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风起赣南 > 第149章 整编完成

风起赣南 第149章 整编完成

作者:啊不爱吃香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0:29:17

命令既下,独立第一旅这部庞大的战争机器立刻高效运转起来。然而,“整编”二字背后,是无数具体而微、甚至充满阵痛的抉择。

旅部下达的整编原则明确而残酷:“保留骨干,确保战力,形式服从内容。” 但如何将这三万二千余人,巧妙地塞进一万二千人的“官方”框架内,同时又要确保另外两万“超编”人员不散、不乱、战斗力不降,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工程。

林峰、徐翰文、赵刚三人几乎不眠不休,与各团主官、后勤部长、组织科长反复磋商,敲定每一个细节。

首先是“名编”内的三个主力团。 这是独立旅的刀锋,是未来要在正面与日军碰撞的拳头部队。选拔标准异常严格:

· 政治绝对可靠是第一条,由各级政工干部严格把关。

· 军事技术过硬,老兵优先,战斗骨干、神枪手、投弹能手、技术兵种(机枪手、炮手、工兵)必须保留。

· 身体健康,年龄适中,确保部队的突击力和持久力。

原各部队的精英被迅速抽调到一起,重新编组。被选入主力团的官兵,脸上带着自豪,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他们知道,自己将代表独立旅,最先与日寇交锋。

其次是技术兵种的保留。 赵刚据理力争,林峰全力支持。

· 秦峰的骑兵团被压缩了员额,但保留了最精锐的骑兵连和侦察分队,战马一匹不减。

· 工兵部队被整合,保留了架桥、爆破、筑城的专业骨干。

· 千方百计保留下来的十几门山炮、迫击炮和集中起来的重机枪,组成了旅属炮兵营和重机枪连,由旅部直接掌控。

· 电台、电话班、卫生队等技术保障人员,也尽可能编入正式序列。

最棘手的是那两万余“超编”人员的安置。 这是对林峰和旅党委智慧和魄力的最大考验。

“决不能把这些经过训练的战士解散!”林峰态度坚决,“他们是我们的根基,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种子!”

徐翰文提出了系统的“影子部队”方案:

1. 组建地方兵团和独立支队: 以营、连为单位,将大批“超编”部队冠以“xx县大队”、“xx区独立营”、“黄河沿岸游击支队”等名义,划归即将开辟的根据地地方党组织和军事部门领导,但军事指挥和干部任免权仍由独立旅掌握。这些部队熟悉当地情况,既能协助主力作战,也能独立开展游击战。

2. 成立生产建设兵团: 抽调部分体力好、有手艺的官兵,组成专门的开荒、种粮、修械、被服队伍,名义上“脱离”战斗序列,实则为全军提供后勤保障,同时亦是隐蔽的战斗预备队。

3. 设立教导大队和预备役: 将一批年纪较轻、有培养前途的班排长和士兵,编入扩大的旅教导大队,进行更长时间的培训,作为干部储备。其余人员登记造册,作为预备役,分散安置在根据地群众家中,平时生产,战时集中。

这套方案的核心就是:化整为零,藏兵于民,寓兵于工(农)。

命令传达下去,部队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巨大的思想波动。尤其是那些被划入“超编”序列的官兵,情绪低落,甚至有些激愤。

“凭什么他们能进主力团,我们就要当‘县大队’?”

“老子也是从雪山草地爬过来的,现在倒成了‘黑户’了?”

“是不是旅长不相信我们了?”

各级政治干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徐翰文亲自下到基层,召集官兵座谈,耐心解释。

“同志们,这不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这是斗争策略!国民政府只给我们一万二千人的粮饷,如果我们三万多人全都亮出来,他们就会卡我们的脖子,不让我们上前线!我们这是‘戴着他的帽子,走我们自己的路’!”

“你们不是被抛弃了,你们是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任务!主力团是尖刀,你们就是扎根根据地的基石!没有你们,主力团打胜仗也没用!将来根据地扩大了,部队要发展,你们就是新主力的骨干!”

“无论穿不穿那身‘虎皮’,无论名册上有没有你的名字,你们永远是独立旅的兵,是**领导的战士!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林峰也深入到情绪最大的几个“超编”团队中。他没有讲太多大道理,而是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沉声说道:

“我知道大家心里憋屈。我林峰也一样!但我们当兵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那点名册上的虚名,还是为了打鬼子,保家卫国?”

“现在,日本鬼子正在屠杀我们的同胞,侵占我们的土地!我们在这里多耽误一天,前线的百姓就多受一天罪!为了能早日开赴前线,我们个人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

“我向大家保证,无论你们现在是什么名义,只要我独立旅有一口吃的,就绝不会饿着大家!只要枪声一响,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旅长和政委推心置腹的话语,逐渐化解了官兵心中的疙瘩。加上党组织强大的动员能力和老红军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整编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虽有波澜,但未引发大的动荡。

与此同时,后勤部门也在紧张地忙碌着。有限的“官方”配给被精打细算,而更多的物资,则通过地下渠道、自行生产和根据地的支持,悄悄储备起来,准备供给那些“不存在”的部队。

一个月后,整编初步完成。

表面上,八路军独立第一旅下辖三个主力团(约七千人),以及旅直属炮兵、骑兵、工兵、通信、警卫等营连(约五千人),刚好凑足一万二千之数。部队换上了国民革命军的灰色军装,戴上了青天白日帽徽,但红星,被许多战士小心翼翼地珍藏在了贴身的口袋里。

而在这支“名编”部队的身后,是分散在黄河两岸、陕北数个县区的,多达两万余人的“影子”力量。他们有的穿着便衣,拿着“落后”的武器在进行训练;有的已经以工作队、生产队的名义,开始向预定战区渗透。

站在旅部门前的土坡上,林峰望着山下正在操练的、军容严整的“名编”部队,又望向远方苍茫的、隐藏着他真正主力的大地,心中豪情与压力并存。

徐翰文走到他身边,轻声道:“旅长,框架算是搭起来了。接下来,就是等着总部的命令了。”

林峰点了点头,目光投向东方,仿佛已经听到了黄河的咆哮和华北战场的炮火。

“名编一万二,铁流三万三。老徐,你说,当我们这把裹着‘合法’外衣的尖刀,真正捅出去的时候,会搅动怎样的风云?”

他不需要回答。答案,将在即将到来的血与火中,由他和他的独立第一旅,亲手书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