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 > 第208章 高句丽风土

闭关多日,书册转呈中书省后的几日,张勤暂搁公务,终日守在妻儿身旁。

晨起他亲试米粥温度,指腹贴碗沿良久,才递与苏怡.

“比体温略高即可,免烫喉。”

杏儿咿呀伸手抓勺,他顺势教孩子握勺姿势,掌心托住婴孩小手,在粥碗里划圈。

午后日头暖时,他抱林儿在院中认花草。

指尖轻触海棠瓣:“此花名海棠。”

婴儿小手乱挥,揪落花瓣塞嘴。

张勤忙俯身,以指探入取出残瓣,袖口沾了花汁。

苏怡倚窗见这幕,轻笑:“郎君初为人父,倒真是仔细。”

某日见杏儿爬行时膝头磨红,他连夜画“护膝图”。

用软羊皮剪成半月形,内衬细棉,带子用布绳系。

韩老伯端详图样:“这物事精巧,韩玉几人幼时爬地,膝头常破皮。”

张勤又添画“腹围”,椭圆布片填絮,护住婴儿肚脐防凉。

最费神是设计摇铃。

他令格物坊熔铜钱铸小铃,铃舌包软布,铃柄缠丝线防滑。

试音时,林素问捂耳:“声太锐!”

他改调锡铅比例,终得闷响。

串铃铛时突发奇想,间隔穿上木珠,成可咬的磨牙棒。

五月十五,他画“拖拉鸭车”。

鸭身掏空放卵石,拉动哗啦响。

周小虎试做时,鸭嘴总磕地。

张勤改图纸,将轮轴抬高三分。

成品那日,杏儿趴地追鸭车,竟向前挪了半尺。

苏怡缝布偶时,张勤添创意:“塞些晒干的茉莉花。”

布熊缝成,清香扑鼻。

林儿抱着啃咬,涎水浸湿熊耳。

他又画“识图卡”,用硬纸板绘果蔬图形,边缘磨圆防割手。

暮色中,夫妻并坐廊下。

苏怡绣着虎头鞋,张勤削木马鬃毛。

忽闻内室啼哭,他疾步入内,原是林儿踢被。

掖被角时,指尖触到孩子温热脚心,他怔住。

这鲜**温,比任何朝堂功勋都真实。

格物坊交来最后一批玩具那日,张勤正教杏儿玩积木。

方木块按他画的榫卯结构,可搭出小桥。

海棠影里,婴儿的笑声如铃,竟比《倭国风土记》得御批更令他心安。

歇了几日。

张宅书房的地板上铺开半亩见方的油布。

张勤令韩老伯从窑场取来七种黏土,按色泽深浅分置陶盆。

苏怡和小禾抱着杏林姐弟在边上看着,俩小孩眼睛瞪得不小,目不转睛的。

他挽起袖管,对照《倭国风土记》手稿,先用木炭在油布勾出列岛轮廓。

“北海道的雪线该用白膏土...”

他喃喃着揉捏黏土,忽想起此时虾夷地尚未归化,遂改捏成未开化形态。

几个孩子从学堂回到家,便也蹲在一旁筛黏土,见郎君将本州捏成弓形,奇道:“这岛怎像把弯刀?”

最费神是山脉塑造。

张勤以竹片为骨,覆黏土捏出富士山锥形峰。

忆及书中的地壳板块图,他在关东平原下埋入铜丝作“地震带”。

捏到濑户内海时,特意将淡路岛与四国间的海峡捏窄三分。

这是将来水军可利用的潮汐通道。

午时林素问送来茶点,见师弟正用绣花针刻画河川。

只见他以针尖犁出信浓川流域,忽停手问:“师姐可猜猜倭国雨量?”

苏怡怔住:“你何时通晓东瀛水文?”

张勤忙掩饰:“前日阅遣唐使舟船志,见其帆樯多补丁,料是常遇暴风。”

三日后,地形初具规模。

张勤调靛青染九州火山群,用赭石涂关东平原。

阿史那贡献出鞣皮用的明矾,混入黏土使濑户内海泛出实景般的青灰色。

最难是标注城池:难波京的位置插上牙签小旗,奈良盆地则撒金粉示王畿。

第五日深夜,模型将成。

张勤用米浆调朱砂,在石见国位置点出矿脉。

忽闻更鼓,他取银簪在富士山腰划出浅痕。

这是留给千年后考古队的“时间胶囊”,暗合前世所见火山喷发层。

晨光中,众人推门惊呆。

黏土塑成的列岛在朝阳下泛着微光,山脉投下蓝色阴影,仿佛真有一片国土凝结在地板上。

张勤正用鸦羽笔蘸墨,忽听门外马蹄声急。

宫使叩响张宅门环。

内侍压低嗓音对披衣开门的张勤道:“高句丽袭营州,陛下急召。”

马蹄踏过晨雾弥漫的朱雀街时,内侍又补了句:“听闻泉盖苏文换了新式云梯。”

太极殿内弥漫着紧张气氛。

李渊将战报掷在沙盘边缘:“五千骑兵破我辽西戍堡,劫走粮车三百辆。”

兵部尚书指着辽东地图:“高句丽借百济船只,沿大同江运兵。”

张勤闻听圣意时,眼角瞥见沙盘上标红的安市城位置。

李渊沉声道:“卿前呈倭国风土颇详,今高句丽猖獗,可速制其山川险要图。”

侍中陈叔达补充:“需载明百济、新罗水道,水师要用。”

退至偏殿,秦王李世民摊开绢图:“泉氏家族控哪几座城?”

张勤以朱笔圈出平壤、汉城:“高氏以平壤为都,但泉盖苏文实控汉江流域。”

他忽在鸭绿江口画三角,“此处暗礁密,宜火攻。”

午时众臣争论粮道时,张勤默写高句丽城防特点。

写到“安市城垣高三丈”时,太子洗马王珪探头问:“闻该城多用夯土?”

张勤添注:“外砌石条,内实黏土,炮石难破。”

又另纸绘出辽东丘陵地貌,标出可伏兵的山谷。

未时秦王唤他至军械库。

指着新缴获的高句丽铠甲:“此铁片缀成,箭矢易透。”

张勤用匕首撬开甲片连接处:“牛皮筋遇潮易腐,可制湿箭攻之。”

他画出行军灶图:“高句丽军食粟米团,需久煮。若断其柴薪...”

暮鼓声中,李渊赐下兵部通行符节:“许卿调阅前隋征辽档案。”

张勤捧符退出时,见殿角堆着破损的唐军盾牌,边缘有斧劈深痕,正是高句丽特有的半月斧所致。

他摸了摸袖中刚绘的辽东雪线图,心想这份风土志,或能少葬送些大唐儿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