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风起赣南 > 第103章 磐石与暗流

风起赣南 第103章 磐石与暗流

作者:啊不爱吃香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0:29:17

“铁砧与铁锤”的挫败,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国民党军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头上。陈诚震怒之余,也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这支看似装备简陋,却韧性十足、指挥刁钻的红军队伍。硬碰硬的合围难以奏效,堡垒推进又耗时日久,且总有被其集中力量打破的风险。一份份来自南昌行营和武汉委员长侍从室的电令,语气也愈发严厉,催促尽快取得“决定性战果”。

压力之下,敌人再次改变了策略。他们不再追求一口吞下红军主力,而是采取了更为阴险和持久的“困扼”战术。一方面,在北线、东线、西线继续巩固和延伸堡垒封锁线,严格控制物资流入苏区,尤其是食盐、药品、布匹等必需品;另一方面,组织多支装备精良、机动性强的“别动队”,深入苏区边缘甚至腹地,进行骚扰、破坏、暗杀地方干部、散布谣言,企图从内部瓦解苏区的抵抗意志。同时,利用空中优势,进行不间断的侦察和小规模轰炸,制造恐慌。

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消耗战,比拼的不再仅仅是战场上的勇气和战术,更是双方的后勤耐力、组织能力和民心向背。

红二军团在经历连续恶战后,急需休整补充。但敌人的新战术让他们无法获得喘息之机。部队频繁调动,应对敌人的“别动队”袭扰和堡垒线的挤压,疲于奔命。新兵比例高,战斗经验不足的问题在频繁的小规模冲突中暴露出来,非战斗减员(因疾病、疲劳、给养不足)也开始增加。

林峰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他脑海中那缓慢修复的系统,对这种弥漫性的、非决定性的消耗战似乎“反应迟钝”。虽然部队依然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这提供了基础的、稳定的能量来源),但缺乏那种由决定性胜利带来的爆发性能量注入,系统的修复进程再次陷入了近乎停滞的状态。那层阻碍着新功能诞生的“膜”,坚韧依旧。

他尝试更深入地运用【战术推演模块】,但模块更多适用于具体的战术行动规划,对于这种战略层面的、涉及经济、民生的全面困局,能提供的帮助有限。它只能推演军事行动的可能结果,却无法变出粮食、药品,也无法直接消除群众因轰炸和谣言产生的恐慌。

面对严峻形势,苏区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发出号召:“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广泛开展游击战,保卫秋收,坚壁清野!”

红二军团根据指示,调整了部署。主力部队采取轮战方式,一部分在重点方向监视敌军主力,依托有利地形构筑坚固防御工事,化身“磐石”,抵御敌人的正面压力;另一部分则化整为零,与地方游击队、赤卫队紧密结合,组成精干的游击兵团,像水银一样渗透到敌人封锁线内外,打击敌人的“别动队”,护送重要物资,协助群众转移和坚壁清野。

林峰的工作重心也随之调整。他不仅要策划主力部队的防御作战,更要指导和支持游击兵团的行动。他利用推演模块,帮助分析敌人“别动队”可能的活动规律和补给路线,为游击作战提供情报支持。他还根据系统对地形数据的强大记忆和分析能力,协助规划了几条相对安全的、穿越敌人封锁线的秘密交通线,用于传递信息和运送少量紧要物资。

这个过程枯燥而繁琐,远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那般波澜壮阔,但林峰深知其重要性。他能看到,当游击小队成功伏击了一支敌人运输队,缴获了宝贵的药品和盐巴时,当地群众眼中闪烁的感激与希望;他也能感受到,当敌人的“别动队”被地方武装成功驱逐,保护了村庄和秋收时,弥漫在基层指战员和群众中那种更加坚韧的“凝聚力”。这种力量,虽然不似胜利那般澎湃,却如同涓涓细流,持续不断地滋养着苏区这片土地,也为他脑海中的系统提供着一种更为温和、持久的能量,维系着那缓慢到几乎无法察觉的修复进程。

然而,暗流也在涌动。敌人的经济封锁和谣言攻势开始显现效果。苏区内部物资匮乏的情况日益严重,部分地区出现了饥荒的苗头。一些意志不坚定者开始动摇,对前途产生怀疑。甚至部队内部,也偶尔能听到一些消极、疲惫的议论。

一次,林峰在下部队检查工作时,无意中听到两个刚补充进来的新兵在角落里小声抱怨:

“天天吃红薯丝,嘴里都淡出鸟来了……”

“听说白区那边能吃饱饭,还有饷银拿……”

“嘘!小声点!不想活了?”

林峰没有出声斥责,心情却变得沉重。他知道,光靠政治口号和纪律约束,无法完全消除物质匮乏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想办法打破敌人的封锁,哪怕只是取得局部的、经济上的突破,也能极大地振奋人心。

他将这个想法与贺龙、恽代英进行了沟通。他们都表示赞同,但具体如何操作,却是一个难题。敌人的封锁线越来越严密,大规模贸易几乎不可能。

“或许……我们可以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林峰沉吟道,他想起了之前金溪坳战斗时了解的关于敌军内部派系林立的情报,“有些地方军阀部队,并非铁板一块,为了利益,或许愿意私下里进行一些……交易。”

这是一个大胆且充满风险的想法,但在这困境之中,似乎也值得尝试。林峰指示周安民的情报系统,除了搜集军事情报外,也开始留意是否有可以利用的敌方人员或渠道。

四月下旬,一个细雨朦胧的夜晚。周安民带来一个消息:驻防在赣江某处相对偏僻渡口的一个国民党保安团团长,此人贪财好利,且与他的直属上级(一位中央军嫡系军官)关系不睦。通过内线接触,对方似乎对用苏区特有的钨砂、木材换取食盐、西药等物资,表现出了“兴趣”,但要求绝对保密,且交易量不能大。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微小的缝隙。

林峰立即向军团首长汇报。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由周克明负责,抽调少数绝对可靠的、有敌后工作经验的战士和贸易干部,组成一个精干小组,尝试进行第一次小规模的、试探性的交易。行动代号:“微光”。

成败未知,风险巨大。但这缕“微光”,或许能穿透沉重的封锁,带来一丝希望。林峰站在指挥部门口,望着南方连绵的春雨,心中默念。系统的修复依旧缓慢,前路依旧艰难,但只要有一线生机,斗争就不会停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