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风起赣南 > 第116章 潜流

风起赣南 第116章 潜流

作者:啊不爱吃香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0:29:17

周安民带来的噩耗,像一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在红二军团残部中激起了层层隐忧的涟漪。虽然指挥部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切断了已知的暴露渠道,变更了联络方式,但一种无形的压力,依旧如同山谷间弥漫的晨雾,笼罩在每一个知情者的心头。敌人不再仅仅满足于军事上的挤压,他们将毒刺伸向了更隐蔽的角落,企图从根子上瓦解这支队伍的生存基础。

临时指挥部所在的岩洞,气氛比以往更加凝重。贺龙总指挥的伤臂尚未痊愈,但他拒绝卧床,每日都要听取情报汇总和部队整训汇报,眉头始终紧锁。恽代英政委的病情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反复,时好时坏,清醒时便挣扎着处理政治部和地方工作的文件,昏迷时则呓语不断,内容多是与群众工作和反“清乡”斗争相关。

林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仅要协助贺龙处理繁重的军务,利用系统强化后的推演能力规划部队的整补、训练和有限的主动出击(以小股部队骚扰敌军补给线,夺取零星物资),还要分出大量精力,应对敌人发起的这场无声的“心理战”和“肃清战”。

他脑海中那新生的【心绪感应】能力,在这种复杂斗争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当他下到基层连队,与战士们一同挖掘工事、擦拭武器(尽管所剩无几)时,他能更敏锐地捕捉到战士们私下交谈中流露出的疑虑和不安——那些关于“上面是不是真有人动摇”、“白狗子说的‘勾结’是真是假”的窃窃私语。他也能感受到地方干部前来汇报工作时,眼神深处隐藏的对群众工作难以开展的焦虑,以及对敌人可能进行的残酷报复的恐惧。

这些细微的情绪波动,如同潜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林峰知道,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和应对,这些暗流一旦汇聚,就可能冲垮部队的士气和群众对红军的信任堤坝。

他将这些情况及时与贺龙和清醒时的恽代英沟通。在恽代英的指导下,政治部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没有采取简单的说教和批判,而是发动了一场“回忆与对比”的群众性教育活动。组织老红军讲述队伍成长的历程,强调红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动群众控诉国民党统治和地主豪绅的压迫,揭露敌人“清乡”的实质就是反攻倒算;将敌人散布的谣言与红军的实际行动进行对比——是谁在敌人炮火下掩护群众转移?是谁在缺粮时把最后一口吃的留给伤员和百姓?

同时,林峰也指示周安民的情报系统,加强对敌人“心理战”手段的反制。他们设法获取了敌人散发的部分传单和谣言内容,然后组织宣传骨干,用快板、顺口溜、活报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针锋相对的揭露和批驳,将敌人的阴谋**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些宣传材料语言辛辣,直指要害,往往能引得围观的军民哄堂大笑,在笑声中消解了谣言的毒性。

在这个过程中,林峰再次尝试主动连接脑海中系统那神秘的“地脉共鸣”。经过多次失败的摸索,他渐渐掌握了一点诀窍。他发现在黎明和黄昏,天地气息交汇之时,那种与大地深处“脉动”的连接感最为清晰。他不再试图去理解那些残缺的、超越时代的知识碎片,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那种“连接”本身,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感官”延伸。

一次黄昏,他静坐在营地附近一块巨大的青石上,全力扩展这种感知。渐渐地,他仿佛“听”到了更远处的声音——不是通过耳朵,而是通过脚下的大地传导而来的、模糊而混杂的“信息流”。那是几十里外,敌军堡垒区巡逻队的脚步声和马蹄声?是更远处,赣江水流的低沉呜咽?甚至是……某些地下溶洞中水滴石穿的空灵回响?

这种感觉非常玄妙,且极不稳定,范围也有限。但林峰心中却燃起了一丝希望。如果这种感知能够变得更清晰,范围更广,是否能成为一种超越人力侦察的、极其隐蔽的预警手段?甚至……能否像那些知识碎片隐约暗示的那样,成为一种传递简单信息的方式?

他将这个模糊的想法和初步的感知体验,与周安民进行了沟通。周安民虽然觉得匪夷所思,但他对林峰超越常人的判断力早已信服。他派出了几支最精干的侦察小组,携带简单的信号工具(如反光镜、特定颜色的烟火),前往林峰感知中异常“清晰”的几个方向的不同距离,尝试进行一些极其基础的“接收”测试。

测试结果有好有坏。大部分时候,距离稍远,信号便无法被林峰稳定感知。但在一次黎明前的测试中,当一支侦察小组在十五里外的一处山顶,按照预定计划,用特定频率敲击一块巨大的、底部连接着基岩的片麻岩时,静坐于营地青石上的林峰,心脏猛地一跳!他清晰地“感觉”到了一阵微弱却富有特定节奏的“震颤”,通过脚下的大地传导而来!虽然无法解读其具体含义(这需要事先约定复杂的编码),但这证明了,这种基于“地脉共鸣”的远距离信息传递,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突破,却意义重大。它意味着,在电台稀缺、人力通信风险极高的困境下,红军或许能找到一条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敌人难以想象和干扰的通讯途径。

就在林峰和周安民为这微小的突破而振奋,并开始着手设计更复杂的编码和测试方案时,来自前指的一个紧急通知,打断了他们的工作。

贺龙总指挥召集军团主要干部开会。岩洞里,油灯的光芒跳跃着,映照着与会者一张张凝重而疲惫的脸。

“同志们,”贺龙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他扬了扬手中一份刚收到的、来自中央军委的通报,“情况不容乐观。敌人对我们的第四次‘围剿’,力度空前,手段也更加狠毒。北线我们虽然暂时顶住了,但东线、西线的压力巨大,中央苏区的整体形势正在恶化。”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军委指示我们,红二军团目前的中心任务,是‘保存有生力量,坚持游击战争,等待时机’。这意味着,我们可能要做好准备,放弃现有的部分固定区域,转入更加艰苦的、以山区为依托的流动游击状态。”

岩洞里一片寂静。放弃固定的根据地,意味着将失去相对稳定的后勤来源,失去与群众的紧密联系,部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考验。

“但是,”贺龙话锋一转,眼中重新燃起那永不熄灭的火焰,“保存力量不是逃跑,更不是放弃斗争!我们要像一颗钉子,牢牢钉在这片土地上!要让敌人知道,想消灭我们,没那么容易!林参谋长,”

林峰抬起头。

“你之前提出的,关于寻找敌人缝隙,组织小规模出击,以及……探索新的通讯手段的想法,很好!要继续搞下去!我们需要更多的‘狮子口’,需要能让敌人疼一下的拳头!也需要能看得更远、听得更清的眼睛和耳朵!明白吗?”

“明白!”林峰沉声应道。他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也感受到贺龙话语中那不屈的斗志。

会议结束后,林峰走出岩洞,深吸了一口夏夜微凉的空气。星空依旧璀璨,远山依旧沉默。敌人大兵压境,内部暗流涌动,前路布满荆棘。但他脑海中,系统在缓慢而坚定地进化,那新生的“地脉感知”如同在黑暗中悄然延伸的根须;现实中,战士们正在舔舐伤口,重整旗鼓,群众基础虽遭侵蚀却尚未动摇。

潜流在汇聚,在地底运行。谁又能断言,这潜流不会在某一刻,冲破岩层的束缚,化作改变战局的惊涛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