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的哭声在中午时分彻底消失了。
杜明躲在2号楼的楼梯间,听到几个年轻人议论,说那男孩“没撑住”,早上发现时已经没了气息,身上的皮肤全变成了灰黑色,和毛豆的尸体一模一样。他们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恐惧,却没有丝毫愧疚,仿佛那只是一只遵循“规则”死去的蝼蚁。
李老师对此的解释是:“违反规则的代价就是这样,大家要引以为戒。”她的语气平静得像在谈论天气,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无声的威慑。老张在一旁附和,强调“遵守规则才能避免悲剧重演”,而王大爷——那个穿着刘姐红外套的伪人,只是坐在长椅上,重复着“遵守规则,别乱走”,成了李老师最忠实的“规则代言人”。
没有人再提起刘姐,仿佛这个前几天还在大声疾呼“保护弱者”的女人,从未存在过。她的手机被王大爷握在手里,偶尔会发出一条“团结”“保护老人小孩”的短信,像一个幽灵,继续用她的名义操控着剩下的人。
杜明知道,不能再等了。每多待一秒,就意味着多一分危险,那些潜藏的伪人在暗处虎视眈眈,而活着的人,正在被“规则”一点点磨掉理智,变成任人摆布的木偶。
他必须找到李老师的破绽。这个女人从一开始就疑点重重:她精准的人数统计、对“规则”的过度解读、对禁区的刻意强调、以及在男孩和刘姐死后的冷静……她绝不仅仅是个普通的中学老师,更像是一个掌控全局的“导演”。
下午,趁着众人被李老师安排去“清点物资”(实则是让大家在安全区范围内活动,避免接触禁区),杜明悄悄溜出了1号楼的视线范围。他的目标很明确——李老师的“专属住所”。按照名单上的登记,她住在1号楼2单元301室。
1号楼里很安静,大多数房间的门都敞开着,里面空无一人。杜明放轻脚步,沿着楼梯往上走,每一步都踩在楼梯边缘,避免发出声响。301室的门虚掩着,像在刻意邀请他进去。
杜明屏住呼吸,轻轻推开门。
房间的布置和其他“专属住所”截然不同,没有任何体现“李老师”个人习惯的物品——没有教案,没有书籍,没有家庭照片,只有一张床、一张书桌和一个衣柜,干净得像个临时落脚点。
但书桌上并非空无一物。一本黑色的皮质日记摊开着,旁边放着一支钢笔,墨水瓶的盖子没有拧紧,散发着淡淡的墨水味。
杜明走过去,拿起日记。封面没有署名,他翻开第一页,潦草的字迹映入眼帘:
“第1天。新的‘批次’到齐了,64人,数量正好。伪人已就位,王建军、张兰、刘国强状态稳定,毛豆和周平还需要适应。‘规则’已发送,他们很恐慌,这很好,恐惧是最好的枷锁。”
杜明的心脏猛地一缩。批次?伪人就位?规则是她发送的?
他继续往下翻:
“第2天。老张很有用,他对‘规则’的迷信能帮我稳住局面。那个叫刘姐的女人有点麻烦,圣母心过剩,但或许能利用她控制老人小孩。杜明……这个大学生很敏锐,竟然注意到人数不对,需要重点关注。”
“第3天。毛豆按计划‘消失’了,新增规则很有效,他们果然相信了‘同化’。杜明在怀疑,但没人信他。王建军开始‘同化’了,状态良好,下一步可以让他接触更多人。张兰有点异常,总在围墙边徘徊,是个隐患,但暂时不用处理。”
“第4天。杜明闯进了地下车库,比预想中更早。幸好周平引开了注意力,老张和刘姐的反应很到位,成功把他打成‘异类’。他看到了真实名单?没关系,没人会信一个‘异类’的话。晚上让王建军处理掉刘姐,她的作用已经用完了,正好让王建军完成‘继承’。”
“第5天。刘姐的‘遗产’很有用,王建军的威慑力增强了。那个小男孩的‘牺牲’很成功,他们对规则的信任又加深了。杜明还在反抗,但已经被孤立了,不足为惧。离‘收割’的日子越来越近,只要让他们在住所待到足够久,意识就会被完全吸收,到时候就能凑齐64个‘合格品’了。”
“第6天。……3号楼和地下车库的线索不能让他们发现,那是‘出口’的关键。所谓的‘安全区’其实是意识吸收最快的地方。他们以为住所是保护,殊不知那是最坚固的牢笼。门只会在凌晨五点半到六点之间打开,需要‘活人意识’作为钥匙,64人里,只有‘清醒者’能打开……但‘清醒者’往往死得最早。”
日记到这里就结束了。
杜明拿着日记的手抑制不住地颤抖,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冰锥,刺穿了他之前的猜测,露出残酷的真相——
李老师根本不是穿越者,她是这个“镜湖小区”的管理员,或者说,是饲养这些“祭品”的看守!所谓的规则是她制定的,伪人是她安排的,老张是她的帮凶,刘姐和孩子们是她利用的棋子,而他们61个真正的穿越者,从踏入这个小区开始,就成了等待被“收割”的“合格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