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风起赣南 > 第5章 星火微芒

风起赣南 第5章 星火微芒

作者:啊不爱吃香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0:29:17

后山的冬夜,寂静被一种低沉的嗡鸣声打破,那是微型水轮机在溪流推动下稳定运转的声响,如同这片山区沉睡中沉稳的心跳。工棚里,几盏由新发电系统供电的灯泡散发着稳定的白光,将队员们脸上混杂着疲惫与专注的神情照得清晰。空气中弥漫着松木、金属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焦糊气味——那是调试激光武器时难以避免的痕迹。

林峰蹲在地上,面前摊开着一支被完全拆解的“二代”激光步枪。与最初粗糙的木托铁管相比,它的结构已经精细了许多,枪身采用了更致密的硬木,内部关键的导光通道用上了从废弃望远镜上拆下的镜片小心打磨而成,能量回路也根据系统的优化方案,用纯度更高的铜线重新缠绕。陈石头和另外两个手最巧的队员围在旁边,屏息看着林峰用自制的细小工具,调整着一个用薄铜片打造的、形如花瓣的能量聚焦器。

“这里,缝隙还是大了零点一毫米左右,”林峰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指着聚焦器中央的微小空腔,“能量从这里泄漏太多,不仅威力减弱,还容易烧毁自身。”

“峰哥,这已经是俺用小锉刀能磨到最细的了……”一个队员为难地说,他的指尖布满细小的伤口。

林峰没有说话,拿起一块质地细腻的磨石,蘸了点水,亲自上手,借着灯光,以惊人的耐心和稳定,一点点地研磨着那薄如蝉翼的铜片边缘。他的动作极其缓慢,每一次摩擦都微不可闻。所有人都安静地看着,工棚里只剩下那低沉的嗡鸣和林峰细微的打磨声。

“燧人氏”系统在他脑海中提供着精确到微米的实时反馈,引导着他的动作。这不是系统直接赋予的技能,而是知识引导下的苦功。过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林峰才停下动作,将聚焦器对着灯光仔细观察,又小心地装回枪体内部。

“再试一次。”他站起身,将组装好的步枪递给负责测试的队员。

队员深吸一口气,走到工棚角落对准了三十步外一块竖着的厚木板。扣动扳机。

“嗤——”

一道比以往更凝聚、颜色更深的红色光束一闪而逝。木板上应声出现一个边缘更加焦黑、孔洞更深的灼痕,几乎没有飞溅的木屑。

“成功了!穿透深度增加了近一倍!”队员兴奋地回头喊道。

林峰脸上却没有太多喜色,他快步走到测试板前,仔细查看痕迹,又用手摸了摸孔洞边缘。“能量集中度提升了,但激发延迟似乎也增加了零点零几秒。系统,分析原因。”

“聚焦器精度提升导致能量阈值变化,激发电路响应速度成为新瓶颈。建议优化触发机构的电磁组件。”

又一个需要攻克的技术节点。林峰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技术的进步如同登山,翻过一道坎,眼前是另一道更高的山梁。他转身对队员们说:“效果看到了?方向是对的。只要我们肯下功夫,一点一点地磨,就能让我们的‘家伙’越来越好用。接下来,重点改进触发机构。”

他将系统的优化方案用炭笔画在木板上,分解成几个具体的加工步骤。没有人抱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这一点点看得见的进步,就是支撑他们继续下去的最大动力。技术的微光,在反复的打磨和调试中,艰难地变得明亮了一分。

然而,生存的压力同样如影随形。派出去采购粮食的小组由陈石头带领,在天亮前悄无声息地回到了营地。他们带回来的东西却不多。

“峰哥,情况不妙。”石头抹了把脸上的露水,神色凝重,“附近的几个圩场,米价飞涨不说,盘查也严了很多。王八蛋的王连长,肯定使了绊子!而且,咱们的大洋……不多了。”

他解开一个麻袋,里面是半袋糙米和一些番薯干。“就换了这些。剩下的钱,按你的吩咐,买了些硫磺和硝石。”他又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几包西药,“这是在一个镇上偷偷找洋牧师买的,说是能消炎,给大娘试试。”

林峰看着那有限的粮食和药品,心情沉重。经济封锁的绞索,正在慢慢收紧。坐吃山空,绝非长久之计。

“我们得有自己的进项。”林峰沉吟道,“光靠之前剿匪和县里赏的那点钱,撑不了多久。”

“可我们能干啥?除了摆弄这些铁疙瘩,就会种地打猎。”一个队员嘟囔道。

林峰目光扫过工棚里那些经过多次失败才制作成功的、精度远超这个时代普通手艺的零件和工具,心中一动。“系统,检索基于我们现有加工能力和材料,能够制作并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

