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五九,开局签到八级钳工 > 第141章 技术优化

穿越五九,开局签到八级钳工 第141章 技术优化

作者:幼龄大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0:42:41

部里的汇报比预想中顺利。

赵四没有空谈远景,而是聚焦于基于现有晶体管技术实现硬线数控的可行性方案。

他借鉴了脑海中那份刚刚获得的详细原理图,用最朴实的语言阐述了如何通过逻辑电路替代部分继电器功能,实现更精准的基点控制和简单的直线插补。

李副部长听得十分专注,不时询问关键细节,最终肯定了这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思路,并要求他尽快拿出更具体的技术方案和资源需求清单。

压力并未消失,但转化为了更清晰的行动指令。

回到盘古计划基地的办公室,赵四反手关上门,窗外已是夕阳西沉。

他需要时间,需要安静地消化那份系统赋予的、远超这个时代普通认知的技术蓝图。

他坐在办公桌前,摊开崭新的笔记本和绘图工具,却没有立刻动笔。

而是集中精神,再次沉入那幅已悄然展开的工业知识图谱。

代表着自动控制的节点及其延伸出的硬线数控基础路径,正散发着微光,比周围其他区域更为清晰。

他心念微动,选择了沿着这条已被点亮的路径进行深度检索。

叮!签到成功!基于宿主选定技术路径硬线数控基础,本次签到获得辅助物资:【基础逻辑门电路(晶体管实现)实物样品套件】、【八位指令编码器实验板】、【步进电机细分驱动原理示意图】。

系统空间内,除了那份已然印刻在脑海中的原理详解,又多出了几件实实在在的物品。

赵四首先取出了那套逻辑门电路样品。

小巧的透明塑料盒里,整齐排列着几个利用微型晶体管、电阻和电容搭建的最基本的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焊点清晰,线路分明。

这比任何图纸都更直观地展示了如何用离散元件构建数字逻辑的基础单元。

他又拿起那块指令编码器实验板,上面用简单的拨码开关模拟指令输入,通过发光二极管显示输出状态。

他反复拨动开关,观察着二极管的明灭变化,清晰地演示了如何将x轴正向前进10毫米这样的操作指令,转化为机器可以识别的00这样的二进制代码流。

这个过程,正是将人的意图翻译成机器语言的基石。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步进电机细分驱动示意图上。

图纸不仅标注了如何通过控制脉冲序列的时序和分配,实现步进电机更精细的角度控制,还详细说明了驱动电路的功率管选型、电流保护设计,甚至包括了减少电机振动和噪音的补偿电路。

有了这些实物参照和更为详尽的原理图,赵四心中大定。

他铺开一大张绘图纸,拿起削尖的hb铅笔和三角板、圆规,开始将系统的知识转化为符合当前工程实践要求的设计草案。

灯光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持续了半夜。

他先勾勒出核心逻辑电路的总体框图,明确了需要实现的几个基本功能模块:指令译码单元、插补运算器、位置控制环、速度调节器以及各轴的驱动信号输出。

然后,他开始逐一细化每个模块的电路设计。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一份虽然简略但关键环节清晰无比的硬线数控系统核心控制单元设计草案已经完成。

草案旁边,还附有对微电子学组工艺能力的要求清单:

主要是pcb基板材料的耐温性、铜箔厚度、线宽线距精度(要求达到0.3毫米)、焊盘镀层要求,以及晶体管等分立元件的筛选标准和测试方法。

这份清单直接决定了制造出来的控制板卡能否稳定可靠地工作。

赵四放下笔,用力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又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但脸上却毫无倦容,反而充满了一种笃定的神采。

这套方案,摒弃了追求通用计算机数控的大而全,专注于解决五轴平台最迫切需要的精准动起来的问题。

它依托于国内刚刚起步的晶体管制造和pcb技术,虽然性能无法与国外先进的基于计算机的数控系统相比,但胜在切实可行,能够快速验证原理、积累经验,并且其模块化的设计为未来的升级留下了空间。

他估算了一下,光是这套核心控制板卡,就需要用到近百个晶体管、数百个电阻电容,其设计、制造、调试过程,本身就是对国内电子工业的一次极好的锤炼。

更重要的是,这条技术路径,将极大地拉动国内微电子产业的发展。

制造这些专用控制板卡,需要更精密的光刻掩膜制作(用于pcb)、更稳定的蚀刻工艺、更可靠的元件焊接和检测技术,每一个环节都是对现有技术水平的挑战和提升。

这正契合了盘古计划不仅要出产品,更要夯实基础的深层目标。

他甚至已经想好,第一批控制板卡的试制,可以交给上海那个微电子学组,他们有一定的半导体器件基础,正好借此机会向实用化的电子设备制造迈出一步。

天光渐亮,窗外传来早起工人的脚步声和洗漱声。

赵四将桌面上散落的图纸仔细整理好,草案首页右上角郑重地写上了盘古计划-901工程-硬线数控系统方案(初稿)字样,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他准备上午先召集王永革、陈继业等核心骨干,向他们详细讲解方案思路,统一思想,明确机械接口改造和电气安装的分工。

下午,就要向北京和上海那两个微电子学组发出紧急会议通知,召开一次关键的技术协调会,将设计要求和元件清单下达下去。

时间不等人,硬线数控的攻关,必须立刻启动。

他推开办公室的门,清晨略带凉意的新鲜空气涌入,让他精神一振。

新的战斗,即将打响。

而这一次,他手中握有的,不再仅仅是模糊的方向和勇气,更有一份清晰可见、触手可及的,凝结了未来智慧与当下实干精神的技术路线图。

走廊尽头,食堂已经亮起了灯,传来碗筷碰撞的声响,新的一天,在紧张而充满希望的节奏中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