方法单独看都不新奇,但如此系统地组合应用到大尺寸导轨刮研上,确实是个创举!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厂长更是激动地站起来:赵明同志,你这个方案不仅可行,而且极具创新性和实用性!我完全支持立即实施!

他看向赵四,目光中充满赞赏:赵明同志,以后有什么新技术想法,可以直接来找我沟通!厂里一定会大力支持!

李科长听了这话,不仅没有丝毫不快,反而满脸自豪,仿佛是自己得到了表扬。

厂长,赵明同志确实是个难得的技术人才!我们技术科一定会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技术评审会一致通过赵四的技术方案,决定立即在龙门刨铣床安装中实施,并作为厂里重大技术革新项目上报部里。

散会后,厂长特意留下赵四,亲切地询问了他的工作生活情况,嘱咐厂办一定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带着厂里的全力支持,作为总负责人的厂长、总工程师带着赵四和李科长立即返回安装现场。

全体集合!张工吹响哨子,将安装队全体人员召集起来。

厂长宣布了厂部的决定,赵四开始详细重复新的工艺方法,分发测量记录表格,进行人员分工。

有了厂里的正式认可和详细的技术方案,安装队的工作立即有了方向。

老师傅们都是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一旦理解了方法的精髓,立即展现出高超的技艺水平。

赵四将安装队分成几个小组:基准调整组负责重新校正床身水平;测量组负责透光法和塞尺测量并记录数据;刮研组负责按新工艺进行刮削;数据分析组负责处理测量数据,指导下一轮刮削重点。

工作立即有条不紊地展开。车间里不再是之前的混乱和焦虑,取而代之的是有序的忙碌和专注的工作。

赵四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指导技术要点,解决遇到的问题。

经过三天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当最后一段导轨刮研完成,进行最终检测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测量组采用分段接力法,使用厂里最高精度的水平仪和准直光管进行检测。数据一个个报出来,记录员飞快计算着。

全长平面度误差...0.012mm!记录员激动地报出最终结果!

哗——现场瞬间沸腾了!不仅远超苏联标准要求的0.02mm,甚至比赵四预计的0.015mm还要优秀!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老师傅们激动地互相拥抱,许多人都热泪盈眶。

这台瘫痪了的大型关键设备,终于在他们手中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张工紧紧握住赵四的手,声音哽咽:赵明同志,谢谢你!没有你的方法,我们可能还要摸索大半年,甚至可能永远达不到要求!

李科长更是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赵明,你立了大功了!我会向厂里为你请功!

然而,在众人欢庆的时刻,赵四却保持着清醒。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导轨精度问题解决了,但还有更棘手的动平衡调试难题等着他们。

原历史中,这台设备最终因为动平衡问题无法解决,在1964年被迫报废,导致一重机产能损失30%长达4年之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