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五九,开局签到八级钳工 > 第122章 一份改变格局的“白皮书”

周主任办公室里的那次谈话后,技术革新办公室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沉寂。

王永革和陈继业隐约感觉到赵四似乎又在酝酿什么大动作,但见他整日伏案疾书,眉头紧锁,便也识趣地没有过多打扰,只是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处理得更加妥帖。

赵四向周主任请了几天假,理由是整理西北之行的技术报告。

周主任心知肚明,批假批得很爽快,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叮嘱了一句:“沉下心,把事情想透彻。”

赵四把自己关在宿舍里,桌上、床上甚至地上都铺满了稿纸和各种技术资料、内部参考文件。

他谢绝了几乎所有来访,连吃饭都是让王永革从食堂捎回来,匆匆扒拉几口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他的核心依据,是那份系统提供的《国家工业体系脆弱点初步诊断报告》。

但他没有直接照搬,而是将其作为最高层次的战略指引,结合自己从轧钢厂到一重厂,从洛拖到江南厂,再到最近的西北基地这一路走来所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无数案例,进行印证、细化和升华。

他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核心概念:“工业基础能力”。

这个词在当时国内的工业语境中并不常见,更多是强调产量、产值和具体产品的攻关。

赵四要赋予它清晰的内涵和外延。

他笔尖在稿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工业基础能力,绝非单一设备或产品的技术指标,而是一个国家支撑其工业体系持续发展、迭代升级所必需的基础性、共性技术和能力的总和。它如同大厦之地基,无形却决定高度与稳固。”

接着,他开始系统性地梳理报告指出的几大薄弱环节,并为每一个环节规划出提升路径和急需布局的基础平台:

“一、精密测量与质量控制体系”:他写道,精度是工业的灵魂。当前许多问题源于“测不准”、“控不精”。

需布局建立国家级的计量基准传递体系、发展检测技术、统一重要参数的测量方法与规范,并推动制定远超现行标准的行业精度与可靠性准入规范。

“二、材料基因组与数据库”:材料是工业的粮食,但粮食质量不稳定。

他提出,不能停留在“炒菜式”的试错研发,要系统开展材料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关系的系统性研究,建立共享数据库,并发展基于数据的材料设计雏形。

“三、核心基础件与关键共性技术”:他将高性能轴承、精密齿轮、高压液压件、密封件、高端传感器等列为需要集中力量突破的“工业关节”,并指出需配套攻关特种铸造、精密锻造、超精加工、表面工程等共性工艺。

“四、数字化与自动化底层支撑”:他极具前瞻性地指出,数控系统、可编程控制器、伺服驱动等将是未来自动化的大脑和神经,必须尽早布局自主技术体系,而非满足于引进组装。

同时,要发展工业软件,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基础研究。

“五、前沿技术探索与孵化”:他单独列出一章,重点强调了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激光技术、光纤通信等虽遥远却将决定国运的前沿方向,必须立即以极小规模、极高专注度开展跟踪研究和原理验证,为未来产业变革埋下种子。

每一个方向,他都辅以亲身经历或搜集到的典型案例,说明其薄弱带来的现实危害,以及一旦突破可能产生的巨大连锁效益。文字扎实,数据支撑有力,论证逻辑严密。

他连续奋战了三天两夜,几乎未曾合眼。宿舍里烟雾缭绕,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

苏婉清中间来看过他一次,见他满眼血丝却精神亢奋的状态,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帮他收拾了房间,添了热水,留下一些点心。

第四天清晨,初稿终于完成。稿纸堆起来有半尺高。赵四将其整理好,装订成册。封面上,他郑重地写下了标题。

《关于系统性提升我国工业基础能力及开展前沿技术预研的若干构想》。

他看着这份沉甸甸的文件,知道这已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报告,更是一份战略倡议书,一份对未来工业发展路径的系统性思考。

他没有立刻去找周主任,而是先找到了王永革和陈继业。

“永革,继业,你们帮我看看这个。”赵四将厚厚的文件递给他们,“从你们最熟悉的领域看,挑挑毛病,看看有没有脱离实际、想当然的地方。”

王永革和陈继业疑惑地接过,翻开看了几页,脸色就渐渐变了。他们越看越心惊,越看越投入。

这里面提到的许多问题,他们甚至闻所未闻,但其分析和规划的深度与广度,远远超出了他们平时的思考范畴。

“四哥…这…这都是你写的?”王永革抬起头,眼中满是震撼,“这格局…太大了!”

陈继业推了推眼镜,手指有些颤抖地指着关于数控系统和精度标准的部分:“赵主任,这里面的几个观点和数据,一针见血!”

“尤其是对现行苏式精度标准不适配高速高精加工的分析,太精准了!您是怎么想到的?”

赵四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问:“整体思路,有没有问题?可行性方面呢?”

陈继业深吸一口气:“虽然有些我不理解,但思路绝对正确!直指要害!可行性…确实很难,需要调动难以想象的资源,打破现有的部门壁垒。”

“但是,如果真能按这个方向走,哪怕只实现其中两三成,对国家的价值都不可估量!”

王永革也重重一拍大腿:“没错!四哥,干吧!这玩意儿要是能成,比咱们修好一百台机床都管用!”

得到了两位最得力伙伴的初步认可,赵四心中更有底了。他根据他们提出的一些细节意见,又花了大半天时间进行最后的修改润色。

最终,他拿着这份凝聚了系统智慧、自身经验和团队校验的《构想》,再次走进了周主任的办公室。

周主任看到那份厚得像块砖头一样的文件,以及赵四虽然疲惫却异常明亮的眼神,心中已然明白了七八分。

他没有多说,接过文件,指了指沙发:“你先坐,我看看。”

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周主任看得很慢,很仔细,时而凝眉思索,时而微微颔首,时而又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周主任终于翻过了最后一页,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长时间没有说话。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然后停在窗前,望着外面渐起的灯火。

良久,他转过身,目光复杂地看着赵四,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难以掩饰的激动。

“赵明啊赵明…你这哪里是一份技术构想…你这分明是一份…工业强国的蓝图啊!”

他走回办公桌,手指重重地点在文件封面上:“这里面的东西,眼光太远了,胆子也太大了!但是…说得都对!看得真准!这才是真正治本的路子!”

周主任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极大的决心:“这东西,放在我这里,最多也就是个了不起的想法。它必须让该看到的人看到!”

他小心地将文件收好,锁进自己的抽屉里,语气变得无比郑重:“这件事,你不要再对任何人提起。等我消息。”

赵四重重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份被称为“白皮书”的构想,已经迈出了改变格局的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