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天气晴好,阳光透过薄云洒下,带着初冬难得的暖意。林小溪站在公寓楼下,看着陈默那辆低调的灰色轿车缓缓驶近,停在她面前。
车门打开,陈默下车,他今天穿了一件浅米色的羊毛大衣,围着深蓝色的围巾,整个人看起来清爽又温暖。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绕过车头为她打开副驾驶的门。
“等很久了吗?”他语气温和,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带着欣赏。她今天穿了一件燕麦色的宽松毛衣,搭配深色长裙和短靴,妆容淡雅,看起来温婉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没有,刚下来。”小溪笑了笑,弯腰坐进车里。车内干净整洁,弥漫着淡淡的车载香氛味道,是清新的海洋调,与顾言琛车里那种冷冽的木质香截然不同。
陈默坐回驾驶座,系好安全带,侧头看她:“‘未来视界’展馆在城西,过去大概要四十分钟。你要是累了可以眯一会儿。”
“没关系,我不累。”小溪摇摇头,将目光投向窗外。车子平稳地汇入车流,电台里播放着舒缓的轻音乐,气氛安静而融洽。
陈默很会找话题,他没有一上来就谈论可能会让她有压力的事情,而是聊起了最近上映的一部口碑不错的电影,又自然地过渡到一些行业内的趣闻。他的声音温和,语调平稳,让人放松。
小溪偶尔附和几句,努力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这场约会和窗外的风景上。她告诉自己,这是她选择的路,她应该投入,应该尝试去感受陈默带来的这份安稳与美好。
“对了,我查了一下这次画展的几位主要艺术家,”陈默等红灯的间隙,从储物格里拿出一本小巧的展览手册,递给小溪,“里面有几位先锋数字艺术家的作品理念很有意思,尤其是那位叫文森的,据说他的沉浸式装置是这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小溪有些惊讶地接过手册:“你还做了功课?”
陈默笑了笑,眼神温和:“知道你感兴趣,就多了解了一下,免得待会儿在你这个专业人士面前露怯。”
他语气带着玩笑,却让小溪心里微微一暖。他总是这样,体贴入微,将她的喜好放在心上。
画展位于一个由旧工厂改造的艺术区,外观保留了工业风的粗犷,内部空间却极具现代感。来看展的人不少,多是衣着时尚的年轻人和艺术爱好者。
一进入展厅,小溪的注意力就被入口处一个巨大的动态光影装置吸引了。无数细小的光点在黑暗中流动、聚合、分离,仿佛宇宙星河的诞生与湮灭,充满了科技感与哲学意味。
“很震撼,对吧?”陈默站在她身边,轻声说,“据说这个装置模拟的是量子纠缠的状态。”
小溪点点头,目光仍停留在那片变幻的光影上:“嗯,将不可见的物理概念用如此直观又美丽的方式呈现出来,确实很有创意。”
陈默看着她专注的侧脸,灯光在她眼中流转,他嘴角的笑意加深了几分。他开始根据之前做的功课,为她介绍起几位艺术家的背景和创作风格。他虽然不是艺术专业出身,但理解力很强,讲解得条理清晰,甚至能引申到一些科技与人文交叉的思考。
小溪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两人在一个个展品前驻足、交流,气氛融洽,像一对志趣相投的朋友,或者说,正在尝试靠近的男女。
在一个名为《记忆碎片》的交互装置前,观众可以走入一个由无数面破碎镜面和悬浮的、播放着模糊影像的老式显示器组成的空间。人影在破碎的镜面中重重叠叠,过去的影像与现实交织,给人一种迷离又伤感的感觉。
小溪站在其中一面镜片前,看着里面自己被切割、重映的脸,有些出神。那些模糊晃动的旧影像,让她莫名想起了一些尘封的、属于她和顾言琛的大学记忆碎片——图书馆里并肩而坐的午后,篮球场边她为他加油的呐喊,还有……机场分别时他通红的眼眶。
“这个装置探讨的是记忆的不可靠性与情感的永恒性。”陈默的声音在一旁响起,将她从回忆中拉回现实,“即使记忆模糊、破碎,但当时的情感烙印,却会一直存在。”
小溪猛地回神,有些慌乱地避开镜中自己略显苍白的脸,低声道:“嗯,很……很深刻。”
她下意识地加快了脚步,想尽快离开这个让她心绪不宁的空间。陈默敏锐地察觉到了她情绪的细微变化,但他什么也没问,只是默默跟上。
走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展厅,这里陈列的是一些相对传统的油画和雕塑,氛围缓和了许多。在一幅描绘冬日森林湖畔的油画前,小溪停下了脚步。画面上,积雪覆盖的森林,冰封的湖面,一棵孤零零的老树伫立湖畔,枝桠伸向灰蒙蒙的天空,色调冷峻,却有一种静谧孤寂的美。
不知怎的,这幅画让她想起了顾言琛。那个男人,就像这画中的冬日景象,外表冰冷,难以接近,内里却蕴藏着一种深邃的、不为人知的孤独与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