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五九,开局签到八级钳工 > 第100章 勾勒未来的轮廓(中)

黑板上的粉笔字清单,像一张初步的诊断书,揭示着工业肌体深处潜藏的多处病灶。

接下来的工作,是从诊断转向开方,评估这些“共性基础难题”的危害程度、紧迫性,并勾勒出初步的“治疗方案”。

赵四将初步梳理出的十几个大方向,分配给小组每位成员,要求大家分头深入研读相关案例报告,提取关键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和分析。

他自己则负责最核心、也是最具前瞻性的部分:结合脑海中那些零散却至关重要的未来项目信息,对这些难题的战略重要性和攻关优先级进行判断。

办公室里的气氛变得更加专注。除了纸页翻动和笔尖书写的沙沙声,更多的是沉思后的低声讨论。

“赵工,您看这个‘高性能合金钢冶金质量’方向,”陈继业拿着几份报告过来,眉头微蹙,“案例非常集中,主要是重型机床主轴、大型轧辊、船用柴油机曲轴等关键部件早期疲劳断裂或磨损超差。”

“根源都指向钢材纯净度不足(非金属夹杂物超标)、碳化物分布不均匀、淬透性不稳定。”

赵四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点头道:“这个问题覆盖面极广,从重机、机床到船舶、动力,几乎是装备制造业的‘粮食’问题。优先级必须调高。”

他脑海中闪过未来对高可靠性轴承钢、齿轮钢的迫切需求,补充道,“重点要关注超高强度轴承钢的接触疲劳寿命、齿轮钢的弯曲疲劳强度和耐冲击韧性。这关系到未来高速、重载装备的升级。”

王永革那边进展也很快,他负责“特大\/重载轴承”方向,嗓门依旧洪亮:“四哥,汇总了矿山机械、轧钢设备、港口起重机的案例,问题大同小异!”

“基本都是内外圈开裂、滚子破碎、保持架磨损,寿命远低于设计值。除了轴承本身材料和设计,安装配合精度、润滑清洁度、现场维护水平差也是大问题!这玩意儿,牵一发动全身!”

“没错,”赵四表示赞同,“轴承是旋转机械的关节,它的可靠性是系统工程。攻关不能只盯着轴承厂,要从设计选型、配合公差、润滑系统、状态监测乃至使用维护规程,进行全链条的规范和提高。”

“这个方向,列为‘应用牵引型’攻关,需要主机厂和轴承厂协同。”

他自己重点分析“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案例显示,高精度齿轮、精密模具、光学镜片、航空航天精密结构件的加工精度和一致性难以保证,严重依赖老师傅的手艺和少数进口设备。

赵四意识到,这不仅是加工能力问题,更关乎测量、控制、机床精度保持等基础能力。

他联想到未来对微电子、精密光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需求,将这个方向的战略重要性标记为“极高”。

他在笔记上写下初步思路:“近期以仿制改进现有进口高精度机床为主,重点突破精密主轴、滚珠丝杠、数控系统可靠性;中长期需布局超精密加工工艺(如金刚石车削、研磨)及在线测量技术。”

对于“特种功能材料”,赵四依据电子管厂和雷达基地的经验,以及未来信息中对电子元器件、半导体、新型发动机材料的提示,将其分为几个子项。

电子材料(阴极、封装、基板)、高温材料(涡轮叶片、燃烧室)、耐腐蚀材料(化工设备、海洋装备)。他判断,电子材料和高温材料的需求将最为迫切。

“环境适应性及加速寿命试验方法”这个方向,由一位年轻干事初步整理。案例多来自南方湿热地区、北方高寒地区的装备故障,以及一些需要高可靠性的军工产品。

问题在于缺乏科学的加速试验手段,导致产品环境适应性差,故障率高。

赵四在这个方向上停留了很久。他想起了雷达磁控管因微量硫化物而失效的教训,意识到随着装备越来越复杂、应用环境越来越严酷,没有科学的预测和验证手段,可靠性就是空中楼阁。

他标注:“此为基础支撑技术,需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环境应力筛选、高加速寿命试验等方法标准,并推广至关键元器件和整机考核。”

分析工作持续了数日。每个人负责的方向逐渐从模糊的概念,变成了附着具体案例、数据支撑和初步判断的厚厚一叠分析笔记。

赵四将大家的成果汇总,开始进行综合评估和优先级排序。

他采用了一个简单的矩阵方法,横轴是“战略重要性”(根据对未来重点项目的影响程度判断),纵轴是“问题紧迫性”(根据当前故障频次和影响范围判断)。

经过反复权衡和讨论,一份初步的优先级清单逐渐清晰:

第一优先级(战略重要且非常紧迫):

高性能合金钢冶金质量提升(装备制造业基础,影响面极广)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制约产业升级和尖端装备发展)

电子元器件高可靠封装、散热及寿命评价(信息化、智能化装备的核心)

第二优先级(战略重要或非常紧迫):

特大\/重载轴承可靠性技术(重大装备关键基础件)

特种功能材料制备技术(电子、高温、耐腐蚀等,面向未来需求)

极端工况润滑与密封技术(影响装备效率和寿命)

环境适应性及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可靠性工作的基础支撑)

第三优先级(需要关注和逐步解决):

大型\/复杂铸锻件控形控性技术

高可靠性连接技术

无损检测与早期故障诊断技术

……

看着这份凝聚了小组心血和自身前瞻视野的清单,赵四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这不仅仅是一份问题列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书。

“接下来,”赵四对围拢过来的组员们说,“我们需要为每个优先方向,特别是第一、第二优先级的,提出初步的攻关路径建议。”

“包括:主要攻关内容、可能的技术路线、建议牵头单位或协作体系、预计所需的基础条件和大致时间节点。这需要我们查阅更多资料,甚至咨询一些领域内的专家。”

王永革搓了搓手:“这活儿越来越有劲了!感觉咱们像是在画一张大战的作战地图!”

陈继业推了推眼镜,严谨地说:“是的,这份报告一旦成型,可能会成为部里乃至更高层面制定技术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我们必须确保每一个判断、每一条建议,都有充分的依据。”

赵四点点头:“责任重大。大家继续努力,我们争取在一周内,完成这份《国家重大装备共性基础技术难题及攻关建议》的初稿。”

窗外,天色渐暗,但办公室里的灯光依然亮着。五个身影伏在案头,继续在纸堆和思绪中,为共和国工业的未来,勾勒着更加清晰和坚实的轮廓。蓝图上的线条,正一条条变得具体而有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