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五九,开局签到八级钳工 > 第134章 第二个“孩子”

钱思远带着那台凝聚了心血的齿轮磨床核心部件和全套图纸,连夜踏上了返回哈尔滨的火车。

送别时,他紧紧握着赵四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车间的工人们干劲十足,清理着场地,为下一个任务做准备,空气中还残留着金属切削后的淡淡油味。

赵四没有耽搁。

齿轮磨床的成功,证明了“火种分发”思路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

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处那片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能够加工复杂空间曲面的五轴联动技术。

航空发动机的叶片、舰艇的螺旋桨、精密仪器的复杂壳体……

太多关键装备卡在了复杂零件的加工上。

“开会。”

赵四言简意赅,将技术骨干们召集到挂满图纸的会议室。

“下一个目标,搞五轴。”

底下响起一片吸气声。

五轴联动,这对他们来说还是个传说中的概念。

国内只有极少数顶尖研究所听说过,更别提见了。

“赵组长,这是不是太急了点?咱们刚啃下齿轮磨床这块硬骨头。”

一位老工程师面露难色。

“不急不行。”

赵四走到一块空白的黑板前,简易地画了一个扭曲的飞机叶片轮廓。

“看看这个,现在的三轴机床根本无能为力。”

“我们等不起,国家更等不起。”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的要求不高,我们不追求一步到位搞出多先进的成品,先搭起一个能动的实验平台。”

“把五轴联动的原理摸透,把空间精度的控制问题摆到台面上来解决。”

“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在解决能不能用的问题。这才是关键。”

就在他阐述思路时,脑海中那熟悉的提示音如期而至。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多轴联动空间误差补偿数学模型框架!】

一股关于空间坐标系变换、各运动轴几何误差源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误差预测和补偿的知识流涌入脑海。

机床还是要自己搞的,系统没有给出详细图纸,反而解决五轴精度核心问题的“理论罗盘”。

赵四精神一振,话锋顺势而下:“五轴的核心难点,除了机械结构,更在于如何补偿各个运动链带来的累积误差。”

“我们必须先摸清误差的规律。”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简要说明了空间误差的来源和补偿的基本思想。

“当前,我们能做的是通过精密的机械结构调整和预设的补偿凸轮或挡块,来尝试抵消一部分系统性误差。”

“这需要大量反复的测量和手工调整,但这是必经之路。”

“所以,我们的第一步,是利用母机的精度,制造出最核心的双摆头和工作台回转轴系,先把五轴的‘架子’搭起来。”

“同时,测量组要准备好最精密的量具,我们要像绣花一样,一点一点地测量和修正。”

赵四定下了基调。

方案确定,庞大的机器再次开动。

这次的目标,是加工出用于五轴实验平台的核心部件——一个结构紧凑的A\/c轴双摆头万向节和配套的高精度圆光栅。

母机再次展现出它作为“母机”的威力。

在赵四的亲自操作下,刀尖沿着复杂的轨迹运动,在特种合金钢的毛坯上,一点点雕刻出要求极高的轴承安装孔系和传动结构。

对母机自身精度和动态性能的考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另一组人则在赵四的指导下,开始搭建那个简易的五轴实验平台。

底座是利用现有的一台旧机床床身改造的,显得有些笨重和不协调。

但这无关紧要,它只是一个承载机构。

数周后,双摆头部件加工完成。

那个精密得如同艺术品的万向节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到实验平台上,与同样由母机加工出的高精度回转工作台连接起来。

一个粗糙却完整的五轴联动实验装置雏形,就这么出现在了车间角落。

“通电,试运行!”赵四下令。

控制柜里,比之前更复杂的继电器和接触器阵列发出密集的“咔哒”声。

电机带动着各个轴开始缓慢空转。

双摆头在指令下做出各种角度的摆动和旋转,动作虽然还有些生涩,仿佛下一秒就会自己左右互搏一样。

但确实实现了基本的五轴联动功能。

“下一步,精度测量与机械调整。”赵四没有丝毫放松。

他指挥团队,利用千分表、水平仪等高精度机械量具,开始对平台的空间定位精度进行极其繁琐的逐点测量。

结果十分有十二分的不理想。

各个位置点的误差远远超出了预期。

测量员报出的数据,被记录在厚厚的纸质表格上。

“大家不要泄气,至少能动了不是。问题暴露出来了,这是好事。”

赵四看着数据表格,反而露出了笑容,“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像老中医号脉一样,从这些数据里找到误差的规律。”

“然后,通过手工刮研导轨、调整镶条、甚至定制微调垫片,来进行机械补偿。”

他召集了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和钳工,组成调整小组。

他们根据测量数据,判断误差来源,然后一微米一微米地通过手工技艺去修正机械结构。

这是一个依赖经验和手感的过程,缓慢而艰苦。

经过无数次微调,再次进行测量。

效果开始显现,空间定位精度有了初步改善,虽然距离实用还有巨大差距,但那条高高在上的误差曲线,被这群匠人的双手硬生生拉低了一点点。

“有戏!赵组长,咱们这土办法管用!”老师傅抹了把汗,兴奋地说。

赵四点点头,看着那台在反复调整中不断进步的实验平台。

它还很笨拙,但通过最基础的机械原理和人的智慧,它已经迈出了从无到有的最关键一步。

“继续测试,收集更多数据,优化模型。”

赵四下达了新的指令,“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

“要尝试加工第一个真正的测试件——一个简单的螺旋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