“检索中……建议一:高精度钟表齿轮及发条修复。建议二:改良版医疗器械(如简易手术钳、注射器)。建议三:特定化学试剂提纯(如摄影用显影剂)。风险评估:均需建立隐蔽销售渠道,存在暴露技术基础的风险。”

风险与机遇并存。林峰思索片刻,对石头说:“下次出去,带几个我们做的最好的小零件,比如那个铜质聚焦器的不合格品,打磨光滑,看看能不能当成精细五金,找信得过的旧货商或者钟表铺子换点钱。要格外小心,不能泄露来源。”

就在林峰为生存和技术焦头烂额之际,那个被系统标记名为“阿杰”的年轻人,再次出现在了山村。这一次,他没有伪装成货郎,而是穿着一身半旧的学生装,直接来到了林峰家。

“林峰同学,冒昧打扰。”阿杰的态度比张云天更加直接,他手中拿着一本崭新的《新青年》杂志,“听闻同学辍学在家,实在可惜。如今新思潮涌动,青年当有报国之志。此书,或可解山中寂寥。”

林峰母亲对这位“有学问”的年轻人颇有好感,招呼他进屋。林峰心中警惕,面上却不动声色地接过杂志翻看了几下。

阿杰看着屋角那些比上次来时更显规整的零件和工具,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压低声音道:“林同学,明人不说暗话。广州方面,对同学极为看重。孙先生致力于振兴中华,亟需各类人才,尤重实学。同学身怀绝技,蛰居山林,于国于己,皆是损失。”

他不再兜圈子,直接抛出了条件:“若同学愿往广州,不仅可进入新建的兵工专门学校深造,享有最优渥的待遇,令堂的安危与医疗,亦由我们全力负责。若暂不愿离开,我们亦可提供资金、设备乃至部分原材料,只求技术共享,共同为革命事业出力。”

条件不可谓不优厚,几乎戳中了林峰眼下所有的痛点——母亲的病、技术的瓶颈、资金的匮乏。

林峰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划过《新青年》封面上醒目的标题。他知道广州代表着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力量,是他曾在县立中学时朦胧向往过的方向。但他更清楚,一旦点头,他和他的技术,将彻底卷入时代的洪流,再无宁日。而且,“技术共享”?说得轻巧,实则是交出主导权。

“阿杰先生,”林峰抬起头,目光平静,“孙先生和诸位的心意,林峰感激。只是家母沉疴难起,实在不宜远行。林峰才疏学浅,所谓‘绝技’,不过是些不成器的野路子,偶得之,尚不成熟,恐贻笑大方,更不敢误了革命大事。还请先生回复孙先生,容林峰再尽几年人子之孝,待母亲身体好转,再图报国。”

依旧是婉拒,但语气比对待张云天时更显诚恳,也留了一丝若有若无的余地。

阿杰凝视着林峰,似乎想从他眼中看出真假。片刻后,他笑了笑,将失望掩饰得很好:“人子孝心,天地可鉴。既如此,我们也不便强求。这本杂志,便留给同学解闷。日后若有所需,或改变主意,可去镇上的‘广济堂’药铺,找一个姓何的掌柜。告辞。”

他没有再多说,放下杂志,便转身离去,干脆利落。

林峰看着他的背影,眉头紧锁。广州方面的耐心,看来也不是无限的。这次是优厚的条件,下一次呢?

压力,如同不断上涨的河水,从技术、经济、外部威胁等多个方向,持续冲击着这个小小的团体。内部的士气,在经过短暂的武器改进成功的鼓舞后,再次因为粮食短缺和外部压力的持续而变得低落。夜晚的营地里,少了往日的交谈,多了沉默和叹息。

林峰知道,他必须做点什么,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僵局,给队伍找到一个宣泄口,也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和空间。

他摊开一张自己绘制的、简陋的周边地形图,目光落在了一个位于两县交界、三不管地带的镇子上——三江口。那里是水陆码头,商贩云集,也同样龙蛇混杂,消息灵通。更重要的是,根据石头之前打探的消息,盘踞在那里收取“保护费”的,是一伙与王连长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民愤极大的地方恶霸武装,大约有二三十人枪,装备一般,但行事嚣张。

“系统,标记三江口镇目标区域。分析其武装力量分布、活动规律及最佳介入方案。”

“任务已建立。开始收集分析过往情报……建议采用精确打击与心理震慑相结合的方式,速战速决,避免暴露主力。”

林峰的指尖,重重地点在了三江口的位置上。他需要一场干净利落的行动,需要缴获,需要让队员们重新找回信心和锐气,也需要向外界——无论是广州、南昌还是王连长——展示,他林峰,并非只能被动挨打。

星火虽微,亦可燎原。而这燎原的第一步,或许就需要主动去点燃。

(第五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