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五九,开局签到八级钳工 > 第124章 最高级别的召见

这天下午,赵四正在办公室和王永革、陈继业讨论一份关于轧钢设备润滑标准修订的草案,桌上的内部保密电话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

这铃声不同于普通电话,显得格外尖锐。

办公室里的三人动作都是一顿。赵四深吸一口气,走过去拿起听筒。

“喂,革新办赵明。”

电话那头传来周主任异常严肃、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颤抖的声音:“赵明,立刻到我办公室来一趟。马上!”

“是,主任。”赵四放下电话,面色平静地对王永革和陈继业说,“主任找我有事,你们先讨论着。”

王永革和陈继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疑惑,但也没多问。

赵四快步走到周主任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进来!”周主任的声音传来。

赵四推门进去,发现周主任正站在办公桌后,脸色前所未有的凝重,甚至有些发白。

他手里还拿着另一个保密电话的听筒,显然刚刚结束另一通更重要的通话。

看到赵四进来,周主任放下听筒,深吸一口气,目光复杂地看着他,语气低沉而急促:“刚接到上面通知。首长要见你。立刻出发,车已经在楼下等了。”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首长”两个字,赵四的心还是猛地一跳。

他知道,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

“是哪位首长?我需要准备什么材料?”赵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问道。

“不要多问,去了就知道。材料,你脑子里的东西,就是最好的材料。”

周主任走过来,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郑重和一丝担忧。

“小赵,记住,放平心态,实事求是,有什么说什么。把你那份‘白皮书’里的想法,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讲出来。成败在此一举了!”

“我明白,主任。”赵四重重点头。

没有时间再多说,周主任亲自送赵四下楼。

一辆黑色的轿车果然静静地停在楼前,司机是一位表情严肃的军人。

周主任替赵四拉开车门,看着他坐进去,最后叮嘱了一句:“稳住!”

车门关上,轿车平稳而迅速地驶出部委大院,汇入北京的车流,但很快便拐上了一条平时很少走的道路,车速加快,向着西郊方向驶去。

赵四坐在后座,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心中波澜起伏。

他默默调整着呼吸,将那份系统赋予的【说服力强化】感觉调动到最佳状态,同时在脑海里飞速地、有条理地梳理着“白皮书”的核心逻辑和关键论据。

车子最终驶入一个戒备极其森严的大院,经过几道严格的检查后,在一栋看起来朴素却透着威严的灰色小楼前停下。

一位穿着中山装、神情精干的工作人员早已等在门口,核实了赵四的身份后,一言不发地引领着他走进楼内。

楼内走廊安静而肃穆,铺着厚厚的地毯,脚步声被完全吸收。

工作人员将他引到一扇厚重的木门前,轻轻敲了敲,然后推开,对里面低声说:“首长,赵明同志到了。”

“请他进来。”一个平和却自带威严的声音传来。

赵四整了整衣领,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这是一间宽敞而简朴的办公室,一面墙是巨大的书架,另一面墙上挂着大幅中国地图。

宽大的办公桌后,坐着一位精神矍铄、风度翩翩的老人,正是他在内部文件和新闻简报上见过的最高层领导之一。

办公桌旁,还坐着另外两位同样气度不凡的中年人,显然是首长的智囊或重要部门的负责人。

他们的目光也同时投向赵四,带着审视和探究。

首长没有起身,只是温和地微微抬手示意了一下对面的椅子:“赵明同志吧,请坐。”

“谢谢首长。”赵四尽量保持镇定,依言坐下,腰杆挺得笔直。

首长拿起桌上那份眼熟的、用牛皮纸包裹的文件,正是赵四写的“白皮书”。

他轻轻拍了拍文件,目光如炬地看着赵四:“这份《构想》,是你写的?”

“是的,首长。是我在部领导和同事支持下,结合工作实际和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的。”赵四回答,声音稳定。

“里面的观点,尤其是对几个所谓‘系统性短板’的判断,以及那个‘工业基础能力’的提法,依据是什么?”

首长的问题直指核心,没有任何寒暄和铺垫。

旁边一位戴眼镜的智囊也开口问道:“年轻人,你的观点很尖锐,很大胆。”

“但你要知道,你否定的不仅仅是某些具体技术,某种程度上是在质疑我们过去一段时期的学习路径和产业布局。”

“你的论据足够支撑这么重大的结论吗?”

