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五九,开局签到八级钳工 > 第145章 机械与电子的首次联调

从上海带回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更是紧迫的时间表。

赵四回到基地的第二天,就召集了所有相关小组负责人开会。

上海微电子学组成功试制指令译码模块的消息像一针强心剂,让整个团队士气大振。

北京钱老小组也传来好消息,他们负责的进给轴控制模块经过日夜攻关,刚刚通过了基本功能测试。

现在,到了将分散的“器官”组装成完整“大脑”,并与庞大的“躯体”——五轴机床进行历史性连接的时刻。

车间的角落被临时清空,铺设了新的防静电地胶。

王永革带着人将改造好的控制柜稳稳就位,柜体内部分层清晰:

最上层预留了安装核心控制板卡的位置,下面则是经过优化布局的电源模块、经过严格筛选的继电器阵列以及新增加的步进电机驱动单元。

粗壮的动力电缆和纤细的屏蔽信号线从柜体后方引出,像神经和血管一样,沿着精心设计的线槽,通向不远处那台静默已久的五轴平台。

陈继业领着电气小组的小伙子们,对照着图纸,一根一根地接线、核对、标记。

每个人的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一点疏忽导致前功尽弃。

赵四穿梭在现场,不时停下脚步,检查关键接口的屏蔽层是否完好,接地电阻是否达标。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

三天后,所有硬件连接完毕。

来自上海和北京的首批核心功能板卡——指令译码板、x轴控制板、Z轴控制板,被如同珍宝般从防静电包装袋中取出,由赵四亲自一块块插入控制柜顶层的专用插槽内。

板卡上的指示灯依次亮起,发出微弱的绿光,表明电源接入正常。

“送控制电。”赵四站在控制柜前,沉声下令。

闸刀合上,控制柜内部传来一阵轻微的嗡鸣声,散热风扇开始转动。

仪表盘上的电压电流指示正常。没有冒烟,没有异响,第一步顺利通过。众人都松了口气。

接下来是关键的信号测试。

技术员操作着那台简陋的纸带阅读机,将一段预先打好的、只包含“x轴点动正向”简单指令的纸带送入读入器。

读入器发出咔哒咔哒的声响,将穿孔代码转化为电脉冲信号,送入指令译码板。

“译码板输出指示灯亮!信号正确!”负责监测的工程师喊道。

信号通过背板总线传递到x轴控制板。

控制板上的逻辑电路开始工作,根据接收到的指令,生成相应的脉冲序列,输出给步进电机驱动器。

“驱动器收到脉冲!输出端子有电压!”又一声报告。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五轴平台那庞大的x轴滑座上。

理论上,它应该此刻开始缓慢移动。

然而,滑座纹丝不动。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只能听到风扇的嗡嗡声。

刚才的兴奋瞬间被疑虑取代。

“检查驱动器到电机的连接线!”赵四眉头微皱,但语气依然沉稳。

陈继业亲自带人检查,线路连接牢固,导通良好。

“驱动器状态指示灯显示正常,但电机没有扭矩输出。”操作员报告。

问题似乎出在驱动环节。

赵四走到驱动器旁,仔细观察着上面几排硕大的功率晶体管和散热片。

他示意断开电源,然后用万用表仔细测量了几个关键点。

“是驱动电流不足。”

赵四很快找到了症结,“我们选用的这批功率晶体管,放大倍数参数不一致,导致驱动脉冲的电流驱动能力不够,无法有效驱动这么大惯量的滑座。”

“马上更换备用驱动器,用我们之前筛选出来的那批高β值晶体管组装的那台!”赵四果断下令。

备用驱动器被迅速换上。再次送电,启动测试。

这一次,当纸带阅读机咔哒声响起后,x轴滑座发出一声轻微的“嗡”声,然后开始极其缓慢地、一步一顿地向前移动!

虽然动作还有些生涩,但它确实动了!是按照电子指令在动!

“成功了!动了!”不知是谁先喊了出来,车间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

王永革激动地拍着大腿,陈继业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但这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测试Z轴时,又遇到了新问题:Z轴在移动时,偶尔会触发紧急限位开关,导致系统报警停机。

排查发现,是由于Z轴伺服电机本身的编码器反馈信号受到强电力线路的干扰,产生了误脉冲。

赵四指挥人员在反馈线外加套了双层屏蔽网,并将走线路径远离动力线,问题得以解决。

最复杂的考验是简单的直线插补运动。

需要x轴和Z轴同时协调运动,走出一个斜线。

纸带上的指令变得复杂起来。

第一次尝试,两轴动作明显不同步,走出的轨迹歪歪扭扭,像个喝醉酒的汉子。

“插补算法需要微调。”

赵四盯着实际运动轨迹与理论轨迹的偏差,沉思片刻,“x轴的负载惯量比Z轴大,加速时间需要适当延长。修改控制板上的计时电容参数。”

微电子小组的技术员们立刻根据赵四的指示,现场更换了控制板上几个关键的阻容元件。

这个过程反复了三四次,每次修改后,两轴同步性都有所改善。

直到夕阳西下,车间里亮起了雪白的灯光。

在经历了无数次调试、修改、再调试后,赵四深吸一口气,下达了最后一次测试指令。

纸带阅读机发出均匀的咔哒声。

控制柜内各板卡指示灯频繁闪烁。

五轴平台上,x轴和Z轴滑座这一次平稳地启动,按照预设的速度,同步移动起来。

刀架上一个作为标记的粉笔头,在固定在工件位置的白纸上,画出了一条清晰、笔直的斜线!

虽然速度很慢,虽然精度还有待提高,但这条线,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数字控制系统,指挥着国产的五轴机床,实实在在走出来的第一条可控轨迹!

“我们成功了!”

不知是谁带头,所有人都围了上来,看着那条简单的斜线,仿佛看着世界上最美丽的图案。

年轻人互相拥抱,老师傅们擦拭着眼角。

这一刻,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焦虑都烟消云散。

赵四看着那条线,又看了看身边这些激动不已的战友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复杂曲面加工、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挑战还在后面。

但今天,这历史性的“第一步”,已经坚定地迈了出去。

它标志着,“盘古计划”倾力打造的“中国大脑”,终于成功地驱动了“中国身躯”,开启了中国高端制造装备自主可控的新篇章。

他脑海中那幅知识图谱上,“自动控制”与“精密制造”两个核心节点之间的连接线,变得前所未有的凝实和明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