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风起赣南 > 第145章 铸魂之举

风起赣南 第145章 铸魂之举

作者:啊不爱吃香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0:29:17

陕甘支队轰轰烈烈的大整训刚展开不到半月,一场来自党中央的、更深层次的“铸魂”工程便紧随而至。

这一日,林峰正在支队临时开辟的野外战术训练场,观摩主力师一次连级规模的攻防对抗演练。虽然战士们士气高昂,但他在望远镜中依然能清晰地看到,一些原收编部队的连队在战术协同和战场纪律方面,与老红军骨干连队存在明显差距。正当他凝神思索如何进一步针对性强化时,一骑快马卷着烟尘疾驰而来,通讯员利落地翻身下马,敬礼报告:

“司令员!延安来电,中央派出的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已抵达支队司令部,带队的是新任支队政治委员徐翰文同志!”

林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期待。他早就料到,随着支队规模急剧扩大,成分日益复杂,党中央必然会加强这支力量的政治领导。他立刻将现场指挥权交给一旁的赵刚,翻身上马,带着警卫员直奔司令部。

回到那孔熟悉的作战窑洞,只见里面已经多了几位陌生面孔,风尘仆仆却精神矍铄。为首一人,年约三十五六,身材清瘦,戴着黑框眼镜,穿着一身浆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军装,虽不似林峰、秦峰那般杀气凛然,但眉宇间透着一股儒雅而又坚定的神采,目光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他身边还站着几位同样气质干练的同志。

见到林峰进来,那人立刻上前一步,主动伸出手,脸上带着温和而郑重的笑容:“您就是林峰司令员吧?久仰大名!我是徐翰文,奉中央命令,前来支队担任政治委员,协助您工作。”

林峰用力握住他的手,感受到对方手掌的力度和温暖,朗声笑道:“徐政委,欢迎!早就盼着你们来了!我们这里仗是打了不少,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对新同志和收编官兵的教育,正需要你们这样的专家来加强啊!”

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象征着这支军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军事指挥”与“政治工作”两大基石,在此刻紧密结合。

徐翰文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他介绍了同来的几位同志,分别是组织科、宣传科、保卫科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一批准备分配到各师、团乃至主力营担任政治主官(教导员、指导员)的骨干。“林司令员,中央对陕甘支队的发展高度重视,也非常关心。**、周副主席亲自指示,一定要把这支由多方力量汇聚而成的部队,建设成为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仅要军事过硬,更要政治坚定。我们这次来,就是带来中央的指示和精神,带来一套成熟的政治工作方法,协助支队完成这次至关重要的整训和转型。”

林峰神情肃然:“徐政委,你来得正是时候。不瞒你说,部队规模上来了,我这心里是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兵强马壮,担忧的是思想若不统一,纪律若不严明,人越多反而越容易出问题。有你和同志们来加强领导,我心里这块石头,算是落地了一半。”

当天晚上,支队召开了隆重的欢迎会暨政治工作部署会议。所有营级以上干部全部参加。会上,徐翰文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当前形势的分析和建立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深刻阐述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重大意义和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他讲话条理清晰,引经据典却又深入浅出,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许多原本对“换帽子”心存疑虑的干部,豁然开朗。

随后,支队党委(林峰任书记,徐翰文任副书记)迅速做出决议:立即建立健全支队、师、团、营、连各级政治工作机关和政治主官配备。徐翰文带来的骨干们被迅速派往关键岗位,同时从支队原有干部中选拔了一批政治可靠、作风正派的同志,经过短期培训后,充实到连排级担任政治指导员。

