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风起赣南 > 第138章 黔西跃马。

风起赣南 第138章 黔西跃马。

作者:啊不爱吃香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0:29:17

突破澧水、沅江,红二、六军团主力如蛟龙入海,直插湘中,威逼宝庆(今邵阳),震动湖南。蒋介石急令各路敌军围追堵截。红军在湘中地区灵活转战,虽取得一些胜利,但敌众我寡,难以立足建立巩固的苏区。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此时已能通过电台与中央取得较为稳定的联系),军团总指挥部决定,再次实行战略转移,西进贵州,寻求在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在讨论西进贵州的路线时,指挥部内部出现了分歧。多数意见认为,应沿湘黔大道西进,道路相对平坦,便于大部队行动。但林峰凭借着对后世历史脉络的模糊记忆(他知道历史上红二、六军团曾在鸭池河遭遇苦战,而巧妙迂回则能打开局面),并结合当前敌情分析,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方案。

“各位首长,”林峰在军事会议上指着地图,“湘黔大道看似好走,但敌人必有重兵把守,我们强攻,正中其下怀。我建议,主力采取大迂回,南下芷江,再突然西折,从敌人意想不到的黔东缝隙穿插过去,直扑乌江上游的鸭池河。同时,”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鸭池河上游一个叫“三重堰”的地方,“派一支精锐的先遣支队,由此处秘密渡江,绕到鸭池河守敌侧后,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为主力渡江打开通道!”

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声东击西”和“奇兵突袭”,关键在于那支先遣支队能否成功迂回并发挥作用。

贺龙沉吟道:“林峰,你这个想法很冒险啊。先遣支队孤军深入,风险极大。”

任弼时也面露思索:“迂回路线漫长,部队会很疲劳。”

林峰坚定地说:“老总,弼时同志,正因为冒险,敌人才想不到!湘黔大道是明路,走不通。迂回虽然辛苦,但能出奇制胜。先遣支队,我亲自带队!我对完成迂回和突袭任务有信心!”

看着林峰眼中不容置疑的自信和以往战绩带来的信任,总指挥部最终批准了这个大胆的计划。由林峰率领加强的红十七师,担任全军西进先遣支队,执行长途迂回和侧后突袭鸭池河的任务。

林峰率部悄然脱离主力,开始了艰苦的长途迂回。他严格保密,昼伏夜出,避开城镇,专走山间险路。他脑海中那份超越时代的地图知识,让他避开了许多可能的敌军哨卡和不利地形。部队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穿越湘黔边境的崇山峻岭,于1936年2月初,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了乌江东岸的三重堰附近。

此时,防守鸭池河主要渡口的黔军,注意力完全被佯动的主力所吸引,根本没想到会有一支红军部队从上游如此偏僻的地方杀出来。

林峰没有急于进攻。他派出小股部队化装成当地百姓,摸清了敌军的兵力部署和岗哨规律。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他亲自挑选水性好的战士组成突击队,利用绳索和简易木筏,悄无声息地渡过了水流湍急的乌江,迅速解决了对岸的零星哨兵。

随后,他指挥主力迅速渡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鸭池河守敌的指挥部和炮兵阵地。敌军正在吃早饭,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林峰指挥部队猛打猛冲,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彻底打垮了守敌一个团,完全控制了鸭池河渡口,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粮食。

当红二、六军团主力按照预定计划赶到鸭池河东岸时,看到的是已经飘扬在对岸的红军军旗和林峰部队构筑好的坚固工事。主力部队几乎兵不血刃,顺利渡过了天险乌江!

突破乌江,红军进入黔西地区。这里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山高林密,军阀矛盾重重,统治力量相对薄弱,且“干人”遍地,有着良好的革命基础。

总指挥部决定抓住时机,在以毕节为中心的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苏维埃根据地。林峰因奇袭鸭池河、为全军打开西进通道的赫赫战功,被任命为新成立的黔西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负责在黔西北广大区域独立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建立政权。

这是一个极具自主权的职位,相当于将一个战略方向完全交给了林峰。他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将后世“人民战争”的思想与当前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 高效扩红: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宣传动员,而是派出大量小型工作队,深入到各个村寨,帮助“干人”们清算土豪劣绅,开仓放粮,分发浮财。实实在在的利益,让群众迅速认识到红军是“自己的队伍”。同时,他注重吸收当地有威望的贫苦农民和进步知识青年加入队伍,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带动扩红。短短两个月时间,他的黔西独立游击支队就从最初的两个营,迅速发展到拥有三个团、一个直属警卫营,总兵力近五千人的强大武装!这几乎相当于一个缩编师的规模。

2. 灵活统战: 他了解到黔西北地区有一些地方武装,既受军阀压迫,又与红军为敌。他大胆派出人员,利用军阀矛盾,成功争取了其中几支小股武装保持中立甚至暗中提供帮助,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最反动的敌人。

在他的推动下,黔西北地区建立了多个区、乡级苏维埃政府,成立了赤卫队和儿童团,开展了土地革命的初步尝试。他特别强调纪律,要求部队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群众打成一片。林峰支队活动的区域,成为了黔西北根据地最巩固的区域之一。

1936年3月,红二、六军团在黔大毕地区站稳脚跟,部队得到了休整和补充。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和部队发展需要,军团奉命正式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下辖第二军团、第六军团。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

在方面军领导机构的组建中,鉴于林峰在突围黔东、转战湘鄂川黔,尤其是西进贵州、开辟黔西北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以及惊人的部队发展成果,经贺龙、任弼时强力推荐,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决定:

任命林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二军团代理军团长(原军团长由贺龙兼任),并继续负责黔西北方向的全面工作。

这一任命,标志着林峰正式进入了红二方面军的最高领导层,成为了这支英雄部队的副总指挥和主力军团的直接领导者,时年不到三十岁。他从一个依靠特殊能力的“奇人”,凭借自身的努力、智慧和战功,一步步成长为红军高级将领,实现了跨越式的晋升。

站在黔西北的山巅,俯瞰着在自己领导下日益壮大的队伍和初步繁荣的根据地,林峰心潮澎湃。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更伟大的长征还在继续,更艰巨的任务等待着他。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已经深深融入这片土地和这支队伍,他的命运,已与中国革命的洪流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他将以副总指挥的身份,继续挥师前进,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