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风起赣南 > 第119章 移营

风起赣南 第119章 移营

作者:啊不爱吃香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0:29:17

“山魈”队成功的突袭,如同在沉闷的雷暴云层中撕开了一道短暂的光隙,为红二军团的战略转移争取到了至关重要的窗口期。然而,这光芒转瞬即逝,紧随而来的,是更加沉重、更加不容置疑的离别与迁徙。

命令最终下达:全军分为前后三梯队,以营、连为单位,采取分路、分段、夜行晓宿的方式,向南部预设的、更加偏远和贫瘠的武夷山支脉区域转移。放弃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核心区,意味着放弃相对稳定的粮食来源,放弃与群众的鱼水联系,放弃许多无法携带的坛坛罐罐,甚至……放弃部分重伤难行的战友。

整个营地笼罩在一种无声的悲壮之中。没有喧哗,没有抱怨,只有沉默而高效的准备。战士们仔细打包着仅存的、视若生命的武器弹药(平均每支步枪配弹不足十发,机枪更是成了摆设),将最后一点炒面或红薯干小心塞进干粮袋。许多人默默地走到营地边缘,对着北方——那里有他们曾经浴血守卫的阵地,有长眠的战友,有熟悉的村庄和乡亲——庄重地敬上最后一个军礼。

林峰站在指挥部门前,看着这支残破却依旧保持着惊人秩序的队伍。脑海中,【心绪感应】能力让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晰地感受到这沉默之下汹涌的情感暗流:那是对故土的深深眷恋,是对牺牲战友的无尽哀思,是对前路未知的隐隐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经过血火淬炼后、近乎本能的坚韧与服从。他能“听”到那些被选中安置在群众家中的重伤员,咬牙忍住哽咽,对前来告别的战友挤出“别管我,快走”的嘶哑声音;能“感觉”到基层干部们强压着内心的焦虑,一遍遍检查着行军路线和联络方案。

贺龙总指挥的手臂依旧吊着绷带,他拒绝了乘坐担架的建议,坚持要步行。他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如同一尊饱经风霜的岩石,目光扫过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写满疲惫与坚定的面孔,没有激昂的动员,只有一句沉甸甸的话:“同志们,路还长,脚板底下出政权!出发!”

恽代英政委则躺在担架上,被几名强壮的战士抬起。他在高烧的间隙勉强清醒,苍白的嘴唇翕动着,对围拢过来的政治部干部断断续续地嘱咐:“群众工作……不能断……告诉留下的同志……我们……一定会回来……”

队伍,如同一条受伤却依旧不屈的巨蟒,开始缓缓蠕动,悄无声息地没入南部连绵的群山与渐浓的暮色之中。没有火把,没有喧哗,只有无数双脚板踏在泥土和碎石上的沙沙声,以及担架偶尔发出的轻微吱呀声。

林峰走在军团指挥部所在的梯队中。他的任务更加繁重,需要随时利用【战术推演模块】评估转移路线的安全性,调整行军序列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敌情,并通过那尚不稳定的【地脉感知】和周安民建立的“岩石通讯”网点,尽可能获取远方的情报。

转移的道路远比预想的更加艰难。所谓的“路”,大多是野兽踩出的小径,或是干涸的河床,崎岖坎坷,荆棘密布。夜晚行军,既要提防摔下悬崖,又要警惕可能的敌袭和山林中的毒虫猛兽。白天则隐藏在密林或山洞中休息,蚊蝇叮咬,潮湿闷热,难以入睡。粮食迅速消耗,野菜、野果、树皮成为了主食,饥饿如同附骨之疽,折磨着每一个人的意志。

更让人揪心的是非战斗减员。疲惫、饥饿、疾病(疟疾和痢疾依旧肆虐),不断有人倒下,就再也没能站起来。简陋的担架上,重伤员的呻吟声日渐微弱。每一次短暂的休息后,队伍都会变得更短一些。

林峰的大脑如同上紧发条的机器,超负荷运转。系统在持续的压力和能量(主要来自行军集体的顽强意志和不断发生的微小牺牲)注入下,【地脉感知】的范围和清晰度在艰难地拓展。他现在已经能比较稳定地感知到方圆四十里内较大规模的地面震动,并初步学会了区分敌军行军、炮击和自然地质活动的不同“震感”。他甚至尝试着,在极度安静的环境下,将耳朵贴近某些特定的岩石,能隐约“听”到更远处、通过岩层传导而来的、模糊不清的声响——那或许是敌人的马蹄声,或许是遥远村庄的犬吠。这能力还很初级,却提供了超越视距的宝贵信息。

同时,他与周安民建立的“岩石通讯”网络,也开始在极端情况下发挥作用。一次,一支负责侧翼警戒的小分队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正是通过预设在山顶联络点的一块巨岩,敲击出了简单的“安全,遇小股敌,已摆脱,正迂回”的信号,被林峰在深夜静坐时捕捉到,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和搜寻。

但这些进步,无法抵消转移途中日益严峻的生存压力。敌人的追剿并未停止,他们虽然无法深入密林捕捉红军主力,却像跗骨之蛆,紧紧咬着转移队伍的尾巴,不时派出小股部队进行骚扰和试探,并严密封锁所有已知的出山通道和物资补给点。

十天后,队伍抵达了预定转移区域的外围。这里山势更加险峻,人烟更加稀少,土地更加贫瘠。望着眼前莽莽苍苍、仿佛没有尽头的原始山林,许多战士眼中不禁流露出一丝茫然。这就是他们未来要坚持斗争的“新家”?

林峰爬上一处高坡,展开地图。脑海中,系统那强化后的地形分析能力,结合他一路的观察和“地脉感知”获得的信息,快速勾勒出这片区域的概貌:可利用的天然洞穴、可能的水源、相对易守难攻的制高点、以及潜在的、敌人可能进犯的方向。

“安民同志,”林峰对跟在身边的周安民说道,“通知各部队,分散寻找合适地点扎营,以连排为单位,构筑简易防御工事和隐蔽所。侦察营立刻派出小组,对周边五十里范围内进行详细侦察,摸清水源、可食用植物、以及可能的村落情况。我们要在这里,重新扎根!”

他的声音带着疲惫,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移营千里,落脚未稳,百废待兴,强敌环伺。但既然走到了这里,就没有回头路。活下去,战斗下去,是唯一的选择。系统的微光,战士的意志,将在这片新的、更加艰苦的土地上,再次接受严酷的考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