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 > 第105章 臣,太医署丞张勤,谨奏

蒋合继续说着。

“不如…你先通过司农寺或太医署的渠道,上个条陈,将孙真人坐镇、惠及百姓的宗旨说明白。”

“恳请陛下恩准杏林堂可比照官药局,采买上等药材。”

“有了这道护身符,再去跟那些大药商谈,方才名正言顺。”

张勤听完,起身深深一揖:“多谢蒋药藏指点迷津!此言如拨云见日,解了下官心中大惑。”

“否则,下官贸然行事,只怕要碰一鼻子灰,甚至惹来麻烦。”

蒋合摆摆手:“不必多礼。某也是看你确有心做事,才多嘴几句。”

“开医馆是积德之事,盼你能成。日后药材上若有疑难,依旧可来寻某。”

“一定!蒋药藏今日之恩,张勤铭记于心。”张勤再次道谢。

从东宫药藏局回来,张勤没直接回家,而是拐去了太医署。

周署令正在灯下核对一卷药典,见他进来,放下书册,揉了揉眉心:“张丞来了?坐。”

张勤在对面坐下,小吏端上茶水。

他喝了口茶,开口道:“署令,有件事想跟您念叨念叨。我不是打算开个医馆么,叫‘杏林堂’。”

周署令点点头:“嗯,听你提过。孙真人坐镇,是好事。”

“馆子开起来,药材是大事。”张勤身子往前倾了倾。

“寻常的还好说,可有些紧俏的上等货,比如川贝、藏红花这些,市面上难找,听说都是紧着宫里先用。”

“我就想问问,咱们太医署平日里,这些药材都是从哪儿采办?规矩大不大?”

周署令闻言,看了张勤一眼,手指在案几上敲了敲:“你这是问到根子上了。太医署用药,自有定例。”

“像川贝、藏红花这类,确实由固定的几家老字号供应,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关系,品质、价钱都有章程。”

“不过…”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这些商家,背后水都深,跟各王府、宫里采办都有些牵扯。”

“你若是想以私人名义去大量采购上等货,难。价钱是一回事,人家未必肯卖给你,怕坏了规矩。”

张勤心里一沉,跟蒋合说的一样。

他试探着问:“那…若是咱们太医署,能不能在城里设个对外的诊堂?就用署里的名义和药材渠道?”

周署令立刻摇头,语气肯定:“这不成。”

“太医署是伺候宫里的,岂能公然在外设馆行医?僭越了。除非…”他拖长了音,看着张勤。

“除非有陛下的特旨。你若真有心,倒不如以你太医署丞和孙真人弟子的身份,上个奏表…”

“陈明开设医馆、惠及百姓的意愿,恳请陛下恩准,允许你比照官药局的例,采买些上等药材。若有这道旨意,那些药商自然不敢怠慢。”

张勤默默记下这话。

两人又聊了会儿近日署里的杂务,也谈到了太医署最近对那羊肠手套的制作有了进展,不日就可一观。

“哦,那等做出来了,还望周署令及时招呼下官过来一看。”张勤也甚是惊奇这速度。

“那是自然,这可是张丞你提出来的。酒精之物也是,放心。”周署令当即答应。

过了片刻,张勤见天色不早,方才起身告辞。

回到家,已是掌灯时分。

苏怡正和小禾在灶间忙着晚饭,见张勤回来,迎上来接过他的外袍:“郎君回来了?署里事忙?”

张勤摇摇头,和她一起走进书房。

小禾端来热水和布巾,张勤擦了把脸,感觉松快了些。

苏怡盛了碗刚熬好的小米粥放在他面前,又摆上一碟酱瓜。

张勤没急着吃,把今天去太医署和药藏局的情况,以及周署令的建议,一五一十地跟苏怡说了。

最后,他叹了口气:“看来,想顺顺当把医馆开起来,尤其是用好药材,不上奏陛下是不行了。”

“可这奏表一上,咱这医馆可就是官家身份了,我担心…”张勤犹豫着没说出来。

苏怡静静听着,用筷子给他夹了块酱瓜,轻声接道:“蒋药藏和周署令都这么说,想必是实情。”

“咱们开这医馆,本就不是为牟利,若能得朝廷些许支持,用上好的药材,才能真正帮到病家。”

张勤用筷子搅着碗里的粥,沉吟道:“也对,招摇是难免的。”

“但反过来想,若得了陛下明旨,齐王那边也要顾忌几分,不敢明着使绊子。”

“这事,风险大,可能的机会也大。我想试试。”

苏怡看着他,目光柔和却坚定:“郎君既已想清楚,便去做吧。我信郎君的决断。”

张勤心里一暖,握住她的手:“好。那我明日就起草奏表。咱们把缘由说清楚,姿态放低些,成不成,看天意吧。”

饭后,张勤便坐在书案前,铺纸研墨。

他思索良久,提笔写道:

“臣太医署丞张勤谨奏:为恳请圣恩,准设杏林堂以弘医道、惠黎庶事。”

“臣本微末,蒙陛下不弃,擢司农事,兼领太医署务。”

“又幸得药王孙思邈真人垂青,收录臣与苏谭之女苏怡为亲传弟子。”

“师恩深重,常感于心。真人尝言,医者当以济世为怀。臣等不揣冒昧,欲于长安城内创设医馆‘杏林堂’。”

“一则为践行师训,普惠百姓;二则亦可集四方医者,切磋医术,教学相长。”

接着,笔锋一转。

“然医者用药,犹如将帅用兵。药材之优劣,关乎疗效之成败。”

“臣访查市井,得知如川贝母、藏红花、上品野参等珍稀药材,多为宫市采办,民间难得其精。”

“杏林堂若欲诊治疑难重症,非此等良药不可。伏念陛下仁心泽被苍生,恳请天恩…”

“特许杏林堂可比照官药局旧例,酌情采买贡药等级之材,俾使病家得沾实惠,医术得展其长。”

最后,他表明心迹与承诺。

“臣自知此请或涉逾矩,然拳拳之心,唯天可鉴。”

“杏林堂所得,除维持馆舍、药师薪俸外,盈余皆用于购置药材,施药济贫。”

“臣与弟子苏怡,必当恪尽职守,精研医术,以报陛下隆恩于万一。”

“谨此奏闻,伏乞圣裁。”

写罢,他长长舒了口气,轻轻吹干墨迹,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措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