压力瞬间扑面而来。

赵四没有丝毫慌乱,那份【说服力强化】的效果此刻完美显现。

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从最具体、最无可辩驳的案例入手。

他没有看稿子,语言流畅而清晰,仿佛那些数据和案例早已刻在脑子里。

“首长,各位领导,我的依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我们革新办近年来处理的上百起重大技术故障的案例分析。”

“例如,西北406基地雷达事件,根源是电子管阴极材料抗毒化能力不足和散热设计缺陷;江南厂万吨轮曲轴加工精度超差,背后是大型机床导轨材料稳定性问题和国产数控系统补偿功能缺失……”

“这些看似孤立的个案,深挖下去,都指向了材料、工艺、核心基础件和控制系统等基础环节的共性薄弱。”

他语速平稳,列举的案例真实具体,数据准确,立刻将宏大的命题拉回到了可感知的现实层面。

“二是基于对国内外公开技术文献和产业发展动态的跟踪研判。”

他继续道,“我们落后,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在工业体系的‘地基’上投入不足、布局不全。”

“别人用合金钢,我们还在攻关普碳钢的纯净度;别人的机床靠芯片和软件实现微米级控制,我们还在努力提高齿轮和丝杠的机械精度。”

“这条路很踏实,但差距会越拉越大。我们必须同时在‘挖地基’和‘盖高楼’上投入力量。”

“第三,”赵四目光坦诚地看着首长,“是我个人基于这些事实和趋势的一点思考,或者说是一种强烈的危机感。”

“如果我们现在不立即着手系统性补课和前瞻布局,那么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们面临的将不是某个设备卡脖子,而是整个产业体系的‘窒息’风险。”

“‘工业基础能力’提法可能不成熟,但它反映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亟待重视的体系性差距。”

他并没有一味强调困难,而是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清晰地阐述了他所构想的解决方案框架。

建立共性技术平台、统一标准体系、布局前沿方向、创新协同机制……

他的陈述逻辑严密,数据扎实,观点鲜明却又建立在充分的事实依据之上,更重要的是,他传递出的那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紧迫的危机意识,极具感染力。

整个过程中,首长一直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赵四。

旁边的两位智囊则不时低声交换意见,或提出一两个极其尖锐的后续问题,赵四均能迅速理解其意图,并给出有理有据的回答。

办公室里的气氛,从一开始的严肃审视,逐渐转变为一种深入的探讨甚至交锋。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近两个小时。

终于,首长缓缓站起身,亲亲捏着拳头,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然后停在窗前,望着外面。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在赵四身上,那锐利的眼神中似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和决断。

“很好。”首长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

“你的这份《构想》,眼光很毒,胆子很大,路子看得也很准。”

“虽然有些地方还显稚嫩,但方向是对的,问题是真实的,紧迫性也是存在的。”

他走回办公桌,拿起笔,在文件首页空白处,飞快地写下了几个字,然后对旁边一位智囊吩咐道。

“通知下去,尽快安排一次小范围的、高规格的专题讨论会。”

“把相关部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几位老总工都请来,重点讨论这份《构想》提出的问题和我们可能的应对策略。”

“是,首长。”智囊立刻应道。

首长这才看向赵四,语气缓和了许多:“赵明同志,你先回去。”

“今天谈得很好。记住,国家需要的就是你们这样既有扎实功底,又有战略眼光的年轻人。”

“回去后,继续深入思考,做好更详细的论证准备,可能很快还有更艰巨的任务交给你。”

“是!谢谢首长!我一定全力以赴!”赵四强压住心中的激动,起身立正答道。

工作人员引领着赵四离开了办公室。

当他走出那栋灰色小楼,重新坐上来时的轿车时,午后的阳光正好洒在他的脸上。

他知道,他刚刚跨越了一道极其重要的门槛。那份“白皮书”,以及他今天的陈述,已经成功地触动了最高决策层,并将可能引发一场关于国家工业发展路径的深刻变革。

车子缓缓启动,驶离那安静而威严的大院。

赵四靠在座椅上,长长地、缓缓地吐出了一口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