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五九,开局签到八级钳工 > 第135章 材料学的呼应

五轴实验平台上,那根测试用的钢棒在双摆头的驱动下,缓缓旋转。

砂轮沿着预设的轨迹接触,试图切出第一个标准的螺旋槽。

刺耳的切削声在车间里回荡,火星四溅。

赵四和团队围在四周,紧盯着这关键的第一步。

起初的几毫米还算顺利,但很快,负责观察的老师傅就喊了起来:“不对!声音变了!”

只见砂轮与钢棒接触的位置,火星的颜色从明亮的亮黄色变得有些发暗,切削声音也从清脆变得沉闷、费力。

赵四立刻叫停。平台缓缓停止,众人凑上前去。

刚才切削的部位,表面粗糙,留下了明显的撕裂痕迹,而不是理想的光滑切屑。

更关键的是,负责操作的老师傅检查砂轮后报告:

“赵组长,刀口磨损很厉害,才这么点深度,就不锋利了。”

问题直接指向了刀具。

加工普通45号钢尚且如此,未来若要应对航空发动机叶片常用的高温合金,现有的硬质合金刀具根本不堪大用。

机床的精度上去了,但“牙齿”不够硬,成了新的拦路虎。

“问题暴露得正好。”

赵四脸上看不出太多沮丧,“这说明我们的机床有能力挑战更硬的材料,但刀具得跟上。”

“这是材料学的课题。”

他让团队继续调试五轴平台的其他功能,自己则回到了办公室。

关上门,他需要一点“灵感”。

“深蓝加点!哦,不对,系统,签到!”

意识沉入系统,熟悉的提示音响起。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pVd(物理气相沉积)氮化钛涂层技术原理简述!】

一股关于利用真空环境、电弧蒸发钛金属、通入氮气反应在刀具表面形成一层极薄但极度坚硬耐磨的氮化钛涂层的原理性知识涌入脑海。

这不是一个详细的针对刀具工艺手册,而是指明了材料学发展的其中一个方向——通过表面强化,而非改变基体材料,来大幅提升刀具寿命。

赵四立刻铺开稿纸,将系统提供的原理性知识,结合自己对当前国内可能达到的技术条件的理解,转化为一份技术建议提纲。

他重点描述了“真空镀膜”、“表面硬化”、“超薄耐磨层”等核心概念和预期的效果,避开了当前难以实现的复杂参数。

第二天一早,他带着这份提纲找到了“盘古计划”下属材料攻关组的负责人,是位姓陈的老专家。

“陈工,看看这个。”赵四将提纲递过去,“我们下一步要啃硬骨头,遇到刀具扛不住的问题。”

“我琢磨着,能不能在刀具表面做文章,给它穿一层‘盔甲’?”

陈工戴上老花镜,认真审视着提纲。

起初面露疑色,随着阅读的深入,眉头逐渐舒展,手指不自觉地在纸上轻点:“真空环境、反应沉积、此思路……甚妙啊!”

“跳出了我们一直纠结于改进合金的固有思维!此乃四两拨千斤之法!”

他这才意识到赵四还站在一旁,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着光:

“赵组长,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总能冒出这些奇思妙想!”

“这东西原理上完全说得通!虽然实现起来难度不小,需要真空炉、气源控制,但方向绝对正确!”

“比我们闷头搞新合金配方,见效可能快得多!”

“那就麻烦陈工你们组,牵头论证一下这个方向。”

赵四看到陈工的反应,心里有了底,“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实验装置搞起,摸索工艺。”

需要协调什么资源,直接打我报告。”

“没问题!”

陈工兴奋地卷起那份提纲,“我马上组织人手,先调研一下国内相关单位有没有真空镀膜的基础,尽快拿出个可行性方案来!”

材料组迅速行动起来。

陈工凭借多年的人脉,很快打听到中科院某研究所和上海某灯具厂在真空技术方面有些基础。

虽然可能和最初用途完全不同,有种找医生找了一个兽医,但是完全不影响他。

他立刻派人联系,寻求合作。

几天后,陈工兴冲冲地来找赵四汇报进展。

“赵组长,有门儿!”

陈工摊开几张草图和简单的设备清单。

“中科院那边有一种用于材料研究的真空炉,我们可以改造一下电极和进气系统。”

“上海那边能提供一些基础的真空泵和测量规管。”

“我们计划先搭建一个小型实验台,用最简单的车刀片做试验!”

“好!”赵四点头,“抓紧时间。”

要经费和特殊物资的话,走计划特批通道,我让周主任签字。”

在“盘古计划”的强力推动下,一项原本可能需要层层审批、旷日持久的技术协作迅速达成。

一台简陋得如同大号玻璃灯泡的真空镀膜实验装置,在厂区内一个临时改造的实验室里搭建起来。

第一次试验,赵四也抽空去了。

隔着观察窗,能看到真空腔内孤零零地挂着一片普通的硬质合金刀片。

操作员合上电闸,腔内产生电弧,钛金属被蒸发,通入氮气后,在刀片表面形成一层微弱的淡金色薄膜。

取出刀片后,陈工迫不及待地将其送到旁边的摩擦磨损实验机上测试。

结果令人惊奇振奋:镀膜后的刀片,在相同条件下,耐磨寿命比未镀膜的刀片提高了近三倍!

“成功了!初步成功了!”实验室里的年轻技术员们兴奋起来。

虽然这层膜不算很均匀,附着力也比较差,但原理得到了验证,方向被证明是可行的!

陈工激动地对赵四说:“赵组长,你放心,这第一步走通了,接下来的就好走了!”

“接下来我们要优化工艺参数,提高膜层质量和一致性。”

“只要这条路走通了,咱们的机床就等于有了一口好牙!”

赵四看着那片闪烁着淡金色的刀片,知道这不仅仅是解决刀具问题的一小步。

站在项目负责人的角度,这标志着“盘古计划”开始从单纯的机械制造,向更基础的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领域渗透,技术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

机床的进步,反过来又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为其提供了验证的平台,一个良性的循环开始启动。

他离开材料实验室时,身后传来陈工和团队成员们热烈的讨论声,话题已经转向如何改进电极设计、控制氮气分压了。

武器的锋利度,关乎着下一代“孩子”能否顺利诞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