一场声势浩大、深入细致的政治整训和思想教育活动,如同春风化雨般,在支队的每一个角落铺开。

首先是统一思想,澄清模糊认识。 各级政治干部深入到班排,利用操课间隙、晚饭后的休息时间,组织战士们学习讨论。讲日寇的暴行,激发民族仇恨和爱国热情;讲红军的历史和传统,明确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讲党的抗日主张,理解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对于“为什么改编?”“改编后还是不是红军?”等尖锐问题,政治干部们耐心解释,用“白皮红心”的生动比喻,消除了战士们的顾虑。徐翰文亲自编写了《抗日战士读本》,内容涵盖形势任务、军队纪律、军民关系、基础文化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成为战士们争相传阅的宝贝。

其次是强化组织,筑牢战斗堡垒。 “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被严格执行和强化。各连队党支部迅速健全组织生活,积极发展在整训和政治学习中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入党。原收编部队和俘虏转化兵中的优秀分子,只要符合条件,同样被吸纳入党。党组织像一张无形却坚韧的网,将整个部队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战斗力。独立团长王虎,就是在这次整训中,因其深刻的思想转变和卓越的带兵能力,被发展为预备党员,他激动地表示:“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其三是狠抓纪律,密切军民关系。 政治部门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成歌曲,要求人人会唱、人人遵守。成立了纪律检查小组,不定期到各驻地巡查,检查群众纪律执行情况。对于违反纪律、损害军民关系的行为,无论职务高低,一律严肃处理。同时,组织部队大力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帮助群众生产劳动、兴修水利、打扫卫生、开展识字运动。支队的名声越来越好,边区群众由衷地称赞:“这才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队伍!”

其四是普及文化,开启心智。 针对部队中文盲、半文盲占多数的现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窑洞里、树荫下、田埂边,到处都是识字班。用木棍在地上写字,用炭块在石板上练习。政治干部和文化教员们想尽办法,将识字与政治教育、军事术语结合起来,激发了战士们极大的学习热情。许多昔日的“大老粗”,几个月后已经能磕磕绊绊地读报、写家信了。文化的启蒙,不仅提升了部队的整体素质,更开阔了战士们的眼界,坚定了他们的革命信念。

徐翰文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初期,一些习惯于单纯军事观点的老资格干部,对政治干部的“说教”不以为然,认为“打仗靠的是枪杆子,耍嘴皮子没用”。甚至有个别军事主官与派来的政委、教导员在工作中产生摩擦。

林峰在这个问题上展现了坚定的原则性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他不仅在各种会议上强调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要求军事干部必须尊重和支持政治干部的工作,更在实际工作中,全力支持徐翰文。当一名主力团长因不满政委的批评而闹情绪时,林峰亲自找来这位团长,严厉地批评了他的错误认识:“没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没有高度的思想觉悟,我们就是一支军阀队伍,打不了硬仗,更打不了持久战!政委的工作,就是在为我们这支部队铸魂!魂没了,人再多,也是一盘散沙!”

同时,林峰也经常与徐翰文深入沟通,了解政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他建议徐翰文,政治工作要结合军事训练一起抓,比如在练兵场上开展政治鼓动,评选“练兵模范”、“学习标兵”,让政治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徐翰文也从善如流,他深入基层,了解官兵的思想动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他发现林峰在部队中威望极高,便经常请林峰在大型集会上做动员讲话,将政治意图通过军事主官的权威传达下去,效果奇佳。

军事与政治,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陕甘支队内部逐渐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严格的军事训练锻造了部队的筋骨,而深入的政治工作则注入了灵魂和信仰。这支队伍的面貌,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原本存在的山头主义、分散主义倾向得到有效遏制,旧军队带来的不良习气被革命军队的新风尚所取代,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作风在整个支队蔚然成形。

望着训练场上龙腾虎跃、口号震天的官兵,听着文化课上朗朗的读书声,林峰和徐翰文并肩站在山坡上,相视而笑。他们都明白,这支历经千辛万苦汇聚而成的铁流,正在经历一场至关重要的涅盘。淬去杂质,凝聚意志,当它再次奔赴战场时,必将爆发出更加惊人的力量。而这一切,都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改编和出师抗日,奠定了最坚实可靠的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