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五九,开局签到八级钳工 > 第112章 从此成为部里人

批量试生产的难关攻克后,红星机械厂的生产节奏明显加快。

合格的合金板材一轧制出来,立刻被送往精加工车间,制成急需的涡轮泵叶片,装配到等待已久的火箭发动机上。

项目的停滞状态被彻底打破,整个厂区都透着一股憋足了劲、奋力追赶进度的忙碌气息。

赵四又在这里待了差不多半个月。

期间的签到,除了常规的现金和粮票,并没有获得新的关键物资。

但最近的一次签到,系统却给了一个信息提示(作者补丁)。

为保障宿主安全与行动便利,系统将对所有签到奖励的来源进行“因果合理化”处理。

系统可轻微影响相关接触者的潜意识,使其认为奖励物资通过宿主声称的“特殊渠道”获得是合理且可信的。

赵四这才将精力完全投入到确保生产稳定和工艺固化上,周围的议论也渐渐没了声音。

他带着王永革、陈继业,与厂里的技术员同吃同住,盯着每一批材料的检测数据,不断完善工艺文件。

直到确认厂内的生产线已经能够稳定产出合格产品,首批发动机核心部件也已顺利交付,项目总进度得以确保,赵四才向罗厂长提出了返程的请求。

至于后续的稀有金属的需求,他也上报了部里。

虽然对于稀有金属,部里同样头疼,但至少他们收获了一种新的高温材料配方,无米之炊和心中有底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离开这天,罗厂长自是千恩万谢,亲自安排吉普车送他们出山。

临行前,厂里还特意准备了一顿还算丰盛的送行饭,虽然菜肴依旧简陋,但气氛热烈。

不少受过赵四“罐头”恩惠的老师傅都来敬酒,言辞朴实,感情真挚。

罗厂长握着赵四的手,用力摇晃。

“赵组长,这次多亏了你们!以后但凡有用得着我们红星厂的地方,尽管开口!”

崎岖的山路似乎比来时顺畅了些。

抵达成都后,三人立刻买了最快一班回北京的火车票。

归心似箭,漫长的旅途也不再显得那么难熬。

王永革靠着车窗,已经开始憧憬回部里可能受到的嘉奖。陈继业则整理着厚厚的笔记和数据,为回去撰写总结报告做准备。

赵四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心中平静,思绪飘向远方。

列车抵达北京站,熟悉的空气扑面而来。

回到部委大院,一种久违的安定感油然而生。他们先回革新办向周主任报到。

周主任早已接到红星厂和三线指挥部的捷报,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亲自到办公室门口迎接。

“辛苦了!辛苦了!你们这次可是立了大功!”

他用力拍着赵四的肩膀,“报告先不急着写,回去好好休息两天,洗洗风尘。部里对你们这次的表现非常满意!”

消息传得很快。赵四接二连三的成功,尤其是在鞍钢和红星厂这两个硬骨头上取得的突破,早已在部里相关司局传开。

这一次,引起的震动远比前次更大。

如果说鞍钢的成功,还有人私下议论是“运气好”或者“上面有人”。

那么这次在条件极其艰苦、技术难度更高的三线厂,短时间内解决厂方束手无策的尖端材料难题,就再也无法用简单的“背景”或“运气”来解释了。

技术层面的认可开始真正占据上风。

计划司、科技司的一些资深技术官员,在走廊遇见赵四时,会主动停下来打招呼,交谈的语气不再是对待年轻后辈的客套,而是带着平等探讨的意味。

“赵明同志,红星厂那个高温合金晶界脆化的问题,你们用微量铪铪强化的思路很巧妙啊,是不是参考了国外最新的期刊?”

科技司一位分管材料的老处长饶有兴致地询问。

赵四谦逊地回答:“主要是厂里基础工作扎实,我们只是做了一些方向性的尝试。”

他注意到,对方对他能弄到高纯度铪铪这件事,似乎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奇,更像是认为这是部里为保障重点任务而进行的特殊资源调配,合情合理。

这种微妙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部里同事身上。

就连革新办内部,之前一些因为马工闲话而对赵四持观望态度的人,态度也彻底转变。

食堂吃饭时,会有人主动凑到他们这一桌,打听西南之行的见闻,言语间透着钦佩。

马工本人变得更加沉默,几乎成了办公室里的透明人。

王永革对此感受最为直观,他咧着嘴对赵四说。

“四哥,感觉现在走在部里,腰杆都挺得更直了!以前那些人看咱们,眼神都不一样了。”

陈继业也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分析。

“实力是最好的名片。咱们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把那些虚头巴脑的议论都压下去了。”

赵四笑了笑,没说什么。他隐约感觉到了系统因果合理化的效果。

周围人对他能不断拿出稀缺物资的惊讶正在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认同感。

仿佛他背后确实有一条高效可靠的“特殊渠道”,这成了他能力的一部分,而非需要深究的疑点。

这种变化让他心中大定,意味着以后使用系统物资可以更大胆,无需过分担忧来源问题。

休息日,赵四自然去了苏家。

苏婉清见到他,上下打量,心疼地说:“瘦了,也黑了,山里肯定很辛苦。”

苏母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好菜。苏父则拉着他详细询问红星厂的情况,对技术细节不太懂,但对项目的重要意义和解决的困难赞不绝口。

“能为国家解决这样的燃眉之急,比什么荣誉都强。”

苏父感慨道,给赵四斟了一杯酒,“婉清没看错人。”

家宴的气氛温馨而踏实。饭后,赵四和苏婉清在院子里散步。

晚风轻柔,月光明亮。苏婉清轻声说:“你不在的时候,爸妈经常说起你,说你有出息,是干实事的人。”

赵四握住她的手,感觉一路的疲惫都在这一刻消散了。他简单说了些山里的趣闻,避开了艰苦和危险的部分。

苏婉清安静地听着,偶尔抬头看他,眼神里充满了信赖和骄傲。

周末过后,赵四回到办公室,开始撰写红星厂之行的总结报告。

周主任把他叫去,透露了一个消息。

“部党组开会研究了,共性技术攻关这项工作成效显着,决定提升其战略层级。”

“革新办要扩充,成立一个专门的‘重大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由我兼任主任,你来做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你的档案会从一重厂正式调到部里,级别和资源都会相应提升。”

这意味着,赵四和他的团队,将不再是一个临时性的攻关小组,而是部里一个正式的技术研究机构,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重的责任。

任命正式下达那天,王永革兴奋地计划着如何扩充队伍、添置设备。

陈继业则已经开始规划研究中心的技术档案体系。

赵四看着窗外部委大院熟悉的景象,知道